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從來不在意表達方式,經(jīng)??诔龆狙?。殊不知有毒的語言,會毀掉孩子的未來,會讓孩子身心受傷。
有四種毒語模式最為典型,而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纯从心慵医?jīng)常說的嗎?
這一類話語經(jīng)常在各種各樣的地方聽見——
比如媽媽對不喜歡吃飯的寶寶說:“你再不吃飯,我就不給你吃小餅干?!?/p>
或者在商場中,爸爸對留戀于玩具的寶寶說:“你再不走,我跟媽媽就把你丟這兒了?!?/p>
“你再不……我就……”表現(xiàn)了父母對孩子表現(xiàn)不佳的一種威脅。這其實屬于親子溝通的一種陷阱。
為什么是陷阱?在這里,我們很多父母常常喜歡用“你再不……我就……”的句式,聲色俱厲似乎把孩子唬住了。
但慢慢地,孩子會發(fā)現(xiàn)其實爸爸媽媽并不會這么做,爸爸揚言要丟下孩子,其實不會,于是孩子膽子就越來越大。
02
“你怎么總是……”
這一類對話通常是這樣的——
媽媽對剛上書法課的寶寶說:“你怎么總是寫不好?”
或者,爸爸對著哭鬧的寶寶說:“你怎么總是好哭?”
“你怎么總是……”表現(xiàn)了父母內(nèi)心的不耐煩,孩子容易從父母的不耐煩中,感受到嫌棄感,嫌棄感會碰觸到小朋友的自尊心。
所以如果你家總是用“你怎么總是……”的口頭禪批評孩子,孩子會感覺到自尊受傷。有些小朋友會想:“我這么差勁,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父母頻繁用“你怎么總是……”,會讓孩子漸漸失去自信,他們會覺得,自己再也不會變得優(yōu)秀。
03
“你看XXX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話語中經(jīng)常會聽到——
“你看隔壁家的小明多懂事?!?/p>
“你看你李叔叔家的弟弟,這么小就知道幫著媽媽做事情?!?/p>
很多家長錯誤地覺得這樣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就會獲得進步的動力,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人各有長短,而這種比較卻像是一種全盤否定,一旦孩子覺得差距太大,反正追不上,就會自暴自棄,完全放棄努力。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和自己對比,正視孩子的進步,他是在為自己奔跑,而不是為了別人。
04
爸爸媽媽感到特別無奈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爆出這樣一句。
這句話使用率很高,現(xiàn)在很多大人之間也會互相使用——
“你太讓我失望了,為什么不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學(xué)畫畫?”
“老師說你上課時又開小差,我太失望了?!?/p>
“我太失望了”,這樣的口頭禪說明,父母重視了自己的感受,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這句話說出來很解氣,但是在孩子的心里會留下傷疤。
當父母理解了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就不會輕易說出“我太失望”的話。
“我太失望了”,這句話在孩子的意識中,是一句非常沉重的話,孩子不僅感受到父母的不理解,增加他們內(nèi)心的委屈,還能感覺到大人的嫌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
“我太失望了”這句口頭禪,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做出積極的行為,相反還會更多地帶來消極的態(tài)度。
有心理學(xué)者說,說話跟下雨很像,有的人下的是潤物細無聲的綿綿春雨,有人下的是硫酸雨……
語言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請看今日的后一篇文章,你就會明白——有毒的語言有多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