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 秋微,導(dǎo)演、作家、主持人
十點視頻「名人圖書館」欄目第“10”篇文章
《夢里花落知多少》第“10”期,共10期
??
點擊收聽第10期
《夢里花落知多少》⑩ 來自十點視頻 00:00 10:49
閱讀目標(biāo):親愛的小伙伴們,在過去的九天里,我們一起共讀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因為篇幅有限,我們已經(jīng)盡最大的努力,在梳理出更多內(nèi)容精華的同時,也盡可能保留三毛文字的風(fēng)格,給大家展現(xiàn)出三毛更多更真實的情感。
很高興在這短短的九天時間,我們一起共讀了三毛的這本書,對三毛的了解,不再只是停留在《撒哈拉沙漠》。
相信大家只要有跟著認(rèn)真閱讀,一定也會深深的被故事感染。也會不自覺地跟隨著三毛的幸福而感到快樂,跟隨著三毛的悲傷而心疼至落淚。
可是,我依然要負(fù)責(zé)任地和大家坦白,即使我們讀完了這本書,我們依然只讀懂了三毛的一點點喜怒哀樂。
因為像這樣一位謎一樣的女子,太獨一無二了,我們哪怕只讀她的一篇文章,就能夠印象深刻地知道這個人的存在,但我們即使讀遍了她所有的文章,我們都難以說,我們真的讀懂了三毛。
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對這些天的共讀,做一個回顧和思考,感受一下,我們讀三毛的文章,到底要讀什么?
讀懂三毛為何會寫下這本催淚的書
《夢里花落知多少》是荷西死后三毛寫的一本書,這本書是淚與血的結(jié)晶。不論是三毛父母對她的愛,還是三毛與荷西之間的愛,都令我們一次次動容。
三毛和荷西結(jié)婚后的六年里,無疑是幸福的??稍绞切腋?,三毛越是有一種不祥的預(yù)感。
她時常以為自己會意外的離開荷西,她擔(dān)心荷西一個人生活,甚至對荷西說 “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再娶”。
可是三毛,沒有想到,命運弄人,老天爺收走了她的依靠,老天爺讓荷西意外死亡了。
從此,三毛眼睛里流出來的不只是眼淚,而是血,那種不是尋常人能切身體會的絕望和痛苦,其實我們讀第一遍的時候,也都是不能完全體會得到。
讀過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我們知道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位自由隨性、敢愛敢恨的有趣女子。
讀過《夢里花落知多少》,我們才知道,世間還有這樣一種愛,可以愛得如此深切,可以愛得如此無私,愛得如此震撼。
三毛和荷西的愛,是不會隨著荷西的離世而結(jié)束的。
她有自殺過,有痛過,哭過,但是她可以從中掙扎出來,偉大無私地堅強(qiáng)活下去,她的堅強(qiáng)也正體現(xiàn)了她的愛如此深切。
她曾因為在夜里寫文章使得荷西不能睡覺,而停筆不再寫文章。如果荷西沒有意外去世,我們將看不到三毛這么多的文字,她也會活的像普通的幸福女人一樣,也許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
可是,荷西到底是離開了,三毛悲痛到最后,還是提筆了,在文字里,回憶荷西,把對荷西的愛,分享給了千千萬萬人聽。
千千萬萬人,也在三毛的書里,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愛情。
讀懂愛情因為是相互的,所以更永恒
荷西和三毛的愛是相互的,這樣純粹的兩個人,這樣純粹的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三毛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yīng)到前世的鄉(xiāng)愁,于是決定搬去住,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地跟著去了 —— 為了三毛,荷西棄他愛的大海,去了沙漠。他就是這樣愛了她十三年。
后來,終于,三毛在惡夢醒來的深夜了,叫醒荷西,對他說出 “我愛你”,說出了讓他等了十三年的話:
“我愛你,愛你勝于自己的生命” 他們就那樣在深夜里相擁,淚濕滿頰。
其實,在說出這句話之前,三毛就已經(jīng)深深的愛上了荷西。在荷西走后,我們也看到了他們超越生死的愛情,永恒不朽。
記得三毛在《不死鳥》中她寫道:“一年多以前,有份刊物囑我寫稿,題目已經(jīng)指定下來:'如果你只有三個月的壽命,你將會去做什么事?’
事后,我又想到這份欠稿,我的答案仍然是那么的簡單而固執(zhí):'我要守住我的家,護(hù)住我的丈夫,一個有責(zé)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quán)利的。’”
生死是命中注定。但他們的愛超越了生命,超越了生死。
“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是呀,墓園了埋的不僅是荷西的軀體,更是他們的一段情。
我愛的人,不忍心留下你一個人再黑暗里,再那個地方,又到了那兒去握住你的手安睡?這是三毛內(nèi)心最深的痛楚。
“就算你已成白骨,仍是春閨夢里相思又相思的親人??!” 誰能夠忘記這涌自心底帶淚的聲音。
如今的你,是否有一個人愛你愛得像生命,他是否也讓你愛得如此深沉。生而為人,如果你們注定有一個人先走,你會希望先走的是你,還是他?
你是否愿意像三毛給荷西修墳一樣,親手為愛人做最后一件事?你是否愿意把悲傷留給自己,把堅強(qiáng)和苦淚,一個人扛下了,帶著他的愛,活下去?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會想著,以后要比自己的另一半先死吧,不然怎樣才能承受住那種失去的的痛苦呢?
看完三毛的書,我們可能都明顯地感覺到了自己的渺小。
讀懂三毛是怎樣的女子,讀懂自己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后遂以 “三毛” 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 “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
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diào),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fēng)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國情結(jié)。
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fēng)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和風(fēng)格吧。
有讀者認(rèn)為 “流浪” 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游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zhuǎn)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
盡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
她和鄰居朋友都相處的非常融洽,每一次搬家、回家,都有很多朋友在身邊相伴。她喜歡各種古老而有質(zhì)感的東西,她會把家里擺滿鮮花和書籍,會熱情好客的做一桌子菜,招待荷西的朋友同事們……
她的心地善良又孝順,她的行為堅強(qiáng)又浪漫,她的性子風(fēng)趣又個性,她像任何一個普通的女人一樣愛著她的家,卻因為與生俱來的前世的鄉(xiāng)愁,卻因為命運的坎坷,活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女子。
她遠(yuǎn)嫁他鄉(xiāng),和不同文化習(xí)俗的公公婆婆生活,她卻不會有怨言。婆婆是多么勢利眼的人,在荷西去世后,婆婆對待三毛和荷西財產(chǎn)、房子的態(tài)度,我們也都看到了。
在三毛父母去見女婿時,荷西感受到了三毛家人給予的愛,那時荷西才說想要孩子,因為他從小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
要知道,荷西和三毛兩個人在一起,天真爛漫地就像兩個長不大的孩子,她們也曾一起說過不要孩子呢。
可三毛到底也是平凡的女子吧,如果和荷西平凡的生活下去,她也是想要孩子吧??上В瑲q月不等人,還沒等來平凡長久的幸福,荷西就走了,屬于她的幸福被上天收走了。
只留下三毛一個人,在父母的愛里,一個人回憶著:
記得當(dāng)時年紀(jì)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并肩做在桃樹下,
風(fēng)在林梢,鳥兒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結(jié)語:愿我們在三毛的書中,讀懂的不只是三毛,而是我們自己;愿我們在三毛的書中,看到的不只是他們的生活,也能找到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每一個喜歡三毛的人兒,在念著 “但愿人長久” 的時候,都不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