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沙俄和波斯發(fā)生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結果就是波斯在20世紀初淪為英國和沙俄的殖民地。
當沙俄作為一個新興國家,擺脫了蒙古人的統(tǒng)治,并在歐洲站穩(wěn)腳跟之后,他們便開始蠢蠢欲動,完成了向東向西和向北的侵略后,不出意料,沙俄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了溫暖的南方,印度洋。
在通往印度洋的路上,磕磕絆絆的,總少不了很多阻攔的因素,波斯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也是沙俄最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釘。
橫亙在沙俄與波斯之間的大高加索山脈,就是沙俄入侵波斯的第一道障礙,而沿途的那些國家,如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國,此前都是波斯的國土,或者臣服于其統(tǒng)治。
但是很可惜,這些地方的居民在宗教信仰上,與波斯人并不相同。波斯人信奉的是伊斯蘭教,而這些地方的人信奉的是基督教。
于是,沙俄利用宗教這一便利手段,同時高舉“解放各族人民,倡導自由開明”的大旗,將這些地區(qū)從波斯手中分化出去。脫離了波斯的格魯吉亞,在次年便遭沙俄占領,成為沙俄領土的一部分。
公元1804年,吞并格魯吉亞之后的沙俄,再度將侵略的爪子伸向了阿塞拜疆。彼時,阿塞拜疆雖與沙俄有了嫌隙,但它作為波斯本土最后一道強有力的屏障,無論如何德黑蘭的高層都不能失去它。
于是,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沙俄波斯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當沙俄瞄著打別人時,它自己的國家大門,也正在經(jīng)受別人的大炮狂轟濫炸。拿破侖領導下的法國,正越來越成為壓在歐洲人心頭上的一塊巨石。
為了使沙俄的戰(zhàn)爭負擔越來越重,拿破侖覺得很有必要在伊朗高原上給俄皇添點堵,以便減輕自身壓力,于是便大力支援波斯,令其纏住沙俄。
拿破侖的措施,奏效了,但也失效了。說它奏效,是因為波斯在自身實力嚴重弱于俄國的前提下,竟在法國的幫助下硬生生扛了九年;說它失效,是因為在扛過了九年后,波斯依舊是輸了這場戰(zhàn)爭。
戰(zhàn)敗的結果就是,在1814年,沙俄以不平等條約的形式,從波斯手中巧取豪奪威逼利誘拿走了大片領土,波斯的國王嬗位都要看俄皇臉色。
在這種情形下,波斯國內(nèi)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而古波斯帝國輝煌燦爛的歷史所造就的高傲基因,也正在波斯人體內(nèi)暗流涌動,他們知道敵人的下一次入侵越來越近,而反抗的火苗也越燃越旺。
第一次戰(zhàn)爭結束一年后,沙俄侵略的野心再次膨脹起來。
1815年,沙俄吞并東亞美尼亞的戰(zhàn)爭爆發(fā),也標志著第二次俄波戰(zhàn)爭爆發(fā)。面對人數(shù)眾多,裝備精良的沙俄部隊,不出意外的,波斯再一次輸?shù)袅藨?zhàn)爭。
戰(zhàn)敗后的波斯,再次與沙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土庫曼恰伊新條約。此條約的簽訂,對波斯而言可謂是致命性的。不僅完全失去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及里海沿岸大片領土,更讓波斯成為了沙俄手中的傀儡政權。波斯國內(nèi),反抗的斗志也喪失殆盡。
喪失了主權的國家,就像一條喪家之犬,但誰是這條狗的主人呢?是沙俄嗎?大英帝國說他不同意。
于是,在伊朗高原上,英國與沙俄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zhàn),而波斯人也只能靜靜地坐在一邊看著,這兩個決定自己命運的人爭斗。
1907年,經(jīng)過多年爭奪的俄國與英國,終于打累了,也終于肯簽署那份瓜分波斯、阿富汗的條約了。自此,波斯淪為英國俄國的半殖民地。
波斯,曾經(jīng)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就這么毫無尊嚴地被虐到現(xiàn)在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