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克索神殿(LuxorAmonTemple),坐落在盧克索高中心的尼羅河東岸,長達260米,它是古埃及第十八五朝的第十九個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諾菲斯三世為祭奉太陽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兒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在十九王朝時,又經拉美西斯二世擴建,形成現(xiàn)今留存下來的規(guī)模。
神廟由塔門、庭院、柱廳和諸神殿構成。其主軸線不平行,約東北走向。
在進入神廟塔門前兩旁的獅身公羊石像等古跡,氣勢宏偉,令人震撼,神廟內清理維護獅身公羊石像是盧克索古跡的精華部分,因為它既是埃及最大的廟宇遺址,也是盧克索古跡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得最完整的建筑群。這條神道直通向2.5千米外的卡納克神廟。
盧克索神殿有兩個塔門,大塔門在外,建于2000多年前希臘人統(tǒng)治時期的托勒密王朝,塔墻厚約15米,高約46米,寬113米。在古代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四尊立像和兩根方尖碑。今天這些像中只剩下了兩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碑。1836年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將一根方尖塔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今天這根盧克索方尖碑位于巴黎協(xié)和廣場。作為交換穆罕默德·阿里為開羅的一座清真寺獲得了一座鐘塔,卻早已損毀了。現(xiàn)存于盧克索神殿的這座方尖碑以古樸的神殿為背景,顯得更有歷史的沉重感。方尖碑高25米,高于其后的塔門,直挺而上,與左側的兩株筆直的棕櫚樹形成無生命的與有生命的和諧共存。
方尖碑上的陰刻象形文字記著圖特摩斯三世的事跡。
拉美西斯二世的兩尊坐像。法老膝前是其愛妻尼菲爾塔莉。在古埃及,男尊女卑,妻子的像一般都要比丈夫矮小。座椅旁邊是尼羅河之神Hapi的雕刻壁畫。畫面精致清晰。Hapi神手拿紙莎草環(huán)繞著拉美西斯二世的名號。
兩個神一邊代表上埃及,一邊代表下埃及;象征法老一統(tǒng)江湖,偉業(yè)如尼羅河一樣源遠流長
倒下的拉美西斯二世像,頭部倒是完整的。
大門兩邊有兩條很厚、很高的墻。這面墻壁看起來像是象形文字,記錄重大事件。
據(jù)說墻的外部有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作戰(zhàn)的凹浮雕,但損壞嚴重,我沒看出來。大門側面的浮雕保存稍好。
進門后是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第一庭院。
庭院的東部現(xiàn)在是阿拉伯人建于12世紀阿布·候乍支清真寺。這座清真寺位于神廟地基以上五米高的地方,原因是清真寺建造時神廟已經被埋在五米深的塵土下了,羅馬統(tǒng)治埃及時代上面建的是教堂,后來又在教堂的遺址上建了這個清真寺。 我不明白:方尖碑和塔門比清真寺主體高那么多,怎么解釋?圖片
清真寺南側是兩重廊柱,法老雕像的臉部被刮傷搗毀,是因信奉基督教時,要藉此摧毀人民對法老的崇拜。
塔門西墻側有一座三神廟,供奉太陽神阿蒙,和他的妻子戰(zhàn)爭女神姆特(Mut)、兒子月亮神孔蘇(Khonsu)。
神廟之一。
三神廟墻上的浮雕。
庭院被兩重廊柱圍繞。這些廊柱由紙莎草捆組成,上有柱臺。
石柱上的浮雕。
庭院的內墻上畫有祭祀的場面以及拉美西斯的兒子們。
庭院西側的兩重廊柱。后半部的柱子間有法老的塑像。
廊柱之間的雕像嚴重損壞,缺失的頭部放置在地上。廊柱上的浮雕清晰可見。
庭院的南側是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兩座花崗巖坐像。
雖然這些像上刻有拉美西斯的名字,但是從風格上它們應該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時造的。
通過第一庭院后進入一道柱廊,這七對紙莎草捆形巨柱的柱頭是盛開的紙莎草花,高約16米。這是阿蒙諾菲斯三世建的外廳。它們是阿蒙諾菲斯三世、哈拉姆哈博、圖坦卡蒙三位法老的共同作品。
柱廊間的這對雕像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和王后。
對面是阿蒙和其妻子姆特的雕像。
外廳的壁畫展示了當時一年一度的阿蒙節(jié)歡慶場面,這個節(jié)日在尼羅河泛濫之季舉行,是古埃及最重要的慶典。從壁畫上的描述我們仿佛看到,哈拉姆哈博法老在荷魯斯神帶領下來到卡爾納克神廟,要求那里的阿蒙神授予他王位。于是阿蒙神的在眾人的簇擁下乘圣船來到盧克索神廟,神廟舉行盛大的宰牲儀式歡迎阿蒙神的到來。據(jù)介紹一般慶典要持續(xù)24天,最后阿蒙神才乘船返回自己的“家”。
據(jù)資料介紹:這幅壁畫是有講究的,原來,哈拉姆哈博法老并非出身王室,他是在埃赫納通宗教改革失敗,圖坦卡蒙、阿亞兩位法老相繼去世的歷史背景下取得政權的。面對動蕩的政治和社會局面,為了證實自己執(zhí)政的合法性,這位法老自稱是荷魯斯神的兒子,搞了這么一場“王位天授”的把戲,并把它刻在了墻上。所以說,盧克索神廟是給哈拉姆哈博法老發(fā)放了王位證書。
穿過外廳再往前走,就到了阿蒙諾菲斯三世的前庭。整個庭院面積很大,足有2000多平方米。院中,以紙莎草莖為柱身、花蕾為柱頭的大石柱分兩列,從三個方向環(huán)抱著它。19世紀末,著名劇作家威爾第創(chuàng)作了四幕歌劇《阿伊達》。當時,這部舉世聞名的歌劇就曾在這座庭院里演出過。
院子的盡頭又是一座柱廳,共有4排32根石柱。
石柱特寫。
墻壁上的壁畫。
左右兩邊各有一座小神殿,這兩座小神殿分別是奉獻給姆特和孔斯的。孔斯神是古埃及的月神,他是太陽神阿蒙與戰(zhàn)爭女神姆特之子,同時也掌管著醫(yī)藥。
走出柱廳,有一間曾被改作基督教堂的小房間,兩邊有兩道科林斯廊柱。被稱為“羅馬廳”。
墻壁上還有覆蓋著反映基督教內容的壁畫。
再往前是阿蒙諾菲斯三世的誕生殿。在這里,西面墻上的三行壁畫講述了法老誕生的神話故事。在神殿里還佇立著一些石柱,石柱上都刻有精美的象形文字。墻壁上刻滿了浮雕,有的浮雕刻著供奉的祭品種類和數(shù)量,祭品中的飛禽走獸、水果等等雕刻得活靈活現(xiàn)。祭品清單用表格形式,每個祭品下面是數(shù)量,一個豎道表示1個,兩個豎道表示2個,三個豎道表示3個。
還有一幅浮雕比較有名,已經被游客摸得發(fā)亮:法老用薰香和藥露供奉掌管生殖、創(chuàng)造、收獲之神敏(Min)。Min被刻畫為一個左手握著自己勃起的陽具,右手拿著權杖的男子形象,是一個很男性化的神。通常人們把野生萵苣當成祭品獻給它,因為萵苣與陽具形似,并且割開的時候會有乳白色液汁流出,古埃及人認為其與精液形似。
誕生殿再往前,穿過一間有3根石柱的屋子,就來到了神廟的圣殿,當初太陽神就被供奉在這里。壁畫上,阿蒙諾菲斯三世正在敬拜眾神。在殿中央有一堵石壁,上面有一位法老站在阿蒙、姆特和柯恩斯(阿蒙的兒子)三位神面前。畫面輪廓分明,具有典型的古希臘風格,而且細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位法老在長相上有歐洲人的特征。此人就是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為維護對埃及的統(tǒng)治,在打入埃及后,他于公元前4世紀重建了圣殿,并在殿中留下壁畫,以顯示自己是埃及的正統(tǒng)法老。又一個王位證書就這樣向公眾發(fā)放了。
然后,我們乘馬車游覽盧克索街景。市容非常漂亮整潔。沒有所謂不封頂?shù)陌肜庸こ獭?br>
不少人在鍛煉身體。
埃及人民對我們非常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