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句內(nèi)最小的停頓,常用在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
【誤例】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
【點撥】正確的是“三四里外是淺山”,這兒“三、四”是約(概)數(shù),不應(yīng)有頓號。
【注意】要區(qū)別于表示兩種并列的情況。
【誤例】花園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蘭呀……五顏六色,挺吸引人的。
【點撥】正確的是“海棠呀,玫瑰呀,米蘭呀……”帶語氣詞的并列詞語之間不用頓號,只用逗號。
【誤例】參加這次龍舟賽的有永順花船、辰溪紅船、以及沅陵黃船。
【點撥】正確的是“辰溪紅船以及沅陵黃船”,并列詞語中已使用連詞“和、或、及、與”等,前面不能再用頓號。
【誤例】來這兒參加冬令營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學(xué)生、廣西、云南的大學(xué)生。
【點撥】正確的是“湖南、湖北的中學(xué)生,廣西、云南的大學(xué)生。”頓號應(yīng)改為逗號。并列詞語注意分類,小的用頓號,大的用逗號。
【誤例】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橋的消息傳出后,許多人都非常關(guān)心這座立交橋?qū)?/span>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樹木將怎么辦?
【點撥】改為“這座立交橋?qū)?/span>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樹木將怎么辦。”句子雖含有疑問詞,但整個句子表達的是陳述語氣,句末就應(yīng)該用句號,而不用問號。
【誤例】今天去呢?還是明天去呢?我實在拿不定主意。
【點撥】改為“今天去呢,還是明天去呢?”選擇問句只能在句末用一個問號,句中各項之間應(yīng)用逗號。
[注意]要區(qū)別于:告訴我你是坐汽車來呢,還是坐飛機來。
【誤例】“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嚴肅地說。
【點撥】改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引號內(nèi)屬于成分倒置,問號只能用于句末。
【注意】倒裝句中,感嘆號具有相同的情況。如:你放著罷,祥林嫂!
【誤例】本市文壇的三位女杰: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fēng)生。
【點撥】改為“三位女杰——王安憶、王小鷹……”冒號要一管到底,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號、破折號或不用。
【誤例】“學(xué)習(xí)就怕‘認真’二字?!?/span>張老師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確實很有道理。”
【點撥】改為“張老師說,”“XX說”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號;放在句中,用逗號;放在句末,用句號。
例如:魯迅先生連忙掉轉(zhuǎn)話頭,親切地問:“你真?zhèn)€姓唐嗎?”
“真?zhèn)€姓唐,”我說。
“哦, 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興,“我也姓過一回唐的。”
【誤例】這位老“巴爾干”同意本報記者的看法:即協(xié)議雖簽,維和部隊開始“維和”,但科索沃的危機并沒有消除。
【點撥】冒號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詞如“即、就是、乃……”同時使用。(冒號應(yīng)改為逗號)
【注意】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同“即”“就是”等意思,也只能保留其一。
如:靈花異草,據(jù)說是稀世之寶──就是一種很難求得的婦科良藥。把“就是” 去掉。
【誤例一】陸游詩云:“汝果欲學(xué)詩,功夫在詩外”。
【點撥】引文獨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里面,且引號前用冒號。改為:陸游詩云:“汝果欲學(xué)詩,功夫在詩外?!?/span>
【誤例二】②作文應(yīng)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點撥】引文不完整,或引文雖然完整,但只作為整句話的一部分,句末點號放在后引號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號。改為: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點撥】引語末的標點如果是問號或感嘆號,那么即使作為作者話的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如:魯達走到門前,叫聲“鄭屠!”
【誤例一】寫文章應(yīng)力求“句無余字,篇無長語”。(姜夔《白石詩說》)
【點撥】括號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釋句中的某些詞語,括號應(yīng)緊貼被注釋或說明的詞或句子后面。如:推行“三證”(即機手合格證、機具檢驗證、供油證)供油制度,阻塞了油料漏洞。
所注詞語后面有標點,要標在括號的后面。如例一的句號應(yīng)后移至括號后,改為“句無余字,篇無長語”(姜夔《白石詩說》)。
【注意】括號內(nèi)的語句之間可加標點,但末尾不用標點(問號、感嘆號除外),直接用括號收住。
【誤例二】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xiāng)》)。
【點撥】如果是注釋整個句子,應(yīng)放在句號外,例二的句號應(yīng)提前到“成了路”后。改為: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xiāng)》)
【誤例】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央電視臺“3·15”電視宣傳活動將由央視經(jīng)濟頻道的11個欄目共同組織完成。
【點撥】書名號表示書報、文章、劇作、歌曲等的名稱,改為“健康秩序、健康生活”。
【注意】書名和篇名連用,或詞牌曲牌名與題目連用時,中間用間隔號,外面用書名號。如:《荀子·勸學(xué)》 《念奴嬌·赤壁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