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鋅在人體內的分布:
鋅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素。成人體內含鋅約2~3g,存在于所有組織中。約60%存在于肌肉,30%在骨骼,5%在肝,1.5%在腦。正常人的血清鋅僅占體鋅的0.1%。
二、鋅的生理功能:
1. 鋅可作為多種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劑:鋅是碳酸酐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胸嘧啶核苷激酶、堿性磷酸酶、亮氨酸氨肽酶等含鋅酶的組成成分;
2. 促進機體生長發(fā)育,促進核酸及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缺鋅后創(chuàng)傷潰瘍難愈合,生長發(fā)育不良,性器官發(fā)育不全或減退,成為缺鋅性侏儒或腸原性肢端皮炎;
3. 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癌作用:鋅亦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組成成分,能防止自由基對細胞膜造成的損傷,減少過氧化脂質的生成,某些腫瘤病人及衰老過程中有缺鋅的傾向,因此鋅可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癌作用;
4. 增強免疫及吞噬細胞的功能;
5. 促進食欲;
6. 鋅缺乏對味覺系統(tǒng)有不良的影響,導致味覺遲鈍;
7. 促進性器官和性機能的正常。 三、鋅的需要量和來源:
人體對于鋅的需要量因生理條件而異,妊娠、授乳和生長期均可使需要量增加。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成人每天食物鋅的攝入量為12~16mg。我國營養(yǎng)協(xié)會1988年修訂成人攝入鋅標準為15mg/d。
鋅的來源廣泛,普遍存在于各種食物,其中動物性食物含鋅豐富且吸收率高。 富含鋅元素的食品有:瘦肉、肝、禽蛋、魚蝦類、奶及奶制品;蓮子、花生、芝麻、核桃等。
四、鋅缺乏癥的病因:
①鋅攝入減少;
食物中含鋅不足: 缺乏動物性食物、單純依賴靜脈補液;
腸道吸收不良,食物中含植酸鹽或纖維素過多,吸收不良綜合癥、脂肪痢、胰腺囊性纖維化、腸病性肢體皮炎;
②鋅需要量增加;
妊娠、哺乳;
③鋅丟失增加;
反復失血、溶血;
外傷、灼傷;
高鋅尿癥(肝臟病、腎臟病);
長期多汗;
藥物:長期應用金屬螯合劑(如青霉胺等),反復靜脈滴注谷氨酸鹽。
五、缺鋅的臨床表現:
1、食欲減退:缺鋅時味蕾功能減退,味覺敏感度降低,食欲不振,攝食量減少。含鋅消化酶活力降低,消化能力減退。食欲減退是小兒缺鋅的早期癥狀之一。
2、體格生長遲緩:妨礙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并致納食減少,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嚴重可致侏儒癥。補鋅恢復快。缺鋅影響小兒智能發(fā)育,有認知能力不良、精神萎靡,共濟失調、精神發(fā)育遲緩、行為障礙等。 3、青春期性發(fā)育遲緩:青春期少年第二性征發(fā)育差,補鋅后數周至數月第二性征出現。
5、異食癖:可喜食泥土、墻皮、紙張、煤渣或其他異物等,補鋅效果好。
6、胎兒生長發(fā)育落后、多發(fā)畸形。
7、其他:由于鋅積極地參與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故能刺激淋巴細胞分裂和加快創(chuàng)傷愈合,對老年手術病人,術前給予一定量鋅劑有肯定的實際意義。缺鋅時頰黏膜乳酸脫氫酶活力增加,使該部位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人類口腔潰瘍的發(fā)生頻度和嚴重性與缺鋅相平行。鋅還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胃潰瘍、精神分裂癥和痤瘡等疾病,并獲得良好的效果。 六、鋅缺乏癥的治療:
1.去除引起缺鋅的病因,積極治療原有疾?。?/span>
2.改善飲食,適當增加富鋅食物。母乳含鋅量高、吸收率高;輕度缺鋅的孩子只要多吃瘦肉、豬肝、禽蛋、魚類便能很快好轉;
3.服用鋅劑:
①嬰幼兒、學齡前、青春期前兒童缺鋅影響生長發(fā)育,可按推薦攝入量加倍給予;
②硫酸鋅、醋酸鋅、枸椽酸鋅、乳清酸-精氨酸鋅、甘草酸鋅和葡萄糖酸鋅等均可;
③為了利于鋅的吸收,口服鋅劑最好在飯前1-2小時服用。
4.鋅缺乏癥的食物補充:
鋅的來源廣泛,普遍存在于各種食物,其中動物性食物含鋅豐富且吸收率高;
含鋅豐富的食物有:瘦肉、肝、禽蛋、魚蝦類、奶及奶制品;蓮子、花生、芝麻、核桃等。 (轉自:306醫(yī)院牛杰大夫個人網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