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家庭里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有足夠的心理力量去面對成長路上的各種挫折。
作者:小確幸來一打(爸媽精讀主筆)
主播荔枝號:所有關于我的安寧淡泊(FM1054030)
閨蜜思彤最近氣炸了。
她打電話告訴我說:
孩子在校被人打了,我被兒子老師叫到學校,打人的孩子竟然笑嘻嘻的說出令我毛骨悚然的話:為什么要欺負他,因為他長了一張好欺負的臉唄!
思彤怎么也想不明白,她八歲的兒子天天怎么就長得好欺負了?
原來這學期,天天所在的班級轉學來了一個男孩子,迅速成了班里的小霸王,成天不是將天天的筆袋扔到地上,就是用水彩筆在天天的衣服上畫小狗。
那天,天天課間去衛(wèi)生間,小霸王故意伸出腳絆了他一下。
天天摔到了地上把嘴給摔破了,小霸王卻在旁邊幸災樂禍地拍手笑。
老師把思彤叫到了學校,思彤竟然聽到小霸王說天天長了一張好欺負的臉。
天天這孩子我們都見過,長得干凈漂亮,很乖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按說這樣的孩子應該很受歡迎才是,為什么小霸王會說他長得好欺負呢。
校園霸凌離我們并不遙遠,這樣的新聞時常見諸媒體,隔三岔五就會出現(xiàn)青少年遭到同齡人虐待、毒打的新聞,讓人揪心的同時,也不禁想問,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2016年12月,“某二小霸凌事件”一度覆蓋整個網(wǎng)絡:
課間操時,男孩一個人去衛(wèi)生間小便,同班的兩個男生跟了進來, 其中一個男生從旁邊的隔間扔下了一個垃圾筐,正砸在他的頭上,尿和擦過屎的紙灑了他一臉一身。
這個新聞出來后,引起了很廣泛的社會關注,很多網(wǎng)友留言說出自己曾經(jīng)被欺負的經(jīng)歷,很多媒體都在討論孩子被欺負了該怎么辦。
每次發(fā)生了這種事,社會和家長最關注的是教孩子被欺負時該如何應對,卻很少有人去思考,為什么自己的孩子會更容易被欺負呢?
正如天天班上的小霸王說的:“他長了一張好欺負的臉。”
到底什么樣的孩子會長著一張好欺負的臉,在學校容易成為“受氣包”呢?
周末,我?guī)е⒆尤ニ纪彝妫偹阏业搅舜鸢浮?/span>
吃飯時,天天想吃雞翅,不愿意吃油麥菜,思彤卻以營養(yǎng)均衡為借口,冷著臉非要孩子吃掉半盤油麥菜。
天天雖然不愿意,還是苦著臉將那半盤油麥菜吞進了肚子里。
飯后,天天和我兒子玩象棋,他的爸爸觀戰(zhàn),一會兒說天天這步走錯了,一會兒說那步不該那么走,口氣中充滿了對孩子的鄙夷,弄得天天手足無措,后來完全不知道該怎么下了。
看到我兒子帥氣的跆拳道照片,天天剛說了一句也想去學跆拳道,他的爸爸媽媽就異口同聲地呵斥:
不行,你得學英語和奧數(shù),學跆拳道對提高學習成績有用嗎?
面對爸爸媽媽的挑剔,指責和呵斥時,天天沒有反抗,但是他的腰越來越彎,頭越垂越低。
他的眼神里沒有這個年齡孩子該有的活潑和自信,有的卻是委屈、無奈和恐慌,整個人身上流露出來的就是自卑,好欺負的氣場。
我可以想象,這樣的天天走出家門,在學校里也是這樣自卑怯懦,逆來順受的樣子。
心理學者李雪說過,那些看起來好欺負的人,往往是在從小與父母的互動中,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都被窮著養(yǎng)大的。
家庭教育不當,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內(nèi)在力量羸弱、無力反抗,很容易使孩子成為好欺負的對象。
父母以為自己在外辛苦打拼掙錢,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生活,送孩子去上好的學校,給孩子報很貴的輔導班,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殊不知,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強勢控制,動不動地否定,呵斥,責罵孩子,是對孩子精神上的窮養(yǎng),久而久之會“造就”一個自卑的,看起來就像“受氣包”的孩子。
從小被父母強勢打壓的孩子,即使學習成績好,也很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
而那些自信的孩子,自帶不好欺負的氣場。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家庭也是孩子勇氣與自信最初的來源。
在電影《奇跡男孩》中,天生臉部畸形的10歲男孩奧吉第一天上學,就感受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惡意,遭遇了來自同學的欺負和排斥。
家境優(yōu)渥的朱利安嘲笑安吉的小辮子,還鼓動全班的孩子孤立安吉,不和他一起吃午飯,不和他玩。
朱利安還將班級合影照貼在了奧吉的儲物柜里,而那一張照片上并沒有安吉,原來是朱利安的媽媽幫他用軟件將安吉抹去了。
奧吉回家后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暗自悲傷,眼淚不可遏止地順著粗糙的面頰滑落,對自己的容貌深惡痛絕,面對媽媽的勸慰痛哭不已:
你是我的媽媽,所以你只能安慰我!
但媽媽仍然直視他的眼睛,一遍遍向他強調(diào):“你沒有錯,你一點也不丑!我們都非常愛你!”
姐姐也不斷鼓勵奧吉:“你天生與眾不同,注定不會沉默無聞。”
正因奧吉的家人采取“鼓勵式”教育,帶給了他溫暖的正能量,以及源源不斷的安全感,在他幼小的心靈建立起自信,他才能有勇氣面對別人的“欺負”,并最終獲得同學們的尊重。
孩子從家庭里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有足夠的心理力量去面對成長路上的各種挫折。
父母給了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孩子才能有一張不好欺負的臉,才能減少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的幾率。
孩子幼年時,父母的育兒態(tài)度在極大程度決定孩子的個性和習慣,也包括孩子是否成“受氣包”。
與其在孩子被欺負,遭遇霸凌后,教孩子“打回去”,或者學習很多種比“打回去”更有效的方法,都不如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從小培養(yǎng)一個自信強大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張不好欺負的臉。
1、尊重孩子,不打罵孩子
如果父母太強勢,不尊重孩子,對孩子動不動就是打罵呵斥,孩子就更容易怯懦、畏縮、內(nèi)向,在外面也會像在家那樣,凡事只會忍受,不會反擊。
父母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從父母處得到尊重和認可,內(nèi)心才有豐足感,才有快樂。
一個快樂而有豐足感的孩子內(nèi)在才是自信的,他的氣度一定容不得別人欺負,同樣的也不會去欺負別人。
2、相信孩子,明確表明對他們的信任
如果父母總是不相信孩子,孩子在外面受欺負,回到家還要遭受爸媽訓斥,孩子會變得更自卑和膽小。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自己的父母都會是他堅強的后盾。
孩子的自信來自于父母對他們有足夠的信任。
孩子們知道自己有一個安全的家庭環(huán)境,盡管父母有時對他們的要求很嚴格,但父母會很公平地對待自己,他們才能有由內(nèi)而外的自信。
3、關注孩子,傾聽孩子的訴說
父母要給孩子一心一意的關注,父母的關注會讓孩子感受到他的自我價值。
父母的關注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眼中的重要性和寶貴性。
和孩子談話不要只關注學習的問題,既使聽起來無聊的問題,如果孩子想和父母談談,父母應該停下手頭在做的事,看著孩子,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
平常在家里還要制造讓孩子“坦率表達自己”的環(huán)境,給孩子無畏無懼、暢所欲言的勇氣。
尤其是在孩子生氣和委屈時需要引導,不要用“不在乎”或“無所謂”的態(tài)度去處理。
這樣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內(nèi)心想法,也能增強孩子的勇氣與說話能力,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位做小學教師的朋友說過,她觀察發(fā)現(xiàn):
那些被欺負的孩子,要么個子小、要么成績差、要么家里窮、要么父母不管。但這些都是表象,因為并不是所有身上有這些標簽的孩子都成為欺凌對象。
歸根結底,孩子看起來好欺負,還是因為自卑。
讓孩子擁有自信,和窮養(yǎng)富養(yǎng)關系不大,和家庭經(jīng)濟能力關系不大,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在親子教育中,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孩子的心靈中建立起強大的自信。
比起等孩子被欺負后,教他“打回去”,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培養(yǎng)孩子自信強大,讓他有一張不好欺負的臉。
作者簡介:小確幸來一打,富書簽約作者,期刊寫手,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媒體人,用文字分享人生小確幸,感悟生命大歡喜。簡書、微博@小確幸來一打。本文首發(fā)爸媽精讀(ID:shenduwenhua),轉載請加微信:fushuna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