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農(nóng)民運動之一,其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天王洪秀全自1851年1月11日發(fā)動金田起義,到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攪亂了大半個清朝。后續(xù)太平天國的勢力更是發(fā)展到十八省,先后攻占六百多座城市,太平天國運動成為幾千年來中國農(nóng)民起義的巔峰,給當時腐朽的清政府以及外國侵略勢力以沉重打擊,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而太平天國的成功與洪秀全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
洪秀全塑像
太平天國運動之所發(fā)展很快,這與洪秀全的的一些政策是分不開的,比如他提倡人人平等,女人也可以參加戰(zhàn)爭,沖鋒陷陣,為此太平軍中出了不少女將;他還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提出改變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會的措施,深得當時廣大貧苦農(nóng)民的支持,有的全家投奔太平軍,壯男編入戰(zhàn)斗部隊,婦女編入婦女營,就連兒童都參加了童子軍。
雖然太平天國運動發(fā)展速度很快,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令人遺憾的是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等領袖人物,在定都南京后,好似掉進了“人間天堂”里,開始腐敗墮落,各自興建宮殿樓閣,大講排場,出行時前呼后擁,侍從成百上千。
太平天國劇照
據(jù)說單單東王楊秀清就有妻妾66人,盡管如此,東王還不滿足,仍然不斷的物色更漂亮的女人,供他享樂。而洪秀全的后宮人數(shù)更是讓人詫異,他的兒子洪天貴福被活捉后,在供詞中曾交代:“老天王(洪秀全)有八十八位娘娘”,88位娘娘中刨去天上的“正月宮”外,洪秀全后宮有名位的應是87人。除了這87位以外,沒有名位的后宮人數(shù)據(jù)說曾多達2000多位,超過了歷代帝王之最。
除了海量選妃以外,洪秀全又大肆封王,把軍中的執(zhí)行權放給了楊秀清,而楊秀清面對權利誘惑,動了架空洪秀全,獨攬大權的心思。自從定都天京(南京)后,太平軍高層日益腐敗,各王之間也日趨不合,作戰(zhàn)前線諸將沒有統(tǒng)一領導,協(xié)同不夠。
太平天國高層的腐敗,和軍事上的失利,正好給了曾國藩、曾國荃、李鴻章等翻身的機會。清軍以曾國藩為首,在長沙等地編練湘軍,建立水師,組建火器營。于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支最為兇悍的地主武裝便誕生了——湘軍。
湘軍練成之后,立即參與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戰(zhàn)爭,清軍轉(zhuǎn)敗為勝,局勢出現(xiàn)逆轉(zhuǎn),各地的太平軍紛紛敗亡。安慶陷落后,陳玉成退守廬州,1862年5月又被迫放棄廬州北走壽州,結果被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被殺。陳玉成的犧牲和廬州的失陷,使太平軍在皖北的防務徹底瓦解。
洪秀全劇照
湘軍攻陷安慶后,曾國藩即設大營于此,統(tǒng)轄蘇、贛、皖、浙四省軍事,立刻籌劃東征天京(南京)的軍事行動。曾國藩讓曾國荃、曾貞干、彭玉麟、鮑超、左宗棠、李鴻章等分頭行動,合圍在江浙的天平軍。自1862年至1864年,太平軍在江浙地區(qū)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被圍困南京城,做艱難的防御戰(zhàn)。
隨著南京城外營壘盡被湘軍攻占,南京城內(nèi)糧食不足,洪秀全帶頭吃草團充饑。再加上洪秀全看著局勢日益危機,心情抑郁,身患重病。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南京,曾國藩的奏折說是服毒自盡。
洪秀全死后,南京城內(nèi)更是人心越加不穩(wěn)。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后,一切軍政事務統(tǒng)歸忠王李秀成掌管。李秀成雖然作戰(zhàn)機智勇敢,但太平軍敗局已定,城破之際,曾國藩的湘軍爬云梯,攻城甚急。
洪秀全的原配妻子賴蓮英,見敗局已定,于是把兒子洪天貴福交付給忠王李秀成突圍,自己帶領其他86位娘娘,宮中妃嬪、以及太平軍婦女營、童子軍等誓死守城防敵;城破后與湘軍展開巷戰(zhàn),誓死不降清。最終,10多萬人,除了大部分戰(zhàn)死外,一部分自焚,一部分投長江溺水而死。
太平天國劇照
南京城破后,城閣被清軍連燒三日不絕。李秀成攜帶幼天王突圍時,把自己的好馬讓與洪天貴福,結果因混戰(zhàn)與洪天貴福失散,不久被俘,寫完供詞后被曾國藩殺死。尊王劉慶漢拼死殺出一條血路攜帶洪天貴福逃走,但不久后洪天貴福因身份泄露,最終在江西石城荒山之中被清軍俘獲,1864年11月18日在南昌被沈葆禎下令凌遲處死,年僅15歲。
至于洪秀全的另外兩個兒子和原配妻子賴蓮英的結局還有一說:南京城破時,李秀成表示只能帶幼主一人突圍,于是洪秀全的另外兩個兒子洪天光、洪天明便跟隨母親賴氏一起逃到南洋,還有說是印度加拉苦打城。但這種說法并沒有歷史佐證,在當時那個情況下,應該都是死于亂軍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