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根是什么?
咱老百姓理解有多種含義:或指代男性生殖器官;或指代人們心中最掛念的人或事。有一句俗話“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命根子”,說的就是親情,乃是老人心頭的“命根”。其實,從中醫(yī)理論角度出發(fā),所謂“命根”,當指代我們的脾胃之氣。脾胃負責受納和運化水谷,衍生出氣血。氣血運行于四肢百骸和五臟六腑,是滋養(yǎng)身體、培補腎精的關(guān)鍵物質(zhì)。同時,脾胃氣機一升一降,處于人體正中,是人一身氣機升降的中軸。所以我們說,脾胃之氣十分關(guān)鍵,乃養(yǎng)生重中之重!脾胃之氣,又稱為中氣。所以中氣就是我們的命根!別看中氣對人如此重要,當代人卻做了很多“自毀命根”的行為,接下來我們逐一點破。
古人吃飯,要端坐,要心平氣和,要安安靜靜。等身體靜下來了,再吃東西。因為吃飯的過程,我們的脾胃行受納運化之職,所以我們身體的氣血,就要匯聚到脾胃之處。只有讓脾胃受血,吃進去的東西才能被運化。
但邊走路邊吃飯,就壞事了。走路的時候,血液要分配給下肢,分配給和運動相關(guān)的肌肉。這個狀態(tài)下,脾胃受血不足,就會導致消化不良等諸多問題。日子久了,就會傷脾胃。吃東西的時候,不要想事情,應專心致志地品味飯菜。你去思考事情就會令脾氣郁結(jié)。脾氣郁結(jié),有2種結(jié)果:
一,脾氣不升則胃氣不降,胃氣不降則受納失常,于是我們食欲降低,吃的東西就少,同時胃的蠕動也會減緩,這就導致了胃脹、胃反酸。二,脾氣郁結(jié),則運化失常,你吃進去的東西,來不及化作營養(yǎng),吃了白吃,或者化作了痰濕之氣,反倒成了禍害身體的垃圾。吃飯,不能心急。有些人為了工作,為了上學,必須在幾點之前吃飯,吃不完,放在一邊,就不能吃了,或者等到下一頓再吃。吃飯心急,有2個危害:一,來不及咀嚼??谇蛔屑毜木捉?,會大大減輕脾胃的負擔。胃,需要把食物變成食糜。如果咀嚼細致一點,那么胃就容易把食物變成食糜。如果咀嚼不細致,胃總需要消化堅硬的、大塊的食物,那日久會就傷及胃粘膜,給胃病的發(fā)生埋下伏筆。吃飯心急,還有一個危害,就是在情急之下,氣機逆亂。氣機不平,則氣血不順。這個時候吃飯,脾胃升降之氣失常。所以在飯后,我們就容易打嗝、噯氣、腹脹。很多人吃飯的時候,幾個人圍在一起,一邊吃,一邊聊,高談闊論。這種習慣從人際交流的角度看,無可厚非,但偏偏苦了我們的脾胃。
一,邊吃邊聊,會影響到咀嚼。
二,人說話靠什么?靠脾肺之氣。肺,為氣之主。肺氣宣降,是發(fā)聲的基礎(chǔ)。同時,脾為氣生化之源,為氣血之根。能言者氣足,氣足者中焦健固。所以你看,人在大聲說話的時候,小腹都是堅硬的。我們的中焦脾胃,一邊要幫助我們消化食物,一邊還要支撐我們大聲喧嘩、高談闊論,情急之下還要大聲吵嚷,你說它能不被累壞嗎?正所謂“食不言、寢不語”,就是這個道理。
涼的、辣的、油膩的食物,對脾胃來說,偶爾吃點沒事,吃多了就是毒藥。
涼的,會傷及胃陽和脾陽。脾胃之陽受傷,我們就腹瀉、腹脹、食欲不振,四肢不溫。辣的,主要會傷及胃陰。胃,喜潤勿燥。它里面有大量的黏液,來幫助我們腐熟食物。辣的食物,吃得太多,其燥熱之性會損害胃陰。一些胃炎的人,就和吃辣有關(guān)系。其辯證,就是胃陰不足。還有,油膩的東西,吃得多,容易加重脾濕。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油膩的東西,最初吃進去一些,脾可以將其運化掉。但是吃得多了,脾運化不及,就會形成痰濕,困阻我們的脾,降低脾的功能。所以你看,常吃油膩的人,往往大腹便便。這就是痰濕困積太多,導致身體無法運化所致了。生氣的時候,肝氣不調(diào),此時吃東西會給脾胃帶來額外的負擔。所謂“化憤怒為食欲”,是一種對身體的不負責。
一個人的中氣水平和脾有關(guān)系,中氣是脾生產(chǎn)的,如果脾好,就能源源不斷的制造中氣,脾虛了,中氣不足,就容易產(chǎn)生臟器下降,指標下降,血壓降低的情況。養(yǎng)脾護脾,功在平時,千萬別小瞧吃飯這件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