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去看過中醫(yī),也經(jīng)常聽醫(yī)生說過這樣的話:“上焦有火,下焦有寒”。那什么是上焦,什么是下焦,火和寒又是什么呢?
形象地說,“三焦”其實就是人體軀干的一個大通道。和經(jīng)絡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雙向兩車道相比,三焦就是在人體的軀干上走的是雙向八車道。因此,打通三焦,比打通任何一條經(jīng)絡都重要。因為三焦上包括了絕大多數(shù)的經(jīng)絡。如果說經(jīng)絡是支線,那三焦就是干線。
上焦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中焦上腹部,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三焦就相當于汽車的懸掛系統(tǒng)。你也可以理解為解剖學上的人體的淋巴系統(tǒng)。
人體水液代謝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是多個臟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水液代謝雖由胃、脾、肺、腎、腸、膀胱等臟腑共同協(xié)作而完成,但人體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環(huán)流,則必須以三焦為通道才能實現(xiàn)。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與否,不僅影響到水液運行的遲速,而且也必然影響到有關臟腑對水液的輸布與排泄功能。也可以說,三焦運行水液,是對脾、肺、腎等臟腑主管水液代謝作用的綜合概括。
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則脾、肺、腎等臟腑調節(jié)水液的功能將難以實現(xiàn),引起水液代謝的失常,水液輸布與排泄障礙,產(chǎn)生痰飲、水腫等病變。正如《類經(jīng)·藏象類》所說:“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問題是中焦堵住了。因此,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慣通起來了,氣血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都說打通任督二脈的重要性。
由于中焦堵了,腎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代謝能力自然就會變差,結石自然就會發(fā)生,道理就是那么淺顯而又深刻,真是大道至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