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他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他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chuàng)設了“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作為留美幼童的一員,詹天佑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 詹天佑 字達潮,號眷誠,1861年出生于廣東南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一個茶商家庭。他的祖父詹萬榜原為徽州府婺源縣茶商,為生計和買賣舉家遷往廣州,在西關外開設“萬孚”小茶行。因善于經(jīng)營,買賣興旺,還用余錢捐了一個小官。父親詹興洪趕上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十三行”被摧毀,詹家小茶行破產(chǎn),遂遷往南海,一邊讀書,一邊種田,并以代寫書信、刻印章謀生,維持家計。 詹天佑七、八歲入私塾讀書,對“四書五經(jīng)”不感興趣,卻喜歡擺弄一些機械物件。他經(jīng)常用撿來的一些小螺絲釘、小齒輪、舊發(fā)條做玩具,還用泥巴捏輪船、起重機等,甚至偷偷拆卸家里的自鳴鐘,擺弄和捉摸里面的構(gòu)件,有奇思妙想,似乎和常人不太一樣。許多小伙伴都成天追著他一塊兒玩耍,詹天佑成了孩子王。 廣州香山人譚伯邨,往來于澳門經(jīng)商,是詹興洪夫婦的摯友。見天佑聰明伶俐,非常喜歡他,常說詹天佑將來必成大器。他還把自己的四女兒譚菊珍許配給天佑(娃娃親),還及時向“親家”通報幼童留美的信息,力勸詹興洪要思想解放,讓兒子走“洋翰林”之路,并為天佑報了名。家人也認為留學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情,于是委托譚伯邨帶著天佑去香港應試,并順利通過。 1872年,年僅12歲的詹天佑離開家人,來到清政府在上?;I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學習。8月11號,他懷著“今后,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的信念,作為第一批30名幼童在陳蘭彬的帶領下,乘船經(jīng)橫濱,換乘“中國號”輪船,前往美國舊金山。最初,詹天佑與歐陽庚一起住在諾索布先生家中,相繼入康奈狄克州威士哈芬小學(濱海男生學校)、紐哈芬希爾豪斯中學讀書。1877年考入耶魯大學之雪斐科學院主修土木工程,并成為耶魯大學優(yōu)秀生聯(lián)誼會會員。他熱愛體育,是“東方人”棒球隊成員之一。在畢業(yè)考試中,成績名列第一,幼童留學生中只有兩位獲得了大學文憑,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 1881年詹天佑應召回國,行前,他的老師羅索夫人把他叫到在辦公室表示:“我衷心地祝賀你出色地完成了學業(yè)!”并拿出一只小皮箱叮嚀說:“這箱子里裝著修鐵路的資料,是我多年來搜集的,現(xiàn)在就送給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為自己的祖國作出貢獻。”然而學非所用?;貒?,清政府將詹天佑等16名留學生差遣到福州船政局后學堂學習海軍輪船駕駛。 在船政學堂讀書期間,詹天佑刻苦學習,以成績優(yōu)異考取了一等第一名,獲五品軍功。1882年11月,他被派往“揚武號”兵艦操練,為實習船員。1884 年調(diào)任福州船政局后學堂教習,因教學出色,被授予五品頂戴。10月,張之洞邀請詹天佑從福建返回廣東,出任廣東博學館(在廣州黃埔,后改名廣東水陸師學堂)外文教習,也曾奉命勘測,繪制廣東沿海海圖。 1887年官督商辦性質(zhì)的開平鐵路公司,經(jīng)過增添招商股份、進行改組,在三岔河口望海樓附近成立了天津鐵路公司(又稱津沽鐵路公司),在國內(nèi)大力網(wǎng)羅各方筑路人才。就在這一年,詹天佑與譚菊珍在澳門結(jié)婚。第二年,由開平礦務局留美同學鄺孫謀推薦,李鴻章親自找兩廣總督張之洞要人,調(diào)詹天佑到天津鐵路公司擔任幫工程司(即助理工程師)。接著,收到天津鐵路公司總辦伍廷芳簽發(fā)的聘書,從此,詹天佑與天津、與中國鐵路結(jié)緣,成就了一生偉業(yè)。 剛剛到天津,詹天佑就參加了塘沽至天津鐵路(40多公里)鋪軌工程——也就是北洋鐵路的建設,作為駐段工程司的助手,在工地奮戰(zhàn)八十天,所學專業(yè)得以發(fā)揮。1891年北洋官鐵路局在天津法租界成立,津沽鐵路公司逐漸被其吞并。公司主事英國人金達總是派詹天佑到最困難和最艱苦的工段主持施工。其中在修筑關外鐵路期間,遇到最艱巨工程——灤河鐵橋,因地質(zhì)土壤等諸多原因無法打樁,工程被迫停頓。這時候夫人譚菊珍帶著三歲的長女北上,給詹天佑帶來家庭的溫暖。 1894年詹天佑在充分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改變樁址,第一次使用壓氣沉箱法修建橋墩基礎獲得成功,從而解決了英國工程司未能解決的技術(shù)難題。灤河鐵橋有17孔鋼梁,全長約640多米,是當時國內(nèi)最長的鐵橋。灤河大橋的修建成功使詹天佑一舉成名,引起國內(nèi)外同行關注,他被選入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開中國工程師入會之先河。 第二年,詹天佑擔任北洋官鐵路局幫工程司,率隊測量、修建津盧鐵路(天津至盧溝橋),在常年的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他在給美國的中學老師諾索布夫人的信中說:“我北上天津,參加鐵路工作一直到現(xiàn)在?!辈痪?,詹天佑被提升為駐段工程司(工程師)。1902年詹天佑被任命為新易鐵路(即官辦西陵鐵路,37公里)總工程司,與同學梁誠一起負責修一條高碑店至易縣的新鐵路。他制定設計方案,組織施工,僅用4個月的時間和極省的費用建設完成。這個舉動名震朝野,受到清政府的獎勵,他被升為選用知府,慈禧太后饋贈禮物,讓他隨便挑選,他只拿了一件景泰藍小座鐘。并表示說:“并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努力的結(jié)果。1904年中國(上海)鐵路總公司聘詹天佑為工程顧問。 京張鐵路 1905年5月,直隸總督、關內(nèi)外鐵路督辦袁世凱決定修建京張鐵路,保薦詹天佑為負責人。 詹天佑從天津出發(fā)率領工程技術(shù)人員爬山涉水、奔走于京張之間,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實地考察,測繪、選擇修筑路線,掌握了大量的技術(shù)數(shù)據(jù)。返回天津后,詹天佑繪制了測量路線圖、撰寫報告(附平面圖)、詳列所需工具和備品等物計劃表、編制鐵路工程預算,并兩次向袁世凱作相關情況匯報,獲得贊許與通過。 7月3號,官辦京張鐵路總局在天津河北新馬路賈家大橋(這座橋是木橋,位于河北東窯洼與河東小關通路的金鐘河上,1953年被拆除。金鐘路就是當年金鐘河道,大橋舊址在早先河北區(qū)文化館禮堂處)畔成立,詹天佑出任總工程司兼會辦,駐局辦公。他大力網(wǎng)羅人才,延請鄺孫謀、顏德慶等一批技術(shù)專家參與施工建設;從怡和洋行商定購置美國松木作為鋪設路軌的枕木料;采購啟新洋灰公司及德國出產(chǎn)的洋灰;租用土地,修建材料儲存場。詹天佑協(xié)調(diào)各方關系,僅兩月,就向國內(nèi)外發(fā)信達21封。在各種準備基本就緒的情況下,詹天佑于8月底將指揮機構(gòu)遷往北京阜城門外蘆草園京張工程局內(nèi)。 詹天佑決定采用從豐臺北上,經(jīng)西直門、沙河、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的路線,全長180公里。修筑這段鐵路,全線最難關口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坡度極大,僅南口至八達嶺的高度相差就達180丈。一些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筑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詹天佑不畏艱險,把全線分為三段: 從豐臺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其余是第三段。同年10月正式開工。他向大清商部建議:全國統(tǒng)一采用4英尺8英寸半(1.435米)標準軌距、統(tǒng)一工程標準、推廣使用姜妮(未使用通稱詹尼之譯名)自動車鉤技術(shù)。1906年10月,當豐臺至南口首段舉行典禮通車時,詹天佑特意在天津利順德飯店定制西式茶點與中式正餐慶祝。還把天津報紙上的有關報道,剪報寄給在美國的同學梁誠分享喜悅。并送妻子與孩子們來天津小住。 1907 年6月,為表彰詹天佑的出色工作,袁世凱上奏清政府升詹天佑擔任京張鐵路總辦,不但授總局印,還賜進士出身。同年,京張鐵路重點工程八達嶺隧道開工建設。詹天佑提出全線工程“花錢少,質(zhì)量好,完工快”等三項要求,他身先士卒,與工人同挖石、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并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難題,詹天佑借鑒南美洲森林修鐵路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開挖隧道,降低了坡度。當列車開到這里,配上兩臺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京張鐵路修建周期原設計6年,在詹天佑的率領下,筑路大軍提前兩年,于1909年8月11號全線通車,不但如此,整個工程還節(jié)省28萬兩銀子,費用僅為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創(chuàng)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 天津廣播電視臺濱海廣播《城市記憶》節(jié)目播出頻率:FM87.8\AM74.7 首播時間:每天6:00; 重播時間:每天14:00和23:00
詹天佑和家人合影
青年時期的詹天佑
1881年詹天佑在美國耶路大學畢業(yè)后歸國服務。圖為當年歸國留學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二人為詹天佑。
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開通了八達嶺隧道,洞長1091米,用直井法施工,18個月建成,開創(chuàng)了我國工程技術(shù)人員成功修筑長大隧道之先河。
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后,詹天佑繼續(xù)勘測展修張家口至綏遠鐵路,圖為張綏鐵路橋梁施工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