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span>
細想想,的確如此,回想我們的成長歷程,往往是一句話讓我們備受鼓舞,勇往直前;也可能因為一句話讓我們的心情跌入低谷,在泥潭中掙扎,費了好大勁兒才爬出來。
語言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代表的是背后的態(tài)度,任何時候說積極正能量的話語都是有用的,而有些父母卻總愛說一些刺頭的話,美名其曰是為孩子好,但是孩子真的是無法消受。
不知道說什么不如不說,有時候沉默的態(tài)度比說負面影響的話語更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父母脫口而出,在孩子的心理卻形成陰影,越是親近的人影響力越大。
1、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孩子小時候調(diào)皮搗蛋,是個小機靈鬼,可照傳統(tǒng)意義上來看,顯得不那么聽話,有自己的主意,還時常和父母對著干,父母都很勞累,孩子總添亂,累極眼就煩了。
想不出什么辦法來說服孩子,氣不打一處來,沖著孩子就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孩子聽了這句話,就能變得聽話了嗎?其實是沒有什么作用的,孩子甚至會更逆反,喜歡看父母氣呼呼的樣子,或許是為了博得關(guān)注,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2、你怎么這么笨
這句話真的好有殺傷力,孩子作業(yè)沒完成,考試沒考好,父母恨鐵不成鋼,直接給孩子貼上“笨孩子”的標簽,真是讓孩子無語了。
沒有人喜歡讓別人說自己“笨”,喪失了自信心,以為自己真的學不會了,原因是智商問題,而忽略了自己的勤奮和努力。
3、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孩子很努力,也很上進,但是離父母的要求還有距離,父母想使用“激將”法,在孩子面前說:“你看看你同學,多厲害,考了第一名,你怎么就不爭氣呢?!边@樣的話讓孩子黯然神傷。
孩子在追夢的行程中奮進,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打擊,孩子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如果孩子說:“你不看人家的父母有多厲害?”我們又作何感想?不去攀比別人,做好自己,踏踏實實地走,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但不要貶低自己的孩子。
1、多用促進的語言交流溝通
孩子年齡小,不太聽話,設(shè)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指出孩子想法的多種可能性,讓孩子看到如果不按正確地做,所產(chǎn)生的后果,讓孩子學會辨識審視自己的行為,趨向理性。
2、和自己比
可以設(shè)定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和自己的過往比,不要因為一次的行為就貶低孩子的整體發(fā)展?jié)摿?,要看到孩子的進步,有時是呈螺旋式前進,堅持不懈,努力終會得到回報。
3、多說正向激勵的話語
通俗地講就是說點“好聽的”,別說“難聽話”,孩子大都是順毛驢,如果你說:“孩子,我相信你會努力的,加油!”孩子也會珍視這份尊重和信任,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對得起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