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謂語中,女婿稱作“東床”,盡人皆知;稱作“布袋”,恐知之不多。
以“東床”代女婿,因王羲之而起。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載,太尉郗鑒在京口派遣門生到丞相王導家去求女婿。丞相告訴來人:“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遍T生歸,向郗匯報:“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臂疲骸罢撕?!”細訪之,此少年乃王羲之,便將女兒嫁給他……此后,坦腹東床遂成為一句成語。自晉代以后,文人們常將女婿稱為“東床”、“東坦”、“坦床”、“令坦”、“賢坦”等。如劉長卿《登遷仁樓酬婿李穆》詩:“賴有東床客,池塘免寂寥。”丁謂《談錄》:“晉公即參政之東坦也?!苯輳汀都蔚v雜錄》:“張貂,耆之坦床?!?/span>
從古至今,女兒丈夫一直稱“婿”,如女婿、快婿、門婿等。又稱作“女夫”,如《晉書·楊祜傳》:“祜之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稱作“半子”,如《文苑英華》載《祭外舅房州李使君文》:“意成周親,禮成半子。”女兒之夫——女夫;一個女婿半個兒——半子,均通俗易懂。另外,女婿還稱為“倩”。倩,原本笑 美好的樣子,引申為俏麗。古時曾是男子的美稱。而讀作qing時,當“女婿”講,系方言。楊雄《方言》云:“東齊之間,婿為之倩?!薄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黃氏諸倩見(宋)建家京下房石,即弄之”;明人楊基《懷萬郎中伯玉》詩:“倩可承家如有子,俸能給祭勝無官”等,“倩”皆是女婿之義。
從古以來,絕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女住婿家。婿住女家的,被稱作入贅。“贅”的本意為抵押。男子入贅女家,被人瞧不起。《漢書·賈誼傳》:“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狈?,即職分?!抖Y記·禮運》:“男有職,女有歸?!蹦凶痈饔懈鞯穆殬I(yè),女子各有各的家庭。“家富子壯”成家立業(yè),“家貧子壯”只能入贅女家。這顯然是一種偏見。入贅者,稱贅婿。《史記·滑稽列傳》介紹淳于髡,就稱“齊之贅婿也”。唐宋以后,又稱“舍居婿”、“入舍女婿”。如今則有“倒插門”、“上門女婿”等叫法,不一而足。這些,不難理解;難解的是“布袋”。
宋人朱翌《猗覺寮雜記》說:“世號贅婿為布袋,多不曉其義?;蛞詾槿缛氩即?,氣不得出頂,故名。頃附舟入浙,有一同舟者號李布袋。篙人問其徒云:‘如何入舍婿謂之布袋?’眾無語。忽一人曰:‘語訛也,謂之補代。人家有女無子,恐世代從此絕,不肯嫁出,招婿以補其世代耳?!搜越^有理?!钡迦粟w翼《陔余叢考》有《布袋》條認為:“俗以贅婿為布袋,按《天香樓偶得》云,《三余帖》:馮布少時,贅于孫氏,其外舅有瑣事,輒曰‘令布代之’。布袋之訛本此?!瘪胰双@《堅瓠六集》卷4《布袋》引《潛居錄》亦載馮布事,并謂“至今吳中謂贅婿為‘布袋’”。
據(jù)稱江蘇丹陽一帶,另有“補代”一說:張家寡母有一兒一女,王家夫妻倆兩個兒子。兩家比鄰而居,過從甚密。不料,張家兒子18歲患病身亡,傳宗接代無望,張母痛不欲生。王家不忍,決定將大兒送張家接代。張母則愿將女兒配與王家大兒。于是,皆大歡喜。論到稱謂,王家夫妻主張,兒子改姓張,對外稱“女婿”;在家不稱“女婿”不稱“兒”,就稱“補代”。
于是,“補代”、“布袋”,遂成一樁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