立志是人生的成功之本。蘇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蓖蹶柮髡f:“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p>
志是人生目標的選擇,志是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因此,立志要高遠,持志要恒久。只有遠大的志向,才能不斷地激勵人們奮發(fā)向上,有所作為,從而培養(yǎng)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品性。
曾國藩常常告誡子弟們不可立志不堅,不可立志不真,要真立志,立長志。奮力前行,堅持不懈,不過一兩年的工夫,自然會有無形的長進。言語沉穩(wěn),舉止端重,則品德性情自然就會有所長進。文章有崢嶸雄快的氣象,則學業(yè)有長進。
曾國藩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立志已定,便要付諸實踐,這時就需要在“恒”字上下工夫。所以,一旦立定了志向,就必須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曾國藩初到京師時,未免六神無主,導致心神不寧,于是發(fā)奮立志,改名國藩,暗寓“為國藩籬”之意,以實現(xiàn)“澄清天下”的宏愿。并做《五箴》以自勵:立志、居敬、主靜、謹言和有恒。
曾國藩不僅將有志視為取得成功的首要品質,而且主張治學的目的應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因為有了修齊治平的宏志大愿,才有了后來曾國藩歷經亂世、再造中興的輝煌事功。
更多精彩請關注:語易文化(頭條號首發(fā)、公眾號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