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胖人多痰濕”。其實痰濕 在西醫(yī)的角度講即包括:脂肪,痰,瘀阻于體內(nèi)的病變組織等。
因此,祛痰濕,即包含減肥之意。
《景岳全書》云:“五臟治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濕,濕動則為痰,腎主水,水泛亦為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而痰之本無不在腎。”
因此,祛痰濕,主要以健脾祛濕、補腎為主,從而達到標(biāo)本兼治的效果。
筆者摘錄,主要祛痰濕方劑于下:
一、二陳湯
半夏15克、橘紅15克、白茯苓9克、炙甘草4.5克
用法:用時加生姜7片,烏梅1個,水煎,分4次溫服,每日服2次。
適用于:脾失健運,濕無以化,濕聚成痰,郁積而成者。
參考癥狀:咳嗽,嘔惡,痰多色白,舌苔白膩,脈滑。
二、溫膽湯
半夏60克、竹茹60克、枳實60克、陳皮90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
用法:研磨成粉,每次取12克,加生姜5片,大棗1個,水煎服。
適用于:膽氣不足,情志不遂,膽失疏泄,氣郁生痰,痰濁內(nèi)擾,膽胃不和者。
參考癥狀:心煩失眠、眩悸嘔惡,苔白膩,脈懸滑。
三、茯苓丸
茯苓30克、枳殼15克、半夏60克、風(fēng)化樸硝0.3克
用法:研磨成粉,姜汁糊丸,每服6克,生姜湯或溫開水送下;如做湯劑,加生姜水煎去渣,風(fēng)化硝溶服,按等比例計算。
適用于:四肢稟氣于脾,若脾失健運,聚濕成痰,停伏中脘,流注四肢,肢體有麻木感,活動受限,甚至有抽摯或浮腫。
參考癥狀:兩臂酸痛,舌苔白膩,脈沉細或弦滑。
四、實脾散
厚樸30克、白術(shù)30克、木瓜30克、木香30克、草果仁30克、大腹子30克、附子30克、白茯苓30克、干姜30克、甘草15克
用法:取12克,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適用于: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氣內(nèi)停者。
參考癥狀:身半下發(fā)腫,胸腹?jié)q滿,舌淡苔膩,脈沉遲。
五、礞石滾痰丸
大黃240克、黃芩240克、礞石30克、沉香15克
用法:研磨為粉,水泛小丸,每次8-10克,日1-2次,溫開水送下。
適用于:各種不明原因的肥胖者,往往能收奇效。
參考癥狀:情緒波動大,易受驚,大便干燥,舌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有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