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jì)80年代,國家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時任宜興紫砂一廠廠長的紫砂大師高海庚先生和他的恩師、紫砂泰斗顧景舟,根據(jù)日韓港臺等外商要求,采用宜興頂級原礦紫砂泥料綜合配制提煉,研制出特級拼紫泥料。這種泥料溫潤透氣性好,色澤沉穩(wěn)鮮活,盛極一時。
/顧景舟80年代特拼紫扁鼓壺/
拼紫泥料并非由顧老與高海庚首創(chuàng),而是古已有之;明周高起的《陽羨茗壺錄》中已有過明確記載。明代的紫砂藝人對于泥料的選用已十分講究,他們關(guān)注紫砂泥料在制壺時的成型表現(xiàn),重視泥料燒制后呈現(xiàn)的色澤與觸感,追求與眾不同的獨特效果。拼紫正是在他們的不斷嘗試和反復(fù)實踐中產(chǎn)生。
所謂拼紫,是由原礦紫泥加上其他原礦泥料按一定比例拼配而成的泥料。如黑拼紫、紅拼紫,即是在紫泥中調(diào)入原礦黑泥、紅泥調(diào)配出來的;粗拼紫,則是在紫泥中摻入了一定數(shù)量的粗砂。
/黑拼紫/
/紅拼紫/
有人認(rèn)為拼配而成的泥料可能不會是好泥料,其實不然。拼紫泥料的好壞,取決于拼入泥料的好壞。用原礦泥料相拼,出來同樣還是原礦泥料,并不會影響其“原礦”性質(zhì)。
不同的原礦泥料如果調(diào)配得宜,精心煉制、耐心陳腐,不但能改善泥料的性能,使其更易成型,還能使其色澤和觸感更加豐富,透氣效果更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拼紫泥料細(xì)節(jié)/
紫砂泥料的拼配與煉制,是一門深奧的學(xué)問。不同礦料相拼煉泥,要考慮到每種泥料的不同收縮比及適宜窯溫,這就需要紫砂藝人對每種泥料的泥性有非常全面而精細(xì)的掌握。否則,泥料不易成型,成壺?zé)茣r可能開裂、花泥或是變形。
/粗拼紫/
很多宜興的制壺藝人都有自己的獨門拼配技藝,祖輩相傳、秘不示人。以紅泥、綠泥、紫泥為基泥,幾代紫砂藝人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悉心調(diào)制、配比,以使紫砂世界更為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