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也曾說:“注意力就像一扇門,任何外界的事物要想進入我們的心靈,都需要通過專注力這扇門。”可見專注力的重要性。
何謂專注力?專注力是指我們的視覺,聽覺或者其他心理活動集中于某一特定事物或活動的能力,通俗地說:一個人的專注力也就是說一個人能持久的注意某件事情的能力。
1.
很多父母到了孩子上小學后特別關(guān)注孩子的專注力,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坐不住,精力不集中。于是開始絞盡腦汁“開發(fā)”孩子的專注力,市場應(yīng)運而生也產(chǎn)生了不少專門的注意力培訓班。但其實,專注力是孩子天然的本能。每一個健康的孩子從生命的最初,都有專注的能力。
在我兒子約模1歲左右,他常常喜歡坐在飄臺,玩一盒祙子。(為了方便尋找,我們把他的祙子專門放到一個小的整理盒里。沒錯,他喜歡玩的就是他自己這盒襪子)。常常他先把襪子從盒里一雙一雙拿出來,然后再一雙一雙,耐心地放回去。
二三十雙襪子放完了以后,他又全部倒出來,再放……我常常觀察到他的動作還很笨拙,很緩慢,就像電影里的慢動作。有時候一雙襪子他沒拿穩(wěn),滾到一邊,他就會挪動他那還不太靈活的身子,費力地把襪子找回來,然后繼續(xù)他的工程。
臉上沒有一絲的不耐煩。
常常他好像完全忘記了周圍世界的存在,忘記了媽媽在身旁,完全投入到這個大人看起來很枯燥的過程中。
相信你的孩子也一定有這樣的時刻,只是他抓的更可能是積木。你也一定經(jīng)歷過這樣的場景:孩子用小腳反復踩一個紙片、一片樹葉甚至是什么都沒有的地面;蹲在角落對著石頭、螞蟻發(fā)很久的呆。
這其實就是孩子身上起初天然俱有的專注力。
2.
可為什么有些孩子后來喪失了這種與身俱來的能力呢?
公園里,一位媽媽帶著3歲多的孩子來玩。
他正要蹲下拿手抓沙子。媽媽立刻制止了他:“這個臟,去玩滑滑梯吧!”孩子遲疑了一下,可是看看媽媽嚴肅的臉,于是走開了。
爬上滑滑梯剛玩了兩下。媽媽說,“來,寶貝脫件衣服,別出汗了!”孩子停了下來,脫了衣服,對滑滑梯似乎有些失去興趣。
重新尋找可以玩的對象,于是走到了一叢野花旁邊。
那里正好有只蝴蝶飛落。蝴蝶受驚嚇,飛走了,于是孩子跟著去追。
不過,沒跑多遠,媽媽跟了上來,手里捧著水杯,攔住了孩子,說:“別跑這么快呀!來,渴了吧,喝點水吧!”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也很常見?沒錯,孩子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破壞掉的。我們以為自己是在關(guān)愛孩子,為孩子擔驚受怕、端茶遞食,其實卻是在做著打斷孩子注意力的事。
3.
歸納起來,父母破壞孩子專注力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為趕時間或因太累/怕臟而催促/打斷
動物園里,海海正專注地看著猴子,時不時叨嘮,“看,猴子會撥香蕉呢”,他來到猴園已經(jīng)有一陣了。爸爸媽媽催了好幾次,“海海,我們該走了,我們看老虎吧。”“動物園很快就要關(guān)門了,我們還有很多沒看完呢,快走吧?!?/p>
或當孩子專注地玩一些堆沙子、和稀泥等等游戲時,大人怕小孩子弄得臟兮兮的,便背后大聲命令或拍拍孩子的后背,讓孩子趕快住手,不要把衣服弄得臟兮兮的。
老人帶孩子就更容易出現(xiàn)因為太累打斷孩子的情況。我兒子一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對姐姐的小自行車產(chǎn)生了興趣,一直用他的小手轉(zhuǎn)動自行車的后輪,這需要大人一只手扶著自行車防止傾倒,一只手扶著寶寶防止摔倒。剛開始的時候,奶奶還是有比較有耐心,幾分鐘后奶奶體力不支,就直接把寶寶抱走了。結(jié)果,孩子“哇”地哭了起來,他還想玩……
過份地關(guān)心和打擾
周末到了,朵朵拿出芭比娃娃,專心的給娃娃穿衣服。奶奶一會兒過來“朵朵,喝水了”;一會兒“朵朵,餓不餓?”;一會兒“朵朵熱不熱,要不要休息了?”本來玩得好好的朵朵發(fā)起飆來……奶奶很委屈,我這么心疼朵朵,為什么她對我這么壞?
玩游戲時過多干涉強迫
西西在搭積木,他拿起一塊圓形的放下,又拿了一塊長方形積木,搭到了圓形積木上,“啪”倒了。西西不灰心,又重新搭,依舊是倒了......媽媽在旁邊看得急死了:西西,你把方的放在下面,圓的放在下面……西西沒有理媽媽,依舊在嘗試,還是倒了。媽媽忍不住,搶過積木搭好了。西西看著媽媽,“哇”地哭了。
對寶寶的重復不耐心
8個多月的洋洋寶寶很喜歡把玩具拿起放高處又推下,然后發(fā)出“嗯嗯”聲,示意讓爸爸撿。接回爸爸手中的玩具洋洋又放到高處再推下。一次兩次三四次……起初爸爸還比較有耐心,十幾次之后,爸爸再也沒有耐心了,念叨“這孩子怎么老愛扔東西?”
一天十余次地把尿
國人最愛省錢,也很怕別人講,你家孩子都X歲了,還用尿不濕!從孩子幾個月開始,就天天給孩子把尿。一天十幾次地被打斷去把尿,工作(對于孩子而言,玩就是學習,也就是工作)時的連續(xù)性一直被破壞,這是多么不當?shù)呐e措。
4.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看似無擾”實則“默默關(guān)注”的環(huán)境。孩子玩?;蛘呖磿臅r候,默默在一旁關(guān)注,只要安全系數(shù)OK,不要隨意去打擾孩子,更不要以“愛的名義”打斷孩子。
當孩子專注觀察時,不要為了趕時間而打斷孩子蓬勃的發(fā)現(xiàn)力。與其走馬觀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來一次,讓孩子盡情享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探索的樂趣。
當孩子嘗試著自己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只要在旁邊陪伴著,守護著他,然后看著他獨立完成這件事情,就足夠了。
當孩子很努力去做一件在你看來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情時,哪怕你再心急火燎,也請耐心等候,別用你的熱心幫助阻止他的嘗試。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瑪麗婭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話,“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焙芏鄷r候,面對孩子,我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噓,別出聲。
萬不得已,我們需要打斷孩子時,也應(yīng)首先觀察一下,孩子當下的工作是否可以被破壞,是否可以被打斷。然后選擇在恰當?shù)貢r候先“喚醒”寶寶,可以這樣做:輕輕地走到寶寶身邊慢慢的蹲下來,再站在跟孩子一個平行的位置上,輕輕地跟孩子說,“寶寶,我們要走了,一會兒再玩兒好嗎?”如果寶寶這個時候不愿意或者是說寶寶不聽,那么媽媽需要堅定地重復告訴孩子,現(xiàn)在我們必須走了,晚一會再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