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為心滴系列散文(四)行酒令
乾州蕞娃
常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古代人在喝酒的時候會行酒令。行酒令主要是活躍酒桌氣氛,激發(fā)喝酒的興趣。文人雅士的行酒令是猜字謎或者對對聯(lián),而大多數(shù)人行酒令都是劃拳。
飛花令,是酒令的一種,得名于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飛花令屬雅令,比較高雅,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zhuǎn)它,所以這種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文字游戲。
其實在唐代,帶有“飛花”二字的詩句不少,如武元衡的“飛花寂寂燕雙雙”,顧況的“飛花檐卜旃檀香”,薛稷的“飛花亂下珊瑚枝”,薛曜的“飛花藉藉迷行路”等。而只有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被公認為“飛花令”的緣起,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韓翃是唐德宗李適欣賞的詩人,其二是韓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詩作中不少都和酒有關(guān)。
古代的飛花令要求,對令人所對出的詩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規(guī)定好的字出現(xiàn)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臨場現(xiàn)作。
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乙要接續(xù)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紅”,“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著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發(fā)”“出門俱是看花人”“霜葉紅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一輪完成,可繼續(xù)循環(huán)下去。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還可以有一些變化,如直接說一句帶“花”字的詩,“花”字在詩中的位置對應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對應到自身,則罰酒。如行令人說“牧童遙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從行令人開始數(shù)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剛好是行令人自己,則行令人喝酒。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行令方法:詩句中第幾個字為“花”,即按一定順序由第幾個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說《家》中有這樣一射元屑段描寫:“淑英說一句'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又該下邊的淑華吃酒?!?/span>
劃拳:劃拳又叫豁拳、猜枚、猜拳、拇戰(zhàn),漢族民間飲酒時一種助興取樂的游戲,起源于漢代。飲酒時兩人同時伸出手指并各說一個數(shù),誰說的數(shù)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總數(shù)相符,誰就算贏,輸?shù)娜撕染啤?/span>
劃拳是普通老百姓的酒令,不如文人吟詩背詞那樣風雅,但也有自己的獨特魅力和民俗意味。劃拳時口所喊指數(shù),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可以是二字、三字,也可以是四字。劃拳時口呼指數(shù),從零到十共十一個數(shù),其數(shù)皆用典故巧妙呼出,且語帶吉祥、祝福。
二字的,如“一定,兩好,三元,四喜,五魁,六順,七巧,八仙,九長,全福”;三字的,如“寶一對,一心敬,哥倆好,三桃園,四季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八匹馬,九連環(huán),滿堂紅?!彼淖值模纭耙欢ńK身,兩相情愿,三星高照,四季發(fā)財,五子登科,六六大順,七巧成圖,八仙過海,九九長壽,全家福祿”。
如“四鴻喜”:古人“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三星高照”,系祈盼福星、祿星、南極老壽星高照?!?/span>五魁首”,系指古人苦讀《詩》《書》《易》《禮》《春秋》五種經(jīng)籍著作,以求功名,奪得魁首。“六六順”。《左傳》云:“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此數(shù)者累謂六順也。”“十全”,清朝乾隆皇帝自詡文治武功,福祿壽俱全,自稱“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為“十全十美”。
關(guān)于劃拳,還有很多講究。在不同地區(qū),禁忌不同。關(guān)于開局的要求、出拳時手型的禁忌、口呼指數(shù)的講究,這就是人們所講的入鄉(xiāng)隨俗,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一定要問清楚人家喝酒劃拳的禁忌,這樣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總而言之,劃拳作為一種漢族民間的酒令,從古流傳至今,且仍然盛行,就足以說明這種文化生命力的頑強。一方面,劃拳可以增添酒興,陪襯喜慶。另一方面,因其技巧性頗強,很容易激發(fā)參與者的好勝之心,劃拳的人很容易大喊大叫,情緒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