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認為儀式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很多事情看似平凡簡單,卻一點點構(gòu)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儀式感能讓我們時刻記住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值得被想起,慶幸曾經(jīng)歷。
前兩天的一個傍晚,大女兒的小提琴夏令營結(jié)營匯報演出,校方邀請我們家長一同觀看。
我和先生商量后,推掉了那晚本來需要處理的一些事情,早早吃好晚餐,洗澡潔面后,換上干凈整潔的衣服,幫小寶也換上漂亮的連衣裙,一家人高高興興地開車去學(xué)校觀看大女兒的演出。
舞臺上,精彩的節(jié)目一個接一個。
輪到大女兒表演時,她剛出場,就看見坐在第一排的我們,有點吃驚,但很快又鎮(zhèn)定了下來,面帶微笑地完成了整場演出。
她自信滿滿,嫻熟的技巧配上優(yōu)雅的紫色長裙,顯得格外端莊大方。
表演結(jié)束,她跑來和我們擁抱,開心地說:“謝謝爸爸媽媽今天來看我的表演,我很開心?!?/span>
我說:“祝賀寶貝!表演不錯,你要記住這有收獲的一天,每次特別的日子都要留下美好的回憶,希望你能多總結(jié)多進步?!?/span>
大女兒微笑著點點頭。
看得出來,她今天的狀態(tài)很好,相信在她未來練琴的路上,有爸爸媽媽和妹妹觀看的這次小小演出也會給她帶來極大的鼓勵。
是的,家長怎樣重視孩子,孩子就怎樣重視她自己。
哪怕一場小小的表演,都會讓小孩永遠記得。
這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力量。
一個充滿愛與儀式感的家庭,也一定會帶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幼兒園畢業(yè)典禮、夫妻間的結(jié)婚紀念日、家人的生日、新春過年.....這些重要日子的慶祝儀式,看似無用的形式,卻恰恰是家庭幸福的秘籍。
這種“儀式”將家中所有的人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讓家人平常難以言說的情感表達出來,彼此接納、認可,并從中獲得力量。
儀式感是什么?
童話《小王子》里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培養(yǎng)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比如開學(xué)時,新課本發(fā)下來,有的同學(xué)直接就開始用,有的同學(xué)卻在家長的指導(dǎo)下細心的給書包上封皮,有些家長還會為孩子設(shè)計封皮。
包書皮既能防止課本被磨損,也是新學(xué)期開始前的小儀式,讓孩子意識到,從現(xiàn)在起,要端正態(tài)度,好好迎接新學(xué)期,之后,孩子每次看到書皮,都會聯(lián)想到自己開學(xué)時的決心。
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華而不實的東西,評判儀式感最重要的標準是能否讓人感受到內(nèi)心的富足。
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是給孩子最好的“富養(yǎng)”。
儀式感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我們成人要做的,就是積極地建立和維護,不要讓生活的瑣碎和麻木打破了內(nèi)心的柔軟。
當(dāng)各種節(jié)日來臨的時候,我們可能習(xí)慣了直接從淘寶下單買很多現(xiàn)成的節(jié)日的裝飾品,在家里布置一番,自認為省事又省錢。
但如果我們帶著孩子用不同顏色的卡紙和小花,做出一個個不同的造型的裝飾物,再把這些裝飾物懸掛在溫馨的家中,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美好?
這就是儀式感,換一種用心,其實很簡單。
儀式感的判定標準,往往是以內(nèi)心是否富足為基準。
就好像結(jié)婚典禮一樣,即便是再富麗堂皇的婚宴,如果只流于形式和面子,那么它的價值可能還抵不過一頓簡單的家常晚餐。
對于孩子,則更是這樣:
看到家庭的溫馨和良善,她們就會對美好生活抱有尊重和向往;將家庭的儀式感展現(xiàn)在她們面前,她們就會感受到家人的在意和深愛。
我們傳達給孩子怎樣的情感,孩子就會接收到怎樣的價值觀。
儀式感為孩子注入安全感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
睡前故事能夠有效的解決,孩子不按時睡覺的問題。
每天晚上睡覺前,大人握住孩子的手,念圖畫書給他聽。
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感到安心,一個有趣的睡前故事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的入眠,也會帶給孩子安全感,使親子關(guān)系更加融洽。
當(dāng)“睡前故事”成為習(xí)慣之后,不用大人提醒,孩子也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故事聽完了,現(xiàn)在我該睡覺了。”
儀式感讓孩子擁有清晰目標
在孩子過生日時,為他舉辦一個儀式。
生日前幾天,和孩子聊一聊,讓孩子意識到,他即將長大一歲,新的一歲,需要有點新變化。
大人和孩子一起商量,在尊重孩子個人意愿的基礎(chǔ)上,制定一些只要努力就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再想想具體用什么方法,孩子希望寫字更漂亮,就要買字帖,每天臨??;想學(xué)會游泳,可以報興趣班。
目標不用過多,3-5個足以,這些目標就是孩子的生日愿望。
生日當(dāng)天,吹滅蠟燭前,把幾個目標重復(fù)一遍,在場的家人一起為孩子作見證。
這個儀式既能帶給孩子目標感,也賦予他們使命感,孩子會認為這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事情。到時,不用家長催促,他們也會自己努力。
儀式感給孩子一份美好回憶
別缺席那些對于孩子來說充滿儀式感的日子,家長會、親子運動會、匯報演出等。
在這些活動中,孩子特別渴望被人重視,家長的出現(xiàn)會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和認同感,而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會成為我們和孩子共同的美好回憶。
儀式感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不僅孩子需要儀式感,婚姻生活也需要。
尤其是在孩子出生以后,我們對孩子事事上心,對自己卻越來越隨意,結(jié)婚前的詩和遠方被生活的一地雞毛取代。
其實儀式感并不空洞,也不是不切實際的浪漫,相反,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
在愛人生日時,和孩子一起為他/她策劃慶祝,準備一份簡單的小禮物,你們的用心,會讓他/她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
儀式感使愛情得以保鮮,也讓孩子從中感受到爸爸媽媽是相親相愛的,我們的家庭很幸福。
儀式感演化出來的是時間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儀式不分大小,很多事情都可以成為你家的儀式:
? 在特殊的紀念日去照相館拍全家福。比如孩子生日,讓孩子知道自己有一個穩(wěn)定、有愛的家。
? 早起互道“早安”,睡前互道“晚安”。讓孩子明白自己也能給家人支持。
? 每晚的睡前故事、親子閱讀。讓孩子帶著愛和溫暖進入夢鄉(xiāng)。
? 家人圍坐一起關(guān)掉電視聊天?;ハ嗾f說彼此的事情,讓孩子學(xué)會傾聽與傾訴,學(xué)會分享與分擔(dān)。
? 一家人一起準備晚餐,共進晚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懂得:愛不止要說,也要行動。
? 出席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讓孩子相信,家人一直陪伴在身后。
?找到屬于你家庭自己的小儀式吧,固化它、美化它。堅持下去,成為家庭傳統(tǒng)!
入托入學(xué)家長們除了報名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寶寶入學(xué)報到,應(yīng)攜帶“兒童預(yù)防接種證”及“免疫證明”交入讀學(xué)校登記哦。
“免疫證明”除了可以去醫(yī)院打印之外,家長還可以使用手機自行查驗、打印。手機查驗更省時省力哦~
手機查驗方法:下載手機客戶端軟件“快樂疫苗”即可查驗及打印“免疫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