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索紀實節(jié)目《閃耀吧!中華文明》最后一期殷墟篇中,發(fā)起人陳坤與追光伙伴許丹睿在殷墟,繼續(xù)探尋文字起源之謎!
01
“中國”第一次出現(xiàn)
眾所周知,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亦是最能代表我國的稱號。
那么,你知道“中國”二字,最早出現(xiàn)在哪里,哪個朝代嗎?
“中國”這兩個字最早出現(xiàn)在一個叫“何尊”的青銅器上。
何尊是西周早期一個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制作的祭祀用的器具,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zhèn)。
“何尊”的尊內(nèi)底部鑄有12行共計122個字的銘文,其中有一句話寫的是:“余其宅茲中或(中國),自茲乂民”。
這一段銘文的意思是說:“武王在消滅商朝以后,告訴天下,我將居住在這個中國,就以中國這個地方為中心,治理天下四方的人?!?/span>
實際上,銘文中的“中國”并非現(xiàn)在“中國”的意思。
“中”字是中間、中心的意思。在我國古代,人們通常將中原地區(qū)之外的地區(qū)稱之為四夷,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而中國就是四夷的中心。
在古人心中,這代表著絕對的地位,他們認為中原地區(qū)的人比四夷地區(qū)的人更加高貴,正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國”字在古代就有四十多種寫法,最早的國字就是“或”。“或”就是一個人扛著武器保衛(wèi)城池,守護土地。
武王口中所說的“中或”是“中國”二字的前生,“中國”實際上指的是“中央之城”,中國處于世界四方之中心,于是便稱為“中國”。
在當時,“中國”二字僅僅代表著西周的關(guān)中地區(qū)。隨著時代的變化,到后來“中國”逐漸演變?yōu)榱碎L江中下游的代表,即古時人們所稱的中原地區(qū)。
而在之后的歷史進程中,“中國”逐漸轉(zhuǎn)變?yōu)槿A夏文明覆蓋之地的代稱,中國人也成為華夏民族共同的名字。
02
處處有“中國”
其實,“中國”二字不止一次的在很多歷史文獻中出現(xiàn),比如《詩經(jīng)·大雅·民勞》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中國,以為民逑?;荽酥袊?,俾民憂泄?;荽酥袊?,國無有殘。
這一首詩中出現(xiàn)了四次中國,這里的中國指的就是地理概念,也就是指居住在中原的人,也就是華夏民族。
再比如《說文解字》中有這么一句話:夏,中國之人也。
而在《史記 武帝本紀》中的也有這么一句話: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
以上出現(xiàn)的中國并非特指某一個“國家”,都是指在華夏或者中原大地上建立的政權(quán),也是區(qū)域的意思。
03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除了典籍記載,“中國”二字還出現(xiàn)在一件特殊的文物上面——國家一級文物漢代織錦護臂。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shù)考察隊成員在新疆和田地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古墓中發(fā)現(xiàn)該織錦。
漢代織錦護臂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
織錦長18.5厘米,寬12.5厘米,上織八個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一次占卜的結(jié)果記述。這里的“中國”是什么意思呢?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出自《史記·天官書》:“五星分天之中,積于東方,中國利;積于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span>
這句話的含義是,“金木水火土”五顆星同時出現(xiàn)在東方的上空,有利于中原作戰(zhàn),這里的“中國”指的也是中原區(qū)域。
知道“中國”因何而來,也知道自己的來處,才明白將向何處。
這是中華文明,是我們的文明,閃耀吧!中華文明!
鎖定 河南衛(wèi)視
《閃耀吧!中華文明》
11月18日 19:30
中國 初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