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鳳鳴
我從黎里回來后覺得那里確實不錯,總的印象是幽靜、干凈、古樸,沒有其他被開發(fā)的古鎮(zhèn)那種喧囂、商業(yè)味重的感覺。
黎里老街,兩岸塘堤,夾著一條小河。慢慢地徜徉,人就像回到了幾十年前的鄉(xiāng)下,店面不多,都是老式的;老式的住宅還在,而且很多,特別是夾弄,一條又一條,幽幽的、深深的、暗暗的,不知里面住的是什么人家,是否與蘇州的古宅一樣,前街通著后巷?我想,它一定是前街通著后河。因為黎里湖蕩、河道眾多,真的是“人家盡枕河”呢。當(dāng)?shù)厝苏f,愛國詩人柳亞子、中國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國際大法官倪征公式、中共早期婦女領(lǐng)袖張應(yīng)春、水利專家汝賢、農(nóng)學(xué)家倪慰農(nóng)、翻譯出版家蒯斯曛、教育家柳無忌、竹刻家徐孝穆等就曾經(jīng)居住在這些老宅里。
柳亞子故居在黎里老街,原為清乾隆直隸總督、工部尚書周元理私邸,落成于1780年之前,宅名“賜福堂”。 1922年,柳亞子向周氏后裔典租了這座深宅大院,這里就成了詩人們撰寫愛國詩詞文章、議論國家大事、編輯《南社叢刻》的場所,至今仍有前后六進(jìn),三座磚刻門樓。
柳亞子故居現(xiàn)已建成柳亞子紀(jì)念館。柳亞子出身書香門第,少從母親學(xué)習(xí)唐詩,受父親影響,贊成變法維新。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柳亞子與陳去病、高旭組織反清文學(xué)團體南社,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曾到臨時大總統(tǒng)府任秘書,因不習(xí)慣軍政機關(guān)生活,任職三天就辭職了,后到上海辦報。袁世凱竊取政權(quán)后,他感到國事不可為,惘然返回黎里,縱情詩酒,寫下大量詩歌。1945年10月,柳亞子曾與毛澤東在重慶會晤。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雪》詞相贈,成為一段佳話。
我品嘗了黎里油墩和麥芽塌餅,可以用五個字來形容:糯、韌、軟、香、甜。回來的汽車上,遇到蘇州游客,他們是專門去黎里買辣雞腳、套腸和酒釀餅的。他們熱情地要我嘗嘗,我哪好意思吃陌生人的東西呀?婉言謝絕了,他們還不絕于口地稱贊那里的醬鴨、皮蛋、老虎豆等。
其中的老虎豆,其實就是蘇州人說的蘭花豆或炸豆瓣。這老虎豆我也會做,將干蠶豆用清水洗干凈,然后用溫水泡制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劃開外皮(也可以去皮成豆瓣),鍋中油溫達(dá)三成熱時將蠶豆或豆瓣放入,小火慢炸,聽到蠶豆噼里啪啦的聲或者看到豆瓣開花,即表示成熟,出鍋裝盤,撒上少許精鹽。松脆噴香,吃粥、下酒皆宜。
黎里在蘇州的東南偏東方向,相距蘇州市區(qū)45公里,雖然有點遠(yuǎn),而且偏,但是發(fā)達(dá)的公交,給我們提供了便捷。在蘇州市區(qū)乘93路到鱸鄉(xiāng)小學(xué),換106路到松陵公園,換202路到八坼,換262路到黎里汽車站,再換323路,下車就到了黎里古街。這是我在去黎里路上乘坐汽車遇到的當(dāng)?shù)厝私榻B的。她的家在黎里古街,女兒的家在蘇州,經(jīng)常兩地往返,這樣的走法,最方便、最合理、最經(jīng)濟。
感謝你,善良的黎里人,我今與大家分享,不僅是介紹黎里和交通,而且是弘揚這種黎里精神。
202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