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園位于蘇州天平山南麓,現(xiàn)存一路五進,依山而建。
據(jù)(道光)《蘇州府志》 卷四 山( 第584頁):這里原為白云寺,后是范文正公功德院。 乾隆十六年辛未三月十八日,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駐蹕天平山。聽到范仲淹“先憂后樂”的高尚品德和創(chuàng)立義莊的事跡,深為感服。遂取杜甫詩“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之意,御書“高義園”三字,以彰范仲淹之高節(jié)。與皇帝有關(guān),山林澤被。
第一進,大門。兩側(cè)各有一方石刻:陳去病寫的《履勘天平山采石記》和《江蘇省政府民政廳布告第十九號》。 第二進的外墻上有范允臨和趙宧光的印章。范允臨,號長白,范仲淹第十七代孫,在這里建過園子,張岱寫了《范長白園》;趙宧光的夫人陸卿子和徐媛(范允臨的夫人)并稱“吳門二大家”。范允臨和趙宧光的更多交集,還須再留意。 另有幾幅字,其中之一是“黃金師子承高座,白玉麈尾談緟玄?!薄w宧光書。第三進,樂天樓。白居易,字樂天。做過蘇州刺史,寫過《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樂天樓內(nèi)有聯(lián):老樹蔭濃新雨后 空山寂靜夜禪初
據(jù)蘇大曹林娣教授說,該樓廳兩側(cè)山墻上有《漁樵問答》堆塑,為別處所無。去之前,不知道。只有留待下次再拍照了。
“中憲公祠”題額,“中憲公”是對范仲淹次子范純?nèi)实淖鸱Q。純?nèi)?,字堯夫,官至侍御史,屬于“中憲”?/font>“逍遙亭”落款是徵明。文徵明,蘇州人,“明四家”之一。第五進,高義園。有石刻,乾隆皇帝的《游天平山十六韻》
吳會眾山鎮(zhèn),天平萬笏朝。飛來峰拔地,林立石干霄。
茶塢西鄰近,支硎北戶招。勢連高景秀,氣接太湖潮。
是日春方仲,行時興倍饒。靈巖盤嶺路,功德訪云寮。
芳玉溪梅綻,柔金陌柳搖。行行見別墅,緩緩度橫橋。
宛到前游處,閑看舊詠標(biāo)。名園實瀟灑,古跡半荒寥。
文正風(fēng)猶在,梓桑澤未遙。小停憩閑館,更進步層椒。
翠樾茈虒密,蒼巖突兀嶠。庵傳遠(yuǎn)公法,泉溯白翁謠。
絕頂高無匹,三吳望里要。未稱元氣復(fù),用是一心焦。
另一方上有:
紆磴下靈巖,天平秀迎目。
即夷度溪町,菜黃春麥綠。
入松復(fù)里許,山莊清且淑。
林泉迥明凈,蘭茝紛芳馥。
蔥茜入窗戶,云煙潤琴牘。
午橋義何取,涑水樂非獨。
經(jīng)臨望祠宇,徘徊慕高躅。
文正之子孫,家風(fēng)爾其勖。
另有兩方石刻,只能看到“御筆”,其它字跡大多漶漫。不錄。
抱柱聯(lián):想子美高標(biāo)水流云在;憶堯夫曠致月到風(fēng)來
唐杜子美《江亭》詩有“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句;宋理學(xué)家邵堯夫《清夜吟》有“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此聯(lián)雙關(guān):杜子美的高標(biāo)和邵堯夫的曠致。而“子美”也是宋詩人蘇舜欽的字,蘇舜欽“一生肝膽如星斗”,高風(fēng)亮節(jié)為人所稱,堪稱“高標(biāo)”;“堯夫”,正是范仲淹的次子范純?nèi)实淖?。范堯夫廉儉如一,富貴而不淫,確有“曠致”,以杜甫擬蘇舜欽,以邵雍況范純?nèi)剩栽诖硕庠诒?,令人幽思綿綿,堪稱妙構(gòu)。【這一段摘自曹林娣教授的《萬笏朝天—天平山莊》。多謝!】
御賜原匾,現(xiàn)陳列于蘇州園林博物館。 個人感覺,若是連咒缽庵、來燕榭、范參議祠、白云古剎......一起,以“天平山莊”列入園林名錄,就更完美了。那天,走到這牌坊前,一位長者叨叨“高義園,高義園......為何叫高義園呢?”我想說,是乾隆欽佩范文正公“高義”,有感而發(fā)的呀。怕冒昧,沒敢吱聲。~~~~~~~~~~~~~~~~~~~~~~~~~~~~~~~~~~~~~~~~~~~~~這些日子,天平山的楓葉進入最佳觀賞期。周末,景區(qū)內(nèi)人山人海。高義園,背山面水,鬧中取靜。是一個不錯的去處。(2018年11月)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