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管理之逆思法
作者:孫繼偉 來源:《企業(yè)管理》2012年第9期
正像古詩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問題也具有多面性,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觀察和思考,會有不同的見解或判斷。
“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個方向看問題”、“換個立場看問題”等類似的分析問題方法在問題管理理論中稱為“多元思考法”。在問題管理實務中,把“多元”簡化為正面、反面兩方面,更為易學、易用,這其實是簡化版的“多元思考法”,可稱為“逆向思考法”,簡稱為“逆思法”。
一、積極逆思法
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反映的正是積極逆思法。請看圖,先盯著黑色的圖案看,可能看不出頭緒,或者只看清楚一個箭頭,再觀察和尋找白色部分的特征,就能看出有一個FLY英文單詞。
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尤其是在嚴重困難和挫折時,使用積極逆思法,可以挖掘和尋求積極的、有利的一面。
企業(yè)培訓中經(jīng)常引用這個故事:一家制鞋企業(yè)的兩位員工去一個島上調研鞋子的市場需求,一位員工說,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鞋子在這里沒有市場。另一員工說,島上的人都不穿鞋子,以后每人買一雙就是很大的需求。
當然,僅僅認識到存在有利的一面遠遠不夠,積極逆思法還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找到關鍵問題,引出正確的答案或方案。
阿蘭·皮斯11歲時就挨家挨戶銷售海綿,他總結出這樣的規(guī)律:下午4點到6點之間,每敲響10戶門,7戶會有人開門,4戶會聽他講解,2戶會購買海綿。
如果你是這個小孩,或者是這個小孩的家長,可能會這樣想:敲10戶門,其中8戶銷售失敗,而且3戶會冷言冷語,3戶無人開門。絕大多數(shù)是無效勞動,不要去做了!
阿蘭·皮斯從不擔心10戶中有3戶不開門,也不怕3戶冷言冷語。他只想著,敲10戶門,就能賣出2份海綿,賺到40美分,因為賣一份海綿賺20美分。
更重要的是,他把“敲10戶人家的門,平均每次敲門賺4美分”這一事實在思維意識中轉化為:“每次敲門,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賺4美元”。
由此,他挖掘到上門銷售海綿的關鍵問題不是“敲門有沒有人開?”,也不是“這次敲門會不會被拒絕?”而是“一個下午能敲多少戶的門?”
二、消極逆思法
再看圖,先盯著白色的圖案看,可能看不出頭緒,再觀察和尋找黑色部分的特征,就能看出有一個LIFE英文單詞。
在這兩幅圖中,如果把白色比喻為積極,黑色比喻為消極,那么前面的圖要用積極逆思法能夠看出含義,后面的圖要用消極逆思法才能看出含義。
消極逆思法并不是只在測試和游戲中有用,在管理工作中也有用。很多企業(yè)在營銷中極力于宣傳產(chǎn)品的好的方面、掩蓋其不好的方面。加之,不少企業(yè)把編造概念、夸大產(chǎn)品效果、借各種機會炒作當作營銷法寶,所以,企業(yè)的采購部門或采購者(以及個人消費者)對產(chǎn)品廣告和宣傳“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消極逆思法可用于幫助企業(yè)識別供應商產(chǎn)品廣告或宣傳中是否包含著忽悠。對于供應商的廣告、宣傳、報道和說辭,要多想想其對應的負面因素。例如,一家管理軟件公司開發(fā)了全國最新的軟件,并向你們企業(yè)推銷,軟件公司宣傳資料和銷售員都說這一款最新軟件有技術領先、功能多、兼容性強三大優(yōu)勢,這時,你不僅應該評估這三大優(yōu)勢對你們企業(yè)是否適用,還應該想到,最新的軟件一般意味著不穩(wěn)定、價格貴。
三、反證法
數(shù)學和邏輯學中反證法在問題管理中可以作為逆思法應用。問題管理研究所(www.wenti.org)認為,問題管理實務中,一般不需要像數(shù)學和邏輯學中的反證法那么嚴格,在分析、回答或解決問題時,如果能夠舉出反面的事例、講出反面的依據(jù),都可視為逆思法,即:通俗版的反證法。
“如果按你說的做,會出現(xiàn)某種你不希望的或錯誤的結果”這種挖掘問題的方法屬于歸謬式反證法,通俗地可以稱為“反向假設法”。現(xiàn)在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由于中國上市公司分紅少,使炒股的散戶很受傷、傷不起!有些專家還建議出臺措施,強制上市公司分紅。
用反向假設法很容易得出這是一個假問題,對策也是錯誤的。假定上市公司分紅提高到較高比例,受益最多的首先是政府(收取紅利稅),其次是企業(yè)股東(不繳紅利稅),個人散戶受益最少,或者說相對損失最大。更重要的是,如果利潤放在上市公司再投資的凈資產(chǎn)收益率高,不分紅對股東有利,如果分紅給股東自己投資的回報率高于上市公司的凈資產(chǎn)收益率(準確地算,還應考慮紅利稅損失),分紅對股東有利,比較這兩者才是關鍵問題。把股東與上市公司看作一個利益聯(lián)合體,由于分紅繳納紅利稅,這個利益聯(lián)合體的價值是下降的。有的股東認為上市公司與他不是利益聯(lián)合體了,那么他只需要賣掉股票即可。
通過列舉一些反面的事實來證明某一說法錯誤,在數(shù)學和邏輯學上屬于窮舉式反證法,通俗地可以稱為“反例列舉法”。例如,車間主任在與新來的總經(jīng)理討論如何發(fā)揮基層工人積極性開展合理化建議工作時,總經(jīng)理說:“基層工人提不出什么有價值的建議,合理化建議只在中層推廣吧!”車間主任說:“其實有不少基層工人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去年我們車間的小李、小王、老趙、老劉等八位工人提出的建議給公司創(chuàng)造了明顯的效益?!?br>
此外,還可以使用“逆否命題”型反證法,例如:“促銷價偏低會導致?lián)屬彙边@一命題在某企業(yè)證明是正確的,所以它的逆否命題也肯定正確,即:“如果沒有出現(xiàn)搶購,說明促銷價不算偏低”。
四、積極作為型錯誤與消極不作為型錯誤
很多企業(yè)都制定和實施了嚴格的獎懲制度,員工犯錯誤會被扣獎金、扣工資,或給予行政處罰。獎懲制度在管理中是必要的,如果沒有獎懲制度,會導致“干好干壞一個樣,做對做錯一個樣”,但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是一般的規(guī)律,所以,越是積極做事的員工,犯錯誤越多,受處罰也可能會越多,這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不少資深員工感慨地回憶說,自己以前曾充滿熱情,總是積極、主動地多找事做,包括自己份外的事,但是,后來因為多做事反而受到處罰,現(xiàn)在就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態(tài)度,這樣受處罰的次數(shù)很少,甚至沒有了。
所以,當員工犯錯誤后,管理者或有關部門在調查處罰時,也要使用逆思法,要認真調查分析,這一錯誤是由于消極不作為導致的,還是由于積極作為導致的?問題管理研究所(www.wenti.org)特別強調,如果是由于消極不作為導致的,應該嚴格處罰或加重處罰;如果是由于積極作為導致的,應該免于處罰或減輕處罰。即使錯誤帶來了不良后果,對于積極作為導致的錯誤,也不應簡單地處罰了事,而應讓其“戴罪立功”。
五、小結
有些人習以為常地或想當然地對對待一些問題,這往往導致誤判斷,從其反面或對稱的一面進行思考,能夠比較容易地識別假問題、找到關鍵問題。
“逆思法”作為是簡化版的“多元思考法”,雖然其全面性、準確性打了折扣,但從企業(yè)管理實務來說,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ㄗ髡邽樯虾4髮W危機與問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