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365·
·第二章 五運六氣·
·第七節(jié) 六氣施政·
九、司天在泉制克從化(084)
本篇討論六氣司天在泉之氣制克與從化的相應問題。
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臟氣不應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氣制之,
氣有所從也。
帝曰:愿卒聞之。岐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
草木眚?;鹨姺瑹x,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瘡瘍寒熱胕腫。
風行于地,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黃帝在這里提出了“歲有不病、不應、不用”的問題。按照歲運推理,值年應當發(fā)生某種疾病卻沒有發(fā)生;五臟應當作出反應卻沒有反應;五行勝復應當發(fā)揮作用卻沒有發(fā)揮,這是什么原因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五運六氣學說討論的是運氣相因的一般規(guī)律,而在五運六氣醫(yī)學歷法體系中,六十花甲年間的氣候變化和疾病的發(fā)生與傳變,幾乎沒有哪一年是完全按照運氣學說設計的程序演變的。由于諸多不確定因素,五運六氣常與變之間的制克從化關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古代先哲大賢試圖在這些紛繁復雜的關系中理出頭緒,尋找規(guī)律,是令人欽佩的。而事實上這一嘗試也是相當成功的。歷代諸多醫(yī)學大家大多認為運氣學說應用于臨床,其符合率達“十之八九”,所余十之一二,名家們多歸咎于學研有所不精,對五運六氣之奧義領會不透。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是正確而必須的。五運六氣學說奧妙精深,必須下苦功夫窮究極研,并借鑒前人經驗反復觀察體驗。僅憑一知半解,就斷為無稽之談,甚至粗暴否定,不是應有的科學態(tài)度。
我們回歸正題。對于黃帝提出的歲有不病的問題,岐伯的回答是“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這是什么意思呢?
“天氣”指司天之氣,后句“氣”指人之臟氣。天有五運之氣,地有五方之域,風寒暑濕燥火六氣輪值,或為司天或為在泉,天文、地理以及司天在泉之運之氣交相承制,變化乃出。五運六氣有常有變,歲有不病不應不用的關鍵在于司天之氣,人體臟氣順從司天之氣的承制而化。所以司天之氣的承制力是歲運變化的重要因素。
我們先來看看少陽相火司天的情況。
凡歲支寅、申之年,為少陽相火司天,司天之火氣下臨于地,欲克肺金(肺五行屬金),肺氣畏火克,便上行隨順司天之氣。五色中白色五行屬金?!鞍灼鸾鹩谩钡囊馑际前咨慕饸馍闲?,為司天之火氣所用,即司天之火氣借金之性實行制克。金克木,所以草木受災。后文蒼起、丹起、黃起、黑起同理。
如果司天之火氣過甚,則隨順之金為之變革,造成損傷。所以少陽相火司天之年,若炎暑流行,多見肺金受傷一類病癥,如咳嗽、噴嚏、衄血、鼻塞、皮膚瘡瘍、金火相搏之寒熱、浮腫等。少陽相火司天,則厥陰風木在泉,所以“風行于地,塵沙飛揚”。風勝則病在厥陰(足厥陰肝、手厥陰心包),厥陰經脈夾胃屬肝貫膈,故見“心痛胃脘通,厥逆鬲不通”。風行迅速,故發(fā)病急促多變。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滄數至,
林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栗,筋萎,不能久立。暴熱至,土乃暑,陽氣
郁發(fā),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鹦杏陂拢魉槐?,蟄蟲乃見。
凡卯、酉之年,為陽明燥金司天,燥金之氣下臨于地,欲克肝木,故肝氣上從于司天之氣。蒼青色的木氣起而上從,為司天之金氣所用,木克土,所以土受災。燥金之收氣過甚,則凄冷清涼之氣經常出現,木被金傷,故草木枯萎,于人則表現出一系列肝臟病變。陽明燥金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火行于地,暴熱來臨,炎暑流行,陽氣郁發(fā)?;饎賱t病在少陰(手少陰心、足少陰腎)?;饸饬餍杏跉夂蚋稍?,草木枯槁之時,所以流水不會凍結,蟄蟲不能按時伏藏。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時舉,
勝則水冰,火氣高明,心熱煩,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
乃復,霜不時降,善忘,甚則心痛。土乃潤,水豐衍,寒客至,沉陰化,濕
氣變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皮【疒君巾】肉苛,筋脈不利,甚則跗腫,
身后癰。
凡辰、戌之年,為太陽寒水司天,寒水之氣下臨于地,欲克心火,故心氣上從于司天之氣。丹紅色的火氣起而上從,為司天之水氣所用,火克金,所以金受災。寒水之氣過甚,則陰寒清冷天氣時時出現,甚則流水結冰?;饸馍显?,故心熱煩苦,咽干口渴?;馃嶂畾馔羞^當,則寒氣來復,霜雪不時而降,于人則多見心氣抑郁之證。太陽寒水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故水土豐潤流溢。繼司天客氣寒水之后,又見濕土之氣,沉寒陰冷主導氣化,萬物潤濕。水濕勝則病在太陰(足太陰脾、手太陰肺)。【疒君巾】(wān一聲),麻痹。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黃起,水乃眚。土用革,
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風行太虛,云物搖動,目轉耳鳴。火縱其暴,地
乃暑,大熱消爍,赤沃下。蟄蟲數見,流水不冰,其發(fā)機速。
凡巳、亥之年,為厥陰風木司天,風木之氣下臨于地,欲克脾土,故脾氣上從于司天之氣。黃色的土氣隆盛而上從,為司天之木氣所用,土克水,所以水受災。木氣過甚,則脾土的運化作用遭致損害,多見脾失健運等證。風行天空,云物搖動,于人則目轉耳鳴。厥陰風木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火氣放縱暴虐之性,炎暑遍地,消爍萬物,病見二便帶血。蟄蟲常見,流水不冰。風與火交勝,故發(fā)病勁速,如拉弓引箭。
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嘔寒熱,嚏鼽
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地乃燥清,凄滄數至,脅痛
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
凡子、午之年,為少陰君火司天,火熱之氣下臨于地,欲克肺金,故肺氣上從于司天之氣。白色的金氣起而上從,為司天之熱氣所用,金克木,所以草木受災。熱氣過甚,肺金受損,故見“喘嘔寒熱,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則多“瘡瘍燔灼”,乃至“金爍石流”。少陰君火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大地清肅而干燥,凄冷清涼之氣經常出現。人多見肝木受克之證。肅殺行令,草木為變。
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火乃眚。埃冒云雨,胸中
不利,陰痿,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當其時,反腰脽痛,動轉不便也,厥逆。
地乃藏陰,大寒且至,蟄蟲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堅,少腹痛,時害于食,
乘金則止水增,味乃咸,行水減也。
(以上《素問·五常政大論第七十》6/9)
凡丑、未之年,為太陰濕土司天,濕土之氣下臨于地,欲克腎水,故腎氣上從于司天之氣。黑色的水氣起而上從,為司天之土氣所用,水克火,所以火受災。濕土過甚則多塵霧籠罩、陰雨連綿天氣,人則胸陽不暢,腎陽虛衰,陰器不起不用,腰酸臀痛,行走不便?!?/span>腰脽”:腰臀部。太陰濕土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陰寒之氣蘊藏大地,大寒早至,則蟄蟲早藏,地裂冰堅。水氣凌心,故心下痞痛。若歲行金運(指六乙年),金水相生,則井泉蓄水增多,味道變咸,江河流水則減少。
從司天六氣的制克變化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制化原理叫做“制反從化”,也即受制者反為制者所用。這種現象在社會人事中極為普遍。招攬人才,必先令其服膺,而后方得為我所用。最典型的莫如唐僧與孫悟空。張介賓先生對此作了較好的概括:“運氣之化,凡一勝則一負,一盛則一衰,此理之常也。觀本篇司天六氣,如少陽少陰火氣下臨,則肺氣上從,白起金用等義,皆被克之氣,反起而用者何也?蓋五運各有所制,制氣相加,則受制者不得不應,應則反從其化而用,其理其征,本屬顯然,而實人所不知也。故如熱甚者,燥必隨之,此金之從火也;燥甚者,風必隨之,此木之從金也;風甚者,塵霾隨之,此土之從木也;濕蒸甚者,霖注隨之,此水之隨土也;陰凝甚者,雷電隨之,此火之從水也……即此篇之義,以觀五運之變化,藏象之虛實,其有不可以偏執(zhí)論者,類可知也?!保ā额惤洝み\氣類》)
發(fā)生這類“制克從化”的現象,皆“天氣之所生”,也即,六氣處在“司天”的位置,都能發(fā)揮這種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