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小學(xué)畫,年少時是老師先畫好圖,然后讓她照著畫,并挑一張比較像的作品去比賽。到了高中依舊是不斷臨摹??墒窃诖髮W(xué)念設(shè)計時發(fā)現(xiàn),自己腦袋里想過的畫面,幾乎很難畫出來了。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有挫敗感?
繪畫,可以是一種技能,也可以是謀生的手段。不過,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它是一門無聲的語言,訴說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
那么,當我們年幼的孩子拿起畫筆的那一刻起,我們又該如何呵護好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感受能力,和良好的審美能力呢?
我平時本身就熱愛繪畫,加上平時也給叮當美術(shù)啟蒙,所以一直有在啃這方面的書籍,對0-8歲孩子的繪畫理念和方法有些心得,今天和大家分享下。
幾秒鐘看看本文目錄:
一、孩子畫畫不同年齡段特點
二、孩子畫的是什么
三、孩子何時上繪畫班
四、父母在家該如何做
一、孩子畫畫不同年齡段特點
* 1-2歲階段 *
在這個階段,與其說是繪畫,不如說是手的運動軌跡。隨著爬行能力的提高,孩子會在紙上留下淘氣的點點、蝌蚪,小蚯蚓之類的印跡。
此外,隨著幼兒手腕能力的發(fā)展,可以用肘為軸心進行往返運動,因此他們的涂鴉會呈現(xiàn)出往返的印跡,隨后還能畫出連續(xù)的不閉口的圓圈。
這個時期的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支筆和畫紙,任其自由涂鴉??梢栽诤⒆赢嬐旰?,簡單地詢問他們畫了什么就好了,不要過多干涉。
我把叮當一些時間節(jié)點的畫,都挑選出來了。
1歲3個月畫的像蚯蚓爬的線
* 2-4歲階段 *
2歲以后,孩子手眼協(xié)調(diào)功能發(fā)展,可以畫出單獨的線條和封閉的圓圈,與此同時,孩子能對自己的涂鴉加以解釋說明。
2歲1個月畫的像層疊的圓圈涂鴉
2歲3個月,叮當說這是恐龍寶寶和媽媽
從3歲開始,孩子就有意識想要畫畫,并會在想好后動手畫畫。到了3歲半以后,孩子喜歡將自己置身于情景游戲中,會把自己筆下的線條和圓圈賦予意義與故事。
此時,父母不要教孩子畫形象畫,可以挑選一些孩子的作品制作成長記錄冊,標上日期甚至是注上孩子的解釋,這對孩子而言是一件特別珍貴的禮物。
* 4-6歲階段 *
孩子在4歲左右會在畫頭部的基礎(chǔ)上,畫出手和腳,即所謂的頭足人像。另外,他們可以通過語言來描述畫畫的主題和內(nèi)容,并把印象最為深刻的部分用夸大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
到了5歲以后,逐漸能理解事物特征和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并試圖用畫來表達這些關(guān)系。
此階段,家長依舊不能教孩子形象畫,可以在孩子畫完后多問畫里的故事情節(jié),并多加鼓勵。
* 6歲以上 *
孩子到了6歲左右,就會畫基底線給事物建立秩序。通常畫中會出現(xiàn)地平線、水平線,房屋的輪廓等,形成了二維空間排列的表達方式。
此后,孩子在畫人物肖像畫時,不再是簡單的正面畫了,還能從側(cè)面、背面來畫,并能展示人物的動態(tài)變化。
* 7歲以上 *
7歲以上孩子的畫,基本上很容易看懂了。
這個階段,父母可以提供給孩子多種繪畫工具、材料以及具有審美價值的繪本和作品,也可以給孩子找個專業(yè)的老師進行科學(xué)地引導(dǎo),提供技巧支撐。
當然了,每個孩子對于繪畫的天賦和興趣各異,所以可能不一定完全參照這個年齡段的發(fā)展,提前或延后都是正常的。
二、孩子畫的是什么
* 他們的生活 *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孩子畫中表達的很多東西,是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內(nèi)容。
有一段時間,叮當瘋狂癡迷于畫車。盡管他畫出的畫,在看來,每一輛車都是那么的抽象,但是人家就能告訴媽媽,這輛是公交車,那輛是火車,還有一輛是消防車……
其實那段時間,叮當對車特別癡迷,平常外出,兩眼盯著各種車,買玩具是車,看繪本也是車。
所以,對于他醉心畫車這事,我全力支持,還順勢而為,拿出《the wheels on the bus》和《down by the station》,順便把英語啟蒙也跟上了。
* 內(nèi)心的感受 *
孩子和成人一樣,也會有喜怒安樂,這些感受同樣會表達在畫面上。同時,兒童在繪畫為了把感覺強烈的部分表達出來,就會不自覺地使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以至于忽視了事物的整體性。
比如孩子的人物畫中會出現(xiàn)頭放大,耳朵很小,身子細長的不協(xié)調(diào)畫面,這可能表示孩子被批評后很難過,腦子亂糟糟的一種感覺。
畫出自己的情緒與心情,也是孩子自我獨處,表達內(nèi)心的一種方式。
* 腦中的想象 *
我們有時欣賞孩子的畫,表示看不懂,但是進一步問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早已在另外一個神奇的世界中,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小鳥下了水和鯨魚成了朋友;佩奇來到了身邊,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人類長了翅膀,飛上了天......
這些,在孩子們的想象世界,實在是太稀松平常。
這是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探索,通過想象并用畫面表達了出來。所以,咱們允許孩子天馬行空地去大膽想象,描繪出另一個空間的一存方圓,無論多么荒誕離奇,請千萬不要取笑和打擊孩子。
三、孩子何時上繪畫班
教孩子畫畫的最佳時期是6歲以上,在此之前請謹慎教孩子形象畫和各類繪畫技巧,因為過早教孩子畫畫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自由表達自己意愿的快樂。
注意,這個沒有絕對年齡,還是得根據(jù)孩子的繪畫能力來決定,提前或延后一點都是正常的。
還有讀者詢問丹媽要不要給低齡段(0—6歲)孩子報班學(xué)習(xí)畫畫?
丹媽的建議是,不是必須,可以報班學(xué)習(xí),但一定要注意甄別,避免踩到雷區(qū)。
在選擇培訓(xùn)班上,家長可以觀察一下老師是否總是事先畫好一幅畫,讓孩子臨摹,有沒有打著“色彩啟蒙”的幌子,讓孩子在已經(jīng)定型的作品中填色。還有一種所謂的創(chuàng)意畫,其實都是老師的思路,孩子只要跟著歩奏,然后把各種各樣現(xiàn)成的材料剪貼就好了,不用動腦思考,但是作品很完美。
這樣的培訓(xùn)班,歸根結(jié)底是沒有尊重孩子的個性發(fā)展,追求的是“結(jié)果正確”,卻犧牲了孩子最寶貴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不上也罷。
不過話說回來,丹媽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的船,現(xiàn)在市面上也有很多適合低齡孩子,注重啟發(fā)和引導(dǎo)孩子思考,能夠允許孩子自由發(fā)揮想象。
前兩周丹媽就帶著叮當體驗了一家機構(gòu)的課程,感覺還是蠻符合我的理念的(為避免有打廣告的嫌疑,具體機構(gòu)名稱我就不說啦)
課上,老師定了一個大主題《水》,然后讓孩子聊聊對水的認識。在這里有幾個月齡比叮當大一點的孩子,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相對比較強,就噼里啪啦地開講了。
有個小姑娘說,她今天早上出門的時候太渴了,嘰里咕嚕地喝了好幾大口水,結(jié)果噎著了,很難受。
另一個小男孩說,有一天下雨了,雨水打濕了他衣服,但他覺得在外面很有意思,很暢快。
當時的叮當可急壞了,因為似乎他想說的,都被別人說完了。不過,那老師也不急,笑瞇瞇地說:“有些水我們每天都可以碰見,但是有些水,則是偶爾遇到;有些水來自生活,還有些水在繪本里,在電視里……”
說完以后還給孩子看了一些不同的圖片,其中有一張是一條鯊魚,叮當看到了興奮地大呼:“大魚,大大的,海里,游泳”。
當然,老師也會“示范”。比如在孩子面前穿好畫衣,調(diào)好色,邊畫邊描述她口中的水的情景,畫完后展示給孩子看完,就先收走了。
接下來,那些小孩就拿起畫筆躍躍欲試了。他們雖然是以《水》為大主題,但是每個人思考點不一樣,所以畫出來的都是不同的作品。顯然,這些作品在我們成人看來并不完美,但這的確是孩子的畫,質(zhì)樸且充滿想象。
總之,0—6歲孩子畫畫,無論報班與否,這最重要的是給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生活感受,視覺環(huán)境,保護并激發(fā)他們天性中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父母在家該如何做
* 提供合適且安全的繪畫材料 *
古語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從第一次畫畫開始,父母就要挑選安全優(yōu)質(zhì)的材料,并隨之調(diào)整。
叮當在兩歲以前,我一般不會給他太多顏色,只是給予一支單色粗的馬克筆或幾個顏色的手指畫就可以讓他自由涂鴉。因為太多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隨著他慢慢長大,各方面的能力上來之后,我就會作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增添一些不同顏色,也會讓他嘗試用不同材質(zhì)的畫筆作畫,水彩顏料、手指畫、馬克筆、蠟筆以及水彩筆。
除了筆之外,還可以提供樹葉、花邊、毛線,黏土、廢報紙、快遞盒子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綜合材料,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撕扯、擠壓、剪貼、折疊。
孩子在家畫畫,父母能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繪畫環(huán)境。
* 尊重孩子,傾聽畫中意 *
孩子的繪畫和成人的畫是完全不一樣的。
“綠葉紅花、笑瞇瞇的太陽,大鼻子的豬,長胡須的貓?!边@些看似童真童趣的形象,實質(zhì)上那不是孩子的畫,而是成人畫。
孩子的世界中,絕對沒有如此固化的形象,他們筆下的大??赡苁欠奂t色的,花朵可能是一堆亂麻,貓咪可以用幾個圓圈表示。
當孩子沉浸在自由涂鴉的樂趣時,家長不要在旁邊指指點點,甚至主動幫忙添上幾筆,這樣會對孩子的繪畫造成干擾,也會破壞他們的專注力。
尤其是孩子在2歲之前,各方面能力并未發(fā)展起來,家長只要簡單地詢問孩子畫的是什么就可以,不要干涉太多。
當孩子的畫中出現(xiàn)了人頭部上長了手,肢體比例夸張,缺耳朵鼻子的時候,我們可以詢問孩子畫中的故事和情節(jié),但不要提醒孩子一定要畫上什么,并修改成一幅正確的人物畫。
孩子繪畫,也是對世界的一種探索方式。質(zhì)疑、取笑,直接教導(dǎo)孩子畫畫,會剝奪他們思考的權(quán)利。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創(chuàng)作,仔細傾聽畫中所表達 的東西,去理解、關(guān)心畫中所訴說的內(nèi)容。只有家長安靜下來了,孩子才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愿。
* 豐富孩子的生活 *
很多時候孩子表示不會畫,或者老是畫一些內(nèi)容空洞,形象單一的畫,這是有原因的。他們的生活體驗不夠豐富,內(nèi)心沒有感動,腦袋中沒有有趣的事件和美好的回憶,當然不能在紙上呈現(xiàn)出充滿活動的畫面。
所以,家長要做的事,改變孩子的生活方式,豐富他們的生活。
接觸大自然:
孩子天生喜歡大自然,那么就多帶著孩子沐浴在陽光雨露之中,去登山遠足,去戲水摸魚,用眼觀察,用身體感受,用腦袋思考。
小孩子都喜歡玩沙子和水。水和沙都具有流動性,當孩子的小手感觸到水和沙的流動、快慢、輕重和質(zhì)地時,這是一種強大的感官刺激,而水和沙的變動性又能塑造各種形象,打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最喜歡玩的動力沙
逛展覽,欣賞藝術(shù)作品:
別看孩子年紀小,對于美的事物,他們的感受能力比我們敏銳。所以,帶孩子經(jīng)常逛逛美術(shù)館、博物館欣賞名畫和藝術(shù)品,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不過,帶著孩子逛展覽,除了遵守必要的禮儀之外,其它的則可以隨意一些,不能太拘束。
舉個例子,有的孩子逛美術(shù)館并不專注公認的名畫,反而被一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畫吸引了,這時家長千萬不能硬拉過來,一起欣賞名畫,這樣反而會破壞孩子的“胃口”。
逛薩爾瓦多·達利展
此外,丹媽始終覺得逛展覽,接觸大師作品的除了讓孩子進一步感受藝術(shù)作品的美,積累想象思維的高端素材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能感受美,習(xí)慣美,而不單是仰視經(jīng)典。
4、巧用言語引導(dǎo)孩子畫畫
孩子的繪畫,我們不一定看得懂,但是可以用語言引導(dǎo)孩子講述出來,從而增強孩子自信。
叮當去年涂鴉時,我都會在結(jié)束時問問他:“這畫的是什么呀?”,而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他在表述時,居然還能把故事情節(jié)斷斷續(xù)續(xù)地講出來,所以我還會進一步問他:“那輛小車開到哪里去呢?”
通過這些練習(xí),孩子開始理解,他的畫和現(xiàn)實中的三維物體間是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他可以用一個符號標記來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世界的物體,以及時間的流逝,空間的變化。
除此之外,當孩子想要畫一個事物時,但不知如何表達的時候,也可以和他一起討論物體的特征、屬性,并利用圖片、繪本等資料,拓展孩子的理解。
父母正確的語言引導(dǎo)能幫助孩子理清思路,感受到思考的快樂,激發(fā)繪畫的興趣。
● 丹媽碎碎念 ●
最后,再嘮叨幾句,我一直覺得,孩子學(xué)畫只是為了畫畫,學(xué)到的最終只能是技巧,而非藝術(shù)靈魂。真能正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應(yīng)該是融繪畫于生活,借繪畫表達情感,因繪畫而感到幸福。所以,幫助孩子規(guī)劃一條合適的繪畫啟蒙之路,真的特別重要。這篇算是理論篇,下一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實踐篇,如何真正的在家給孩子美術(shù)教育。
一直以來,公號分享了不少關(guān)于閱讀、美術(shù)、音樂、電影方面的文章,一方面是我自己本身很喜歡這些,二是我覺得在這些文化和藝術(shù)探索中,孩子即使成不了藝術(shù)家,但也能學(xué)會和自己相處,可以很好的面對孤獨,內(nèi)心安靜和平和。
我記得曾于朋友圈流傳過一篇文章,里面有句畫說的特別美好:“藝術(shù)是拯救,懂藝術(shù)、懂美、懂溫柔的孩子,不管以后成就如何,在自己的一生中,是拿到了一個武器的,這個武器,就是安撫自己的孤獨?!?/span>
愿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漫長歲月中,能找到安撫自己孤獨的武器。
關(guān)于孩子繪畫,之前我有分享過一系列文章,大家想看的話,回復(fù) 畫畫 ,基本上幾篇文章看下來,心里就更有數(shù)了。
昨天的文章,孩子幾歲學(xué)英語效果最好?很多人在呼喚廖彩杏單冊繪本,所以今天我會加班把文章整理好,明天出預(yù)告,因為是一本本上架的,所以大家可以先放入購物車,免得到時候沒貨啊。
順便也提下,從去年到今年,N多媽媽都讓我們選打印機,這大半年我們做了很多功課,也買回來不少打印機,就是想給大家選一款性價比最高的,而且這次劉先生憋了好幾個月,終于有了第二篇打印機測評文章,純直男式的,來我們掌聲期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