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王玉國
引言
2017年5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發(fā)布了最新的甲狀腺癌診療指南。本期我們就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FNA),并結合臨床病史等進行分析。
什么是甲狀腺細針穿刺?
甲狀腺細針穿刺是目前術前評估甲狀腺結節(jié)良惡性敏感度及特異度最高的方法,結合超聲結果,如下情況 需要考慮行FNA。
何種情況該行FNA?
①實性結節(jié):有可疑的超聲提示,包括低回聲、微小鈣化、邊界不清、縱橫比大于1,結節(jié)直徑大于1.0cm 就需要FNA;而對于無以上可疑提示,則結節(jié)直徑大于1.5cm 需要行FNA。
②混合性囊性結節(jié):有可疑的超聲提示者,實性部分大于1.0cm 需要 FNA;無可疑的超聲提示者,實性部分大于1.5cm 需要 FNA。
③海綿狀結節(jié):海綿狀結節(jié)(即多發(fā)的微囊性結構超過結節(jié)體積的 50%),結節(jié)直徑大于2.0cm , 需要行FNA。
④囊性結節(jié):若僅為囊性結構,無需FNA。
⑤可疑頸部淋巴結者,包括低回聲、類圓形、門樣結構缺如、囊性或部分囊性,以及微鈣 化,需要行淋巴結及(或)甲狀腺結節(jié)穿刺活檢。
FNA結果分析與處理
①癌癥或可疑癌癥:根據(jù)腫瘤的病理類型、分期等不同情況選擇甲狀腺全切、次全切、碘131、TSH抑制等相關治療。
②濾泡或嗜酸性細胞腺瘤:此項診斷需要有包膜侵犯或血源性轉移,僅憑FNA是不夠的,要結合臨床以及放射性影像學檢查分辨其良惡性(包括腫瘤生長速度、影像學檢查、體格檢查、年齡、放療病史及家族史),考慮為惡性者建議行葉切除或全切除;若不考慮惡性,則可行診斷性葉切除,或考慮分子診斷,即通過分子診斷再次分級,例如:BRAF 基因V600E突變,提示甲狀腺乳頭狀瘤,或者對于低風險或有意愿患者考慮暫觀察。
③未確定的非典型增生/濾泡性病變(AUS/FLUS):要結合臨床以及影像學檢查分辨其良惡性(同上),考慮為惡性者建議行葉切除或全切除;若不考慮惡性,則可行診斷性葉切除、考慮分子診斷(同上)、再次行 FNA 或觀察。
④甲狀腺淋巴瘤:屬非霍奇金淋巴瘤范圍,需要根據(jù)病情處理。
⑤取材不足無法診斷:若組織為囊性,則考慮超聲引導下在可疑區(qū)域再次抽吸;若為實性, 重復超聲引導下FNA且立即行細胞學檢查,或考慮手術診斷性治療。
⑥良性:可定期觀察,若結節(jié)生長(即體積增長大于50%,或維度增加 20%,大小變化需要大于2mm),可再次行FNA或考慮手術。
總結
甲狀腺癌作為高發(fā)病率、低病死率的“惰性”腫瘤,在臨床上我們應該注意不要陷入“過度診斷與治療”的誤區(qū),對于新發(fā)現(xiàn)的甲狀腺結節(jié),不要盲目進行手術治療,注意按照規(guī)范診療程序,完善超聲、TSH、FNA 檢查,必要時可行相關分子診斷以進一步評估。若可確診為癌癥,則參照指南推薦進行不同手術及術后藥物治療;若診斷為良性結節(jié),則定期監(jiān)測超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