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貧窮,有人富貴,難道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佛法并不是這樣認為的,佛法認為,富貴或貧窮其實都是自己決定的,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當你有鞋穿時,世上還有很多人,是沒有鞋穿的,甚至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當你現(xiàn)在還能看到這篇文章時,卻不知此刻有多少人,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其實每個人福報的多少,都是相對的。
富貴貧窮,福禍吉兇,并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人為的結果,太上感應篇中也提到過:善惡無門,惟人自召?!?/p>
富貴、貧窮皆有因果,福報、災禍都是人自己招來的。佛家認為,富貴是從布施中來,福報是從善行中來。窮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他們不愿意布施,而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為富人喜歡布施,那些福報大的人,都有一個積德行善的習慣,而那些災禍多的人,都有一個經常作惡的習慣。
世上大多數(shù)窮人,要么因為自己比較吝嗇,不喜歡去布施幫助他人,要么是因為自己貧窮,沒有能力去布施,所以才會導致窮人很難成為富人。若窮人能克服這兩處障礙,便能獲得更多的財富。
這個世界始終遵循著善因善果的規(guī)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總之,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得到的回報就越多,你布施的財物越多,獲得的財富就越多。
簡單理解就是,你如何對待他人,他人就會如何對待你,你如何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如何對待你。人生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你的人生就是快樂的,你對它哭,你的人生就是痛苦的。
就拿做生意打個比方,你對你的顧客好,愿意多讓利給他們,他們就愿意接受你的商品和服務,也愿意把他們的金錢送到你這里,這就是布施得富貴的因果關系。
同樣的道理,福報和災禍也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你越是喜歡行善積德,你所得到的福報就越多。還有一點要清楚,其實富貴和貧窮,并不是決定你是否快樂和幸福的主要因素。
孔子的弟子顏回,家徒四壁,但卻能時刻活在快樂當中,而有些人,雖有家財萬貫,可每天都愁眉苦臉的生活著,其實真正決定一個人快樂的多少,與他的能力和欲望之比有關。
如果一個人能力很強,收入很高,但他的欲望卻很少,這樣的人快樂就非常多。如果一個人能力不夠,收入很少,但他的欲望卻很多,什么都想要得到,這樣的人煩惱和痛苦就非常多。如果一個人能力和欲望比例各占一半,則苦樂參半。
其實心靈的滿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物質的滿足,只是人生最快的貧窮而已,懂得知足的人最富有,貪婪多求的人最貧窮。珍惜當下?lián)碛械娜丝鞓纷疃?,不斷縱欲求取的人煩惱最多。
想要越活越有福氣,一定要做到這兩點,首先要學會布施,其實還要學會知足常樂,喜歡布施的人最富有,知足的人,才是最有福氣的。感恩閱讀與分享。
圖文皆來源于圣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