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超過15.6萬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士兵突襲了法國北部諾曼底80公里的海灘,這就是二戰(zhàn)中著名的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圖源:歷史網(wǎng)
而作為諾曼底登陸的指揮官,以及歐洲盟軍的最高總指揮,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以其能夠團結(jié)不同國家的軍官和軍隊,讓他們齊心協(xié)力打敗納粹德國的能力而成為傳奇??墒牵聦嵣?,在諾曼底登陸前夕那關(guān)鍵的幾個月,艾森豪威爾可是想過“不干了”的。那時,他曾揚言說要辭去盟軍總指揮一職,回到美國去的。
艾森豪威爾,圖源:歷史網(wǎng)
因為艾森豪威爾知道,讓一支大規(guī)模的反攻部隊登陸,并攻克德國人在沿海地區(qū)修建的層層防御工事,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而且其失敗的后果將是災難性的。因此,他提出了所謂的“運輸計劃”,要求一直在轟炸德國工業(yè)工廠的盟軍戰(zhàn)略轟炸機轉(zhuǎn)移目標,飛到法國沿海地區(qū),破壞那里的鐵路和公路系統(tǒng),從而阻止德軍匆忙反擊盟軍的登陸和反攻。
但是,英國皇家空軍戰(zhàn)略轟炸機司令部司令阿瑟·哈里斯(Arthur Harris)和美國戰(zhàn)略轟炸機司令部司令卡爾·圖伊·斯帕茨(Carl " Tooey " Spaatz)卻拒不服從命令。而且更讓艾森豪威爾無奈的是,他們其實并不受艾森豪威爾的轄制。歷史學家們說:“他們想繼續(xù)轟炸德國城市,他們認為這是結(jié)束戰(zhàn)爭的最快方法。在今天看來,這似乎幼稚到了極點,但當時的盟軍空軍卻認為,他們可以憑借一己之力結(jié)束戰(zhàn)爭?!?/span>
翻書翻到這里,翻書君突然想說,難道他們忘記希特勒和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的教訓了嗎?不列顛空戰(zhàn)的事實表明,二戰(zhàn)時期,僅憑空戰(zhàn)結(jié)束戰(zhàn)爭完全是癡心妄想。翻書君覺得,這恐怕是艾森豪威爾在二戰(zhàn)期間比較大的挫折之一了吧。因為他無權(quán)轄制空軍,空軍也不愿意采納他的建議,而是想走自己的路,讓艾森豪威爾說去吧!”
對艾森豪威爾來說,更糟糕的是,他的“交通計劃”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攔路虎”——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艾森豪威爾想要向英、美兩國本應去解放的盟國法國投下炸彈,而這些炸彈,除了會摧毀交通系統(tǒng)之外,還可能造成平民的傷亡。而這,是不想讓英國背上惡名的丘吉爾完全不愿意看到的。
艾森豪威爾與丘吉爾
1944年,3月22日,艾森豪威爾口述了一份備忘錄,詳細記錄了他和丘吉爾的一場爭端。最后,很苦惱的他直言不諱地表示:如果丘吉爾沒有盡快答復他的話,他準備馬上辭去盟軍總指揮一職。
最終,他的威脅起了作用。不過,隨后,在英國戰(zhàn)時內(nèi)閣召開的會議上,首相丘吉爾還是明確地表達了他的擔憂:艾森豪威爾的計劃“將玷污世界各地皇家空軍的好名聲”。但最終,知道艾森豪威爾對整個盟軍有多么重要的他還是決定簽署這項交通計劃。
后來,歷史學家們評論說:“艾森豪威爾一直聲稱自己對政治一竅不通,但實際上他是一位極其出色的政治將領,他很清楚自己威脅辭職會帶來什么影響?!?/span>
最終,在諾曼底登陸日,盟軍在法國投下了7.6萬噸炸彈——這大約是廣島原子彈爆炸威力的7倍。盡管一些媒體對轟炸的效果提出了質(zhì)疑,但事實上,它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讓德國軍隊在法國的行動非常困難。
“慎重與懦弱不是同義語,正如勇敢并不等于魯莽一樣!”——艾森豪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