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鷹鼎是我國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的國寶之一,這件國寶是新石器時代后期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距今至少有5000年歷史,可讓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件國寶竟然曾經(jīng)被人拿來喂雞。
陶鷹鼎
1957年一天,陜西華縣一位名叫殷思義的農(nóng)民在耕地時,犁頭突然碰到疑似石頭硬物,走近后發(fā)現(xiàn)硬物并非一般石頭,而是鷹狀的陶罐。起初殷思義并沒有感覺到特別,也并沒有完全在意,隨手將陶罐丟在田間繼續(xù)耕地,當日落西山完成一天田間工作后,殷思義再次看到田間地頭的鷹形陶罐,便隨手將陶罐帶回家?;氐郊液螅拮右娝稚夏弥鴤€破陶罐,就問他從哪里來的,殷思義將事情經(jīng)過告訴妻子。妻子知道后,本想將陶罐扔掉,突然想到家里正好缺喂雞器皿,于是就將陶罐洗刷干凈用來喂雞。
大概一年后,北大歷史系有關專家,在華縣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后期遺址,也就是現(xiàn)在的泉護村仰韶文化遺址。歷史專家及考古專家立即組織對遺址進行發(fā)掘。與此同時,有關文物專家還對周圍農(nóng)戶進行調(diào)查探訪,看是否有人挖到過相關文物。剛到殷思義家時,專家一眼就看到被雞圍在中央的鷹形陶罐,立即向殷思義問明來由,殷思義如實告訴專家稱是在田間耕地撿到。專家立馬意識到很可能就是來自仰韶文化遺址中的文物,在與殷思義協(xié)商后,專家心疼的將陶罐小心翼翼的捧回。
仰韶文化遺址
很快正在對仰韶文化遺址進行發(fā)掘的專家,對鷹性陶器進行鑒定,并確定就是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文物,后來更是直接將陶鷹鼎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博物館展出之后,許多歷史專家及文物專家都對這件國寶作出極高評價,稱陶鷹鼎是5000年前中國古人智慧結晶,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范,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