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維和理解能力隨著成長逐漸變強(qiáng),尤其是形成更多自我意識的個體,常常對于家長講的大道理他們并不以為然,甚至對之抵觸反抗,往往是父母講得越多,孩子越?jīng)]有耐心傾聽。這是為什么呢?
其中的主要一個原因就是父母在給孩子講道理的過程中,往往會過度強(qiáng)調(diào)孩子的錯誤,填鴨式的把自己認(rèn)為正確的觀點(diǎn)或做法一股腦灌輸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家長的所講道理充耳不聞,甚至?xí)a(chǎn)生反感的情緒。因此,聰明的父母,從來不只會跟孩子講道理。
不講道理這樣溝通最有效
那,不給孩子講道理,有什么方法可以和孩子好好溝通,來達(dá)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一、共情溝通,看見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說話是有技巧的,那就是你得做到和他共情。
甚至有時你不用說話,用行為來引導(dǎo)她,他自己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和嗯哼的溝通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嗯哼不小心踩到玩具傷到了腳,瞬間爆發(fā)大哭,甚至生氣地扔掉了玩具。
霍思燕第一時間過去詢問嗯哼是不是踩到了什么,并擁抱了他說道:“我知道很痛?!?/p>
等孩子情緒稍微穩(wěn)定了些,她用關(guān)心的口吻對孩子說:“太疼了,我去看看那個東西,我給你看看是什么?!?/p>
接下來,她又告訴嗯哼,不能因?yàn)樯鷼饩蛠y扔玩具,因?yàn)檫@樣有可能再次傷到自己也會傷到媽媽。
最后,她還踩了一下玩具,然后表示:“太疼了,完全能體會到你剛才那么痛。”
在嗯哼情緒完全恢復(fù)之后,他連問了三個問題:“你知道扎我哪了?”、“剛才你感受到了嗎?”、“你心疼我不?”
在孩子扔掉零件的時候,媽媽沒有第一時間去教育講道理,而是讓孩子盡情宣泄,等孩子心情平復(fù)后,還親身去體驗(yàn)被扎的痛感,以此讓嗯哼明白扎人的東西不能隨后亂扔的道理。
試想一下,如果霍思燕在兒子大哭時還不停告誡他亂扔?xùn)|西是不對的,孩子能聽得進(jìn)去嗎?
我們自己遇到問題,都不喜歡聽一大堆道理,更希望對方能真正理解自己,更何況情感訴求更為強(qiáng)烈的孩子呢?
二、積極引導(dǎo),耐心傾聽
孩子們看待一件事情會比較片面,這是因?yàn)樗麄兊睦硇运季S能力剛剛開始建立,這時候父母給孩子講道理就要更多的引導(dǎo)孩子去注意積極的一面,讓孩子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如果家長也是只片面的給孩子講道理,這樣的道理對孩子的教育更加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yīng)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我們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dāng)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shí)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jīng)釋放掉了很多負(fù)面的。
三、放下身段,尊重自尊心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yán),習(xí)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對此我們特別建議,希望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dāng)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dá)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給孩子講道理的一大忌就是當(dāng)著他人的面直接斥責(zé)孩子,讓孩子的不足暴露在他人的面前,然后再以自己認(rèn)為對的方式去指揮孩子該怎樣做。這樣子的家長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yù)感,讓孩子內(nèi)心備受打擊。給孩子講道理,家長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在別人面前的公然指責(zé),反而會讓孩子對家長后面講的道理更加抗拒,讓孩子明白道理固然重要,但是要記住孩子自尊心其實(shí)更加重要。
四、父母要以身作則,親身示范
很多時候,家長總說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其實(shí)問題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家長一直只注意自己如何說得有道理,沒去想自己做得是否有道理。
因?yàn)椋逃龔膩聿皇且粋€只講道理的過程,而是一個讓孩子體會的過程。
父母的以身作則、親身示范,則是最好的方式。
如果想讓孩子明白道理,家長就要少說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孩子自然能明白道理。
五、婉轉(zhuǎn)的方法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如果直接對孩子說:“你這樣做不對,應(yīng)該這樣做才對…”,想象一下我們成年人的感受,這種直接給別人指揮安排的感覺,我們也難以接受,孩子一樣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時候的孩子非常不容易接受家長所講的道理,這就是因?yàn)榧议L的“太直接”, 對孩子講道理也要照顧孩子的一些心理因素。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shí)際的情境中教導(dǎo)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站在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