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的陸謙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賣友求榮”的典型,被人們釘在恥辱柱上,但凡做出“賣友求榮”舉動的人,往往被人們視為“陸謙”。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偶爾也會遇到這種“陸謙式”的人物,我們既要防范自己墮落成為陸謙式的人物,也要防范身邊的人成為陸謙式的人物。這就是陸謙這個人物給我們的四條警示。
陸謙
在很多時候,人們大多知道,賣友求榮,“賣友”的前因,“求榮”是后果,也就是說,往往出賣朋友的人,最終都希望能以此換來自己想要的名利。這或許也正是位高權重者要你“賣友”而許下的承諾,但事實上,賣友求榮換來的不一定好的結果。陸謙出賣林沖,起因極其意外又荒唐:高太尉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在東京城里做慣了欺男霸女的壞事,偶遇林沖娘子,便生出歹心,想要占為己有,后來才知道原來她是林沖的娘子,眼見到嘴的肥肉要飛走了,或許這也是高衙內第一次遭遇挫折,沒得到的就越是念想,于是害病了,還病得不輕。高俅愛子心切,聽老都管說陸謙有辦法救他兒子,便向陸謙許諾,只要救得好高衙內,必定抬舉他。陸謙就為了高俅的“抬舉”,一步一步泯滅良心,泯滅人性,做出一件接著一件傷天害理的事情??上?,天不遂人愿,陸謙還沒等來高太尉的“抬舉”,就做了林沖的刀下之鬼了!
林沖
賣友求榮的人絕不是一般人!他有著強大的心理素質,有著遠超常人的權謀和心機,有著超出人們想象的狠毒與執(zhí)著。他既然選擇了“賣友求榮”,那就等于把自己置于朋友的死敵一方,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往往,這就是一條不歸路——并不是說出賣朋友的人必然死得很慘,而是說跨出了這一步,便墮入了道德敗壞的深坑而不能自拔,一輩子都沒有回頭路。陸謙和林沖本是同鄉(xiāng)又是好友,同在高俅帳下做事,這三重交集,讓他們倆本該成為感情深厚的刎頸之交。遺憾的是,這三重交集,也抵擋不住來自位高權重者高俅的一番恩威并施。陸謙有過短暫的內心爭斗,但最終選擇了“只要小衙內歡喜,卻顧不得朋友交情了”。從這一刻開始,陸謙成為陷害林沖的急先鋒,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林沖置于死地,陸謙的功勞才算落地了,高俅“抬舉”的承諾,才有可能接踵而至。陸謙就這樣,被“抬舉”誘惑著走上了不歸路。
高俅
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經驗:有的人,和你沒有利益沖突的時候,的確可以算得上是朋友;可是一旦和你有利益沖突的時候,他對你的迫害和陷害,往往比敵人還要狠辣幾分。陸謙正是這樣一類人。高衙內要他騙林沖出來喝酒,以方便他奸淫林娘子,陸謙內心閃過三分之一秒的猶豫,立馬做出選擇:“只要小衙內歡喜,卻顧不得朋友交情了”。此后,陸謙陷害林沖的手段不斷升級且令人發(fā)指——先是設計賣刀給林沖,誘導林沖手持寶刀闖入白虎堂,按律當斬;此計未能得逞,便買通押解林沖的兩位公差,要他們在野豬林里結果了林沖性命;此計又未能得逞,估計此刻高太尉也沒有多少耐心了。于是乎,陸謙帶著富安,不遠千里奔赴林沖發(fā)配之地滄州,在風雪交加的夜晚,趕到林沖容身之處的草料場放了一把大火,想要一把大火燒死林沖??纯搓懼t,對付昔日好友的手段殘忍刻毒到了這個地步!
富安
客觀來說,并沒有人天生就是賤骨頭,喜歡賣友求榮,在很多時候,賣友求榮都是被位高權重的人逼迫所致。面對這種來自位高權重者的壓力,有兩種選擇,要么聽從位高權重者的指使去出賣朋友,要么違逆位高權重者的旨意,為了朋友而成為位高權重者的敵對方。“賣友求榮”往往是基于利益的慎重考量和選擇:陸謙如果賣友求榮,就能得到高俅高太尉的賞識,陸謙只是個虞侯,是個低級別的下層軍官,能得到太尉賞識,那不就意味著今后的錦繡前程有了著落嗎?要知道,如果靠自己苦苦奮斗,再怎么努力,也難有多大的作為。這就是“榮”的誘惑。陸謙如果不同意賣友求榮,很有可能就步入林沖后塵,甚至比林沖的下場還要慘,因為林沖好歹是被高俅暗暗陷害的,而陸謙如果不同意陷害林沖,就等于是同高俅當面叫板,后果是很嚴重的。但也可以借鑒王進的做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賣友求榮,并不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