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幅中國畫,如何才能識好壞、辨真?zhèn)?、評品格,這其中自有一定的規(guī)律和奧妙。但每一畫科,由于其創(chuàng)作方法和創(chuàng)作題材的不同,鑒定起來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和重點。一般來說,人物畫,主要描寫人的音容笑貌,這就要求審其所繪對象是否傳神;山水畫,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山水自然四季變化的情景感受,這就要求看其所繪對象有沒有意境;而花鳥畫,描寫的是花草蟲鳥在大自然中的情態(tài)天趣,這就要求所繪對象必須具有情韻。如此,大凡一幅好的花鳥畫,必須具有一種天真爛漫,自然純樸的美感,充滿著生氣盎然的情趣與意韻。反之,如若刻意雕琢、矯揉造作,這必是一幅不值得一提的劣作。鑒定一幅名家所作的花鳥畫,首先必須在具有情韻的前提下,才談得上辨真?zhèn)巍?/p>
石榴圖頁-宋-黃居寀-石榴圖頁絹本
石榴圖頁-宋-黃居寀-石榴圖頁絹本
我們從花鳥畫的發(fā)展歷程分析,也可證明這一點。
花鳥畫雖然始于六朝,但到盛唐時卻還是體勢單薄,未獨立成科。中唐時,邊鸞長于花鳥,首創(chuàng)折枝寫生,所繪對象,形象逼真,窮“羽毛之變態(tài),奮花卉之芳妍”,從而初步奠定了花鳥畫的基礎(chǔ)。其后,刁光胤、滕昌佑出,使所繪對象體制精確,宛然如生。至五代,黃筌、徐熙繼起,一采用“勾勒填彩法”,一則以“水墨為上”,使所繪花鳥具有富貴之趣和野逸之氣,這就使所繪對象更具神韻和生氣,從而將花鳥的創(chuàng)作推向繁榮昌盛時期。此后,徐崇嗣、黃居寀、趙昌、易元吉相繼登臺,蜚聲藝林。但由于“黃家體制”的興盛,遂成為北宋翰林圖畫院評畫的惟一標準,造成不少畫家以因襲模仿為能事。他們脫離生活,按圖索驥,遂使花鳥畫的發(fā)展徘徊不前。北宋中葉,崔白起而變格,吳元瑜跟隨其后,他們注重寫生,追求情趣與神韻的創(chuàng)造;加之徽宗趙佶提倡創(chuàng)作花鳥需要注意細節(jié)的真實和詩意的追求,在造型上要求準確真實,色彩上追求富麗華貴,故所作花鳥既重形似也重神似,遂使花鳥創(chuàng)作生面別開。至南宋時,李迪、李安中、林椿等,所繪花鳥用筆更為精細,設(shè)色更為典雅,形態(tài)逼真而富有生氣。至此,富麗典雅一路的工筆花鳥其發(fā)展似乎到了頂峰。后梁楷、法常所創(chuàng)作的水墨寫意花鳥,以及以文同、蘇軾、揚補之、趙孟堅為首的士大夫文人畫家,跳出傳統(tǒng)的樊籬,使繪畫成為詞翰之余的自我表現(xiàn)及遣興,最后形成一股水墨花鳥的潮流。元代始,更強調(diào)繪畫作品的文學性和筆墨的書法趣味,并擷取兩宋畫院富貴的內(nèi)韻,更使水墨花鳥顯得清潤淡雅,簡易秀淡,逸趣橫生,出現(xiàn)了錢選、王淵、邊魯、陳琳、張忠等一批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水墨花鳥畫家。到了明代,花鳥畫的發(fā)展以呈多種樣式,以邊景昭、呂紀為首的工筆花鳥畫派,以林良、陳道復、陳淳為代表的寫意水墨畫系,以沈周、唐寅水墨粗簡一路的畫法,更是個性突出,飄逸灑脫,氣骨清新,情趣盎然。其后以惲壽平為代表的沒骨寫生畫法,八大、石濤的寫意水墨花鳥,揚州八怪不拘形似的個性獨創(chuàng),以及華喦、王武等清新雅致的小寫意畫技,生機勃發(fā)的景象,可謂花鳥畫發(fā)展的全盛期。我們從整個花鳥畫發(fā)展的情況分析,中國花鳥畫,延衍不斷,推陳出新,流派紛呈,日趨完美,無論從工筆到寫意,還是從設(shè)色到水墨,再從寫境到抒情,又以抒情到達意,最后都達到“形、神、韻”三位一體的完美性。
北宋 易元吉(傳)
鑒定花鳥畫講究情韻,這也和花鳥畫所表現(xiàn)的對象有關(guān)?;B畫相對山水、人物,是一種比較單純的畫種。雖然花草翎毛品種繁多,創(chuàng)造的方法也各有形式,但落實于紙絹上無非就是意趣筆墨之類?;B畫是屬于靜態(tài)性的美感形態(tài),在被鑒賞過程中,花鳥畫給人的感覺始終是一種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靈感心理效應(yīng)。正是花鳥畫的這種單純性,才使情韻這一審美特點顯示了出來。
五代十國 黃居寀 《花卉寫生圖冊》
五代十國 黃居寀 《花卉寫生圖冊》
表現(xiàn)生命的價值是花鳥畫發(fā)展的源泉,花草蟲鳥是自然界萬物的生命對象。在優(yōu)秀的花鳥畫作品中,飛騰的雀鳥、鮮艷的牡丹、婀娜的幽蘭、挺立的竹子,無不令人感到自然屬性之外的生命活力;這活力充滿著情趣,顯示著勃勃生機,讓人感到花鳥世界的親切及美感的力量。這正是生命之間以及生命與自然中所發(fā)生的一種物趣,故惲南田要說:“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見情?!痹⑽镉谇?,寓情于景,正是花鳥畫以情動人,以韻憾人的動人之處。一幅成功的花鳥畫必須具有情韻;這主要是藝術(shù)家們的主觀筆墨情趣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并具體指導影響著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結(jié)果。一位創(chuàng)作者要具有審美情感。一個不具備情感的人是無法也不可能真正懂得花鳥畫的,也無法去欣賞和鑒定其作品的真?zhèn)巍W髌肥强陀^的,欣賞者是主觀的。這主觀就必須具備情感才能,而且是一種情感的綜合因素。只有當主觀與客觀相互結(jié)合時,被欣賞的對象才有價值。如此,當客觀的作品不具備情趣和情韻,而作為主觀的鑒賞者具有一定的審美情蘊,那么,當這位鑒賞者在審定這幅花鳥作品時,他便會知道這是一幅不好的作品;而當作為客觀作品具備一定的情趣與情韻時,而作為主觀的鑒賞者卻不具備起碼的審美情感,那么,這位鑒賞者無論如何也分辨不出作品的好壞,更不要說辨真?zhèn)瘟?。為此,我們只有用感情的綜合因素去欣賞其解析,才能做到心領(lǐng)神會,才能理會到作品的妙處。
五代十國 黃居寀《花卉寫生圖冊》
讓一個不懂繪畫的人去欣賞鑒別一幅花鳥畫時,雖然他也和懂畫的人一樣,是用眼睛去觀賞,但在不懂畫的人看來,這不過是局限在畫得像與不像,好與不好而已;至于筆墨的韻味、線條的質(zhì)感、色彩的變化,都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理解的。這主要是欣賞者不具備一定的學識與修養(yǎng),更不懂得中國畫以及花鳥畫的審美情趣與內(nèi)蘊。對于花鳥畫,固然可以直接用眼睛去看,但對其內(nèi)蘊美感的理解,還非得經(jīng)過一定的藝術(shù)教育和陶冶才成,否則是無法接受的。況且,繪畫表現(xiàn)的對象,呈現(xiàn)的雖是一種具體的圖式,但她的不朽的生命卻是寄托在形象之外的。所以一位合格的書畫鑒賞者或鑒定人員,因為具有對繪畫語言這一符號還原于情感形象的能力,才能欣賞、才能理解、才能判斷這一繪畫語言的美感。如此,鑒定者眼力的高低由于其本人的學識見解與理解能力的不同而不同。
五代十國 黃居寀 《花卉寫生圖冊》
面對一幅花鳥作品,有人認為是真的美的,有人卻會認為假的或不美;反之,有人認為是假的不美的,而有人卻會認為是真的或美的。這其中除了掌握繪畫語言、筆墨內(nèi)蘊、構(gòu)圖章法,以及繪畫史等知識之外,重要的一點是鑒賞者的情感問題。只有當你的情感與被鑒定作品內(nèi)的情蘊相撞時,你的鑒賞才具有價值,才能發(fā)揮作用。如此看來,鑒定花鳥畫,就必須具備主、客觀兩種價值。作品是一個方面,欣賞者是另一個方面。如果作品本身不具備審美的價值,那么鑒賞者就無法去鑒定;若作品具備審美的價值,而作為鑒定者本人卻不具備審美的能力,那么具體鑒定起來,不是出差錯就是亂說一氣。為此,只有當兩者都具備這一條件時,鑒定才會心心相印,或一拍即合。這鑒定就會有價值,才會顯得有意義。
五代十國 黃居寀《花卉寫生圖冊》
如上所述,鑒定者要真正提高自己鑒識花鳥畫的水平,掌握鑒別花鳥畫真?zhèn)蔚哪芰?。這除了必須懂得花鳥畫的發(fā)展歷史、創(chuàng)作規(guī)律、筆墨內(nèi)蘊等知識外,還必須錘煉自己對藝術(shù)鑒賞的情操,激發(fā)對藝術(shù)認知的內(nèi)在情趣。另外,平時最好能寫寫書法,撇撇蘭,畫畫竹,勾勾梅菊,全方位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shù)素質(zhì)。如此,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隨著實踐的增多與經(jīng)驗的積累,你對花鳥畫的鑒定才能穩(wěn)操勝券。
作者: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