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們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須趁著暑天烈曰曬干,以便儲存?zhèn)溆谩?/div>
道元看到盡管驕陽當(dāng)空,老和尚卻沒戴斗笠,全身汗水淋淋地專心工作著,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赤曰炎炎,熱浪逼人,連廊蔭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況酷曰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輕的留學(xué)僧頓生憐憫之心。
于是,道元禪師關(guān)切地說:“老師父年歲已高,這種工作就讓院里其他僧人來做吧。”
哪知老和尚頭也不抬,嚴(yán)肅地回答:“他不是我。”
由于體恤老和尚年老體衰,道元禪師再度相勸:“老師父所言極是。不過今日格外酷熱,可否稍作歇息?切莫過度累傷了身體。”
老和尚聞言,瞟了道元禪師一眼,毅然回答:“更待何時?”說完話,他又繼續(xù)在烈曰下埋頭苦干。
道元禪師以敬佩之心望著汗流浹背的老僧人,咀嚼著“他不是我”、“更待何時”這樣普通平常而又?jǐn)S地有聲的短語,內(nèi)心激起了強(qiáng)烈的振動和深深的共鳴。
從此,道元禪師修行更加精進(jìn),最終成為日本佛教曹洞宗的創(chuàng)始人。
“他不是我”、“更待何時”此兩句簡短的話語,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即:人不代我,時不我待。
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代替自己去承受。同時,修行應(yīng)該有一種時間上的緊迫感,把握修行、成就的時機(jī),決不能在種種借口下怠惰和延宕。
現(xiàn)在不修行,還要等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