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過往,橫看是社會,縱看是歷史。當把橫軸與縱軸建立一個坐標系,正負弦線則是經驗與教訓。
十六國的衍生關系延續(xù)了135年之久。在這些年中,經驗各不相同,但教訓不斷重復。這是佛教在中原興盛期,當佛教在十六國的統(tǒng)治者中力推時,便代表了統(tǒng)治者的利益交互。
有因必有果,前秦的符堅失敗是因為對佛法的懷柔過寬,他所征服的土地之主,凡降者不殺不刮,不更不換,依舊信任,委以重任,甚至謀反的宗室只以發(fā)配西域做為處罰。
淝水之戰(zhàn)失利后,這些表面忠誠內心齷齪的降將們立即倒戈,苻堅對前秦政權的控制力下降,前秦的各部族紛紛擁兵自重。鮮卑人慕容垂建立后燕,羌人姚萇建立后秦。苻堅領兵平叛,反被姚萇絞殺。河西地區(qū)也隨之建立割據政權。先是西域歸來的氐人呂光建立后涼,此后,曾被前秦統(tǒng)一的北方區(qū)域先后形成北方十國。
這些國中,與西域相關的是河西以“涼”為政權的后涼、北涼、西涼。
西征回歸的呂光所建立的后涼政權也面臨著分割,這原于呂光對名威的看重。這個因也必結不同的果。與慈悲為懷的佛家,也是講人與魔,善與惡,敵與友之分。與儒、道結合后,懲惡揚善是根本。但凡事不可走極端,呂光與苻堅各走了兩個極端。與苻堅不同,呂光對下屬則不分是非,大開殺戒。
呂光的主簿叫尉祐,奸猾諂佞陰險薄情的小人,但呂光非常信任此人,在其讒言下,呂光殺了當時河西的十多位名士,造成人心向背。呂光不但不以為過,反而封尉祐為寧遠將軍、金城太守。之后,這個尉祐便擁兵自立于興城(今青海民和縣南)。
最初,前涼張駿的孫子張大豫為首領,號稱撫遠將軍、涼州牧,前涼的遺臣故舊建康(今甘肅高臺縣城西南20公里)太守李隰、祁連都尉嚴純等人起兵相應,占據楊塢(今甘肅武威市西五十余里)。之后,自以為兵強馬壯的張大豫,不聽勸告進攻姑臧,結果戰(zhàn)敗,被斬殺于姑臧城。
苻堅被殺那年,呂光建立后涼政權,給自己很多名號:使持節(jié)、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隴右河西諸軍事、大將軍、鄰護匈奴中郎將、涼州牧、酒泉公等,建年號為太安。這一年是公元387年。這一年的12月,呂光部下張掖太守彭晃、西平太守康寧反叛,加上之前跟著張大豫的前秦長水校尉王穆也開始聯(lián)手攻呂光。
不得不說,呂光是將才,在亂世中立于不敗,很快斬殺了這些反叛者,平定涼州大小勢力,統(tǒng)一河西。但得天下與治天下原本是兩碼事。得天下需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治天下,需要經世濟民,孜孜以求。不停的叛亂可以證明呂光以武力征服過程中,并未得到人心。
一件事便可以看出呂光的短板,在遠征西域與平定涼州之亂中,部將杜進功勞最大,所以戰(zhàn)后,呂光任命杜進為輔國將軍、武威太守。
后來,呂光的外甥石聰從關中來投奔他,呂光很高興,就隨口問了一句:這關中的人是怎么評價你舅舅我的豐功偉績呀?
呂光的這個外甥也不是什么好人,于是就說:關中一代人只知道有杜進,杜大將軍,沒人聽說過您呀!原本兒戲之語,但聽者有心,不久,呂光便找茬子殺了杜進。
另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呂光的長處。
殺了杜進之后,呂光宴請眾官,喝多了,談治民之道。
參軍段業(yè)就說:嚴刑重憲,這不是明主的作法。呂光說:商鞅之法嚴峻,使秦兼并諸侯;吳起之法無情,使楚得以稱霸,這是為什么?
段業(yè)回答:明主是受天之命,君臨四海,行堯舜之道,還怕有差錯,為什么要以法家自取滅亡的思想治民,這不是涼州百姓所希望的明主呀!
呂光聽后,立即清醒,覺得有理,下令自責,減輕刑罰,開始寬容簡便的政務。
我們今天,不知道龍、麒麟這類想象中的動物是否真的存在,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祥瑞的跡象都與這兩種奇獸有關。公元389年的2月,呂光的轄區(qū)金澤縣(今甘肅張掖市南)就出現了麒麟,且有百獸跟從,呂光很高興,于是自稱三河王,設置百官,建立太廟,追封先祖?!叭印笔侵?/span>金城河、賜支河、湟河流域的區(qū)域,也稱為三河郡。
當時控制隴西的還有一支強大的割據勢力,原隸屬于前秦由鮮卑人建立的西秦,首領乞伏乾歸自稱大將軍、大單于、金城王,隔湟水與呂光的后涼對峙。
呂光兩次派兵都大敗而歸,第三次呂光親率大軍征討,避重就輕,攻其不備,越過湟水,大勝。取得枹罕(甘肅省臨夏市西郊)。到了公元394年七月,呂光任命他的第五子呂覆為西域大都護,都督玉門以西諸軍事、安排士族子弟隨同呂覆前往西域高昌郡鎮(zhèn)邊。第二年,后涼伐西秦,逼乞伏乾歸稱籓稱認是大涼國的附屬。
公元396年,呂光給自己升職為大涼王,立長子呂紹為太子。開始了滅西秦之戰(zhàn)。
戰(zhàn)爭原本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過往。在后涼與西秦的大決戰(zhàn)中,另三股勢力崛起。
其一:西晉時期,河西的拓跋鮮卑叛亂,當時首領叫樹機能,此次叛亂被太守馬隆平定,河西的拓跋部降西晉。被劃定在廣武(今甘肅省永登縣)一帶游牧,以部落的方式存在,此后,此部不爭戰(zhàn)事,廣納士族,部落逐漸強大。呂光曾以高官攏絡,但是蟄伏百余年后,這部拓跋鮮卑到了驚蟄的時期。首領叫拓跋烏孤,呂光即天王位后,不接受后涼呂光征南大將軍的拓跋烏孤自稱為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建立了南涼政權。乘后涼呂光勢力衰弱之際,占據了洪池嶺南五郡(廣武、西平、樂都、澆河、湟河),改稱武威王。經營河湟地區(qū)。多方漢、夷有識之士去投奔,實力一度大增,但是拓跋烏孤好酒,立國三年后,喝多了,從馬背上掉了下來,摔死了。他的弟弟拓跋利鹿孤即武威王位,遷都西平。
其二:呂光征西域時,部將杜進有一個下屬叫段業(yè),此人是儒生,文筆好,認死理,遠征西域時任下級文官,但任著作郎,征西大軍所有文書都出自此人,從西域歸來,因杜進的舉薦得以重用,擔任參軍。段業(yè)與杜進關系很好,呂光殺杜進時,段業(yè)心中充滿仇恨,也蟄伏起來。呂光稱天王時,段業(yè)被委任為建康(今甘肅省酒泉市)太守。當時呂光已六十來歲,眼花辨別不了忠奸善惡。聽了讒言冤殺了尚書沮渠羅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麹粥父子。沮渠氏原本是匈奴左沮渠王的后裔,后來匈奴改漢姓,這支部落就仿照中原人以祖上的官職為姓的方法以沮渠為姓,最初游牧于盧水(今青海西寧)一帶,后來半牧半耕。與靬驪人并稱為盧水胡。呂光征西域回歸時,沮渠氏是最先支持呂光的軍事勢力。沮渠氏的兩位首領被殺,這在沮渠部落引起了風暴,萬余人為父子倆發(fā)喪時,沮渠羅仇的侄子沮渠蒙遜當眾哭訴呂光的昏庸與濫殺,請部眾起兵反呂光。于是,沮渠蒙遜的堂兄沮渠羅成也帶兵響應。圍剿的后涼酒泉太守兵敗被殺,暴動的沮渠部一度攻城掠地。但此時兩兄弟年輕,沒有依靠,圍攻建康時便派人聯(lián)絡說服了時任建康太守段業(yè)。于是,原本蟄伏的段業(yè)也驚蟄了。自稱大都督、龍驤大將軍、涼州牧、建康公。封沮渠男成為輔國將軍,沮渠蒙遜為鎮(zhèn)西將軍。建立了北涼政權。
其三:呂光的部下散騎常侍郭黁,精通天文數術,深得民眾的信賴。他夜觀天相,抽簽占卦后認為后涼主呂光年老,太子懦弱,太原公呂纂兇暴,于是,預言禍事不久將起。為了避免災難傷及家人,便與仆射王祥相約反呂。兩人相約,由郭黁率自己的門客、子弟、信眾夜里先焚燒呂光宮城的北門。王祥作為內應,攻入宮內殺呂光父子家人。但是,謀事不可人多,結果原本高度機密的事件被王祥手下人舉報了,計劃失效,王祥被殺。而郭黁只得帶自己的人暴動,當時,后涼的百姓認為郭黁反呂氏家族是圣人舉事,必能成功,群起響應。一度打敗討伐的后涼軍隊,但在多方圍攻下,郭黁兵敗,投奔了西秦。
公元399年12月,后涼之主呂光病故,時年63歲,評價一下呂光的一生。
這世上原本無完人,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這是天命所至。
呂光于公元337年出生于略陽氐酋世家,正是中原紛爭之時。傳說出生時夜里有異光出現,所以取名為呂光。他的父親是前秦的太尉。
呂光幾乎無敗績,常勝將軍,當過縣令,被當時前秦宰相王猛看中,升鷹揚將軍,開始征戰(zhàn),伐并州、平叛亂、滅前燕、鎮(zhèn)巴中、定幽冀、征西域、統(tǒng)河西,擊西秦,戰(zhàn)功卓著,在戰(zhàn)場上,呂光沉穩(wěn)持重,富有謀略,勇力過人。
孫子的為將“五危”,呂光均可避免,但為將的五德:智、信、仁、勇、嚴,呂光缺“仁”;為君五德:仁、義、理、智、信,呂光缺“仁”和“義”。
呂光晚年,手下部將頻繁反叛,自立門戶,前涼時期,張氏政權所統(tǒng)河西地域,先后并立了西秦、后涼、南涼、北涼、西涼等割據政權。在此前張氏前涼政權的76年和前秦治理涼州10 年中,涼州地區(qū)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來往商旅不絕于道,呂氏后涼政權統(tǒng)治涼州的17年里,繁榮的局面一掃而光。
戰(zhàn)爭是最危險的游戲,危機四伏,交戰(zhàn)雙方異常殘忍,殺死對手是目的。所以老子講: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沒辦法的辦法,才動戰(zhàn)爭這個念頭!呂光統(tǒng)領河西的十來年時間,戰(zhàn)亂不斷。
原本禍端可以避免,他從西域帶回的高僧鳩摩羅什,似乎在呂光時代,消聲匿跡。在保境安民上未發(fā)揮任何作用,唯一的功效就是陪呂氏子弟“博弈”一番,“博”當時指“六博棋”,“弈”指圍棋,鳩摩羅什在陪這些“大爺”們下棋時,曾暗示危機,只是這些人沒聽懂。
呂光是“不好讀書,唯好鷹犬”的武夫,他看不出鳩摩羅什有什么大用。但是鳩摩羅什卻是一位審時度勢、有遠見的高僧。能稱為高僧的和尚,絕不單精通佛法,有更高明的思辨之道。鳩摩羅什通五明和陰陽歷算。
“五明”是指五種學問:聲明,指語言、文學;工巧明,指藝術、歷算;醫(yī)方明,指藥石、針灸、禁咒;因明,指思辨、規(guī)則;內明,指闡釋佛經。當時在西域講學時,四方來拜,王公大臣以鳩摩羅什踩著自己的身體上講臺為榮,而在涼州,呂光也只是給鳩摩羅什修了一個講經的場所兼住所。
用人之長,永遠是吏治中的關鍵!呂光不懂!
臨終前,呂光告誡子弟,現在外敵當前,你們兄弟之間不能相互猜疑,引起禍端,重蹈晉、趙亡國的教訓,如果兄弟和睦,家業(yè)可傳萬世,如果自相殘殺,則災禍馬上就會到來。
但是,死人管不了活人的事,呂光還沒有下葬,呂纂、呂弘便逼太子呂紹自殺,接著呂纂又殺死了呂弘。不過兩年,呂纂堂弟呂超、呂隆又合謀殺死呂纂。
呂隆即位后又對豪門望族、名士大開殺戒,以立威名。時逢大災,姑臧城上演了人吃人的慘劇,十萬人餓死。州郡各自舉事,反叛呂氏,隨之而來的征戰(zhàn)、討伐,讓涼州地面一片刀光劍影,百姓流離失所,涼州的天空彌漫著濃烈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