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游覽大觀園,惹出一眾讓人大笑不止的舉動,在這等熱鬧的場合,賈母心中倒是難得的有些不快。
劉姥姥作為賈府的親戚,與富貴滔天的賈府卻是兩個階級,賈母此人平日對家中小輩和善寵愛,但其身上也有些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同為暮年老人,面對劉姥姥她自是關(guān)切。
賈母與林姥姥見面之后,便帶著她游覽起了大觀園,眾女眷也都陪著一起,在大觀園中來來往往,說說笑笑好不熱鬧。
只是在走到瀟湘館時,在眾人歡聲笑語之間,賈母看見那窗上的綠紗,說了幾句話,看似波瀾不驚,卻使王夫人有些坐不住了。
有鳳來儀
大觀園的存在,是賈府光榮的象征,也是不可忽視的核心。
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省親”的開展,可謂是將紅樓夢劇情拉上了高潮,劇中曾多次描寫,王家和甄家之前迎接圣駕布置的是何等豪華隆重,虛榮的賈府自是不能落于下風(fēng)。
貴妃下榻的地方,自是馬虎不得,大觀園的豪華程度,讓普通人望而莫及,其中曾提到,元妃從歇息的地方走到擺膳的正廳尚且需要一個小時,奢靡程度只會更甚。
大觀園落成后,賈政帶著一眾文人清客游園,正巧碰上了去大觀園散心的賈寶玉,賈政一直憂心兒子的學(xué)業(yè),有心考考賈寶玉的學(xué)問,便讓他跟著一起游園題字。
事實上,賈寶玉在父親的考教下,還是能頂下來的,游覽到一處翠竹蔥郁,曲徑通幽的院子時,便提名“有鳳來儀”。
“有鳳來儀”這個院子,當(dāng)初也是備受賈寶玉青睞的,在為“稻香村”提名時,賈寶玉就說過,此院不及“有鳳來儀”,是人為布置的假景,而“有鳳來儀”卻是“有天然之理,還天然之氣?!?/p>
由此可見,即便是在無一不精致的大觀園中,“有鳳來儀”也稱得上是其中翹楚的院落了,后來,經(jīng)元妃賜名,“有鳳來儀”改名為“瀟湘館”,為林黛玉所居。
可為何林黛玉入住時,無人提及綠窗紗之事呢,眾所周知,元妃省親時,大觀園初落成,綠窗紗那時也是新的,初糊上,翠生生的很好看,但過后就會顯舊。
林黛玉世家出身,家中也是嬌養(yǎng)著的,如何看不出這滿是綠竹的瀟湘館,和那綠窗紗不相配呢?
元妃省親之前,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剛過世不久,這就證明,林黛玉再無雙親可依靠,相比初來賈府的那段時日,才是真正的寄人籬下。
林黛玉看似愛耍小性子,實則心里門清兒,若是自己去提換窗紗之事,少不得背后被人說教,她不提,自然也不會有人上心,直到林姥姥的到來,眾人才直面這一事。
眾姐妹聚在一起游園的時候也不多,正巧碰上這位劉姥姥,賈母也想讓老人家把這大觀園的各處都轉(zhuǎn)轉(zhuǎn)。
待進(jìn)到林黛玉的瀟湘館時,劉姥姥稀罕的圍著那書架,對著桌上的筆墨紙硯連連驚嘆,“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辟Z母樂呵呵的指著林黛玉說道,“這是我外孫女的屋子?!?/p>
劉姥姥聽聞,上下打量了一下林黛玉,笑著說道,“這哪像小姐的繡房,看著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要好!”
此話一出,又哄的賈母眉開眼笑,只是如此其樂融融的場景,賈母又為何會有不滿呢?綠紗及“人”
說說笑笑之間,賈母瞧見窗上的紗有些舊了便扭頭對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后就不翠了,這個院子里頭又沒有個桃杏兒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得咱們先前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她把這窗上的換了。”
此話一出,王夫人還未有什么話,鳳姐兒倒先坐不住了。
賈府中誰人不知,雖然王夫人是賈府大老爺賈政的妻子,可這府中的事兒都是賈璉之妻王熙鳳在一手打理,而鳳姐兒這管家的本事那也是有名兒的。
賈母這句話,隱晦的提及鳳姐兒怠慢了林黛玉,可鳳姐兒豈是個簡單人物,都敢拿著賈府的銀子出去放貸,又怎會被這一兩句話唬住,只見她開口說到,“昨兒我開庫房,看見箱子里還有好些匹銀紅蟬翼紗,也有各樣折枝花樣的,也有流云?;拥模€有百蝶穿花花樣的,顏色又鮮,紗又輕軟,我竟沒見過這樣的,拿了兩匹出來,做兩床棉紗被,想來一定是好的?!?/p>
賈母聽完笑罵鳳姐兒還被人稱沒有不經(jīng)過不認(rèn)識的呢,連那是什么紗都認(rèn)不出來。
鳳姐見狀立馬順著桿子就往上爬,“好祖宗,教給我吧。”薛姨媽在旁邊幫腔,賈母也就說出那紗不叫“蟬翼紗”原是叫“軟煙羅”,順帶著給眾人講解了一番這“軟煙羅”如何分辨。
一群人乖乖聽著,時不時贊嘆一二,調(diào)笑兩句,又恢復(fù)了那熱熱鬧鬧的氛圍,像什么事兒都沒有一樣,往下一個院子走去。
只是剛剛的話,當(dāng)真沒有在人心中留下痕跡嗎?
賈母那番話看似無意實則有意,換窗紗這事,說給王夫人聽好似沒有什么,但王夫人身為長輩,管家人雖是王熙鳳,卻也是晚輩。
賈母那話一出,不明白的豈不會想到王夫人不僅怠慢了林黛玉,對于王熙鳳的管家之事也監(jiān)督不力嗎,畢竟兩人都是王家出來的。
再往前倒一倒,剛進(jìn)瀟湘館時,林黛玉親自用小茶盤捧了一蓋碗茶奉于賈母,王夫人卻說道,“我們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p>
賈母身為長輩來到晚輩的住處,林黛玉作為晚輩為長輩奉茶,知曉禮數(shù),做得很好,只是這茶還沒喝到口中,便被王夫人給制止了。
林黛玉作為賈母的外孫女,是很得賈母疼愛的,這等姐妹眾人都在的場合,瀟湘館還是林黛玉的居所,拒了林黛玉奉的茶,豈非讓她下不來臺。
王夫人對林黛玉的不喜,賈母活了這么大歲數(shù),怎會看不出來,更何況,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郎情妾意在賈府里誰人不知。
賈寶玉團(tuán)寵出身,在大哥賈珠過世后,女兒又身在深宮,王夫人的所有注意可不都在賈寶玉身上嗎,更別說賈寶玉含寶玉出生,在眾人心里像神仙轉(zhuǎn)世一般捧著供著,而在王夫人這個生身母親心里更是重中之重。
王夫人為了賈寶玉亦可將眼前伺候的丫鬟金釧兒趕出去,就算林黛玉是賈母的心肝寶貝,她不喜還是不喜,在王夫人看來,只有向襲人這般真情實意為賈寶玉的前程著想的人才是好姑娘。
所以賈母那番話,不僅是在點王夫人,更像是在告訴眾人,林黛玉是她看重的,怠慢不得。
只是面對此種情景,林黛玉又是如何做想呢?
緩緩落幕
眾所周知,林黛玉父母雙亡,雖身在自己外祖母家,卻自知寄人籬下,身后沒有父母撐腰,時常暗自垂淚。
林黛玉在賈府中與寶玉結(jié)緣,一個是與女孩子玩的來,異性緣極好,千嬌百寵的大少爺,一個人雙親已故,心緒敏感的才情少女,可想而知,兩人的相處,少不了磕磕絆絆。
面對賈寶玉與薛寶釵的“金玉之緣”,林黛玉何止是醋過一兩次,只是她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面對這些只是暗暗垂淚,躲著寶玉,待賈寶玉尋來,又是氣惱的說些暗含他和薛寶釵緣分的話,可賈寶玉這個大少爺也是甘愿去哄林黛玉的,他待她總是不同的。
王夫人豈會不知道這些,雖說她溺愛賈寶玉,也知兒子喜愛在脂粉堆里扎著,在看到賈寶玉對林黛玉的偏愛時,也是坐不住的。
面對賈府這一大家子,林黛玉這種個性鮮明,滿腹才情,心思敏感的女子是很不好過的,在進(jìn)入賈府之后,即使有疼愛她的賈母,但在很多事上,林黛玉還是選擇自己以淚消解。
在與賈寶玉的相處中,林黛玉的安全感全部來自于賈寶玉的態(tài)度,那些看似帶刺的話,實則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在確認(rèn)賈寶玉對她的情意,她雙親亡故,在對待感情上,林黛玉只能靠自己去試探。
在面對換窗紗一事上,王夫人被下了面子,林黛玉又豈會沒有委屈,奉的茶被推拒了,她仍舊細(xì)致的搬出了自己常做的椅子,請王夫人坐下,聊到窗紗,她亦沒有搭腔,或許在林黛玉心中,自己不好說話吧。
畢竟,林黛玉若是順著賈母的話往下說,是該換個窗紗,少不得觸及到王夫人和王熙鳳,反之若是說不用換,那更是下了賈母的面子。
林黛玉在賈府的生存狀況其實并不算壞,她的母親是賈母唯一的女兒,還已經(jīng)逝去,面對女兒留下的唯一的外孫,自是百般疼寵,況且林黛玉本身就是個有才情的,禮數(shù)也好,賈母自是喜愛,可以說有賈母在,賈府眾人便是想怠慢林黛玉,也得掂量幾分。
賈母時常摟著黛玉和寶玉,一口一個心肝的叫著。林黛玉與賈寶玉的事,賈母開始也是看好的,一個是她最喜歡的孫子,一個是她疼愛的外孫女,若是得秦晉之好,她自是開心,都在自己膝下承歡,也不怕對不起故去的女兒。
雖然《紅樓夢》最終的結(jié)局,大家都知曉,令人唏噓不已,但在這時候,賈府還是那個繁榮昌盛的大家族,林黛玉也仍是賈府中尊貴的表小姐,紗簾雖輕,在賈府中,卻也似有千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