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空耳藝術工作室
作者簡介:李岳(holly),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師》作者英國記者站記者;倫敦藝術大學紀實攝影本科、研究生學位;策展專業(yè)研究生學位,課題攝影策展;現在正在倫敦藝術大學攻讀修復專業(yè),主要研究攝影修復方向。本系列文章為作者之學習心得,與大家共同探討商榷。
如何考慮光線在攝影展覽中的美學與修復影響
1、介紹:
這篇論文的目的是探討“光”在攝影策展與修復中的作用和影響。為了盡可能詳盡的做出論述,文章中采用了六個研究案例:其中三個案例針對于攝影策展,三個案例針對于攝影修復。攝影是一種關于“光”的藝術,“光”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拍攝中,“光”作為一個策展因素對于攝影展覽而言同樣很重要。 在攝影展覽的策劃中“光”的因素需要格外認真的考慮,不僅僅只是將“光”作為照明途徑,更多的是考慮怎么把“光”對攝影作品的傷害最小化,“光”可以成就一場攝影展覽,也可以輕而易舉的毀掉一場攝影展。這篇論文通過會分析和對比展覽的光線系統,呈現策展人和攝影修復專家的采訪對話,以此提醒策展人攝影師保存和修復的重要性。
2、背景:
2.1:攝影和攝影展覽
攝影術作為一種“現實”重現的手法于150多年前被發(fā)明。借助于科技的發(fā)展,當下每個人都是攝影師,照片也變成了一種最普通的交流語言。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直接接觸攝影,只要有一部手機,或者一部iPad,許多人也在沒有任何專業(yè)攝影背景或者時間的情況下就 “照片”發(fā)表意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微信朋友圈。但考慮到在過去一個半世紀以來攝影術大多都是圍繞“化學試劑”進行技術上的探索,攝影和攝影作品都可被成為“科學的藝術”。同樣在過去30年中,策展理念和修復技術和今天也有很大的差異。當下,大多數的“藝術”都喜歡通過展覽的形式作為媒介,以此吸引更廣泛的觀眾,導致藝術展覽的數量和范圍每年都在持續(xù)大幅度的增長(Obrist,2008,p7)。同樣攝影展覽也成為攝影師或者藝術家與觀眾實現交流和互動的一個重要媒介,當代攝影展覽策劃的實踐中最明顯的轉變是開始有了一年一次或者兩年一次的固定活動比如:PhotoLondon, Photo Paris, 還有近幾年開始的PhotoShanghai. 同時其余經常性攝影展覽數量不斷增加,并且在未來將會呈現出更多的攝影展覽需求。
Figures1 & 2: Lighting system dating back to the1970s, Kunsthaus,Zurich. Photo by Yue Li
傳統意義上,畫廊或者博物館一般會采用靜態(tài)照明,照明解決方案通常由修復師和策展人決定,但是他們往往會忽視參觀者的個人感官需求,比如我們的山西省博物院(對不起,要黑山西了,時隔三年設置還是一模一樣,有些解說照片甚至都褪色了也不更換)。但是也有些例外,比如蘇黎世的Kunsthaus,盡管當下照明技術取得了許多進步,他們仍然保持其原始的70年代照明系統(圖1和圖2),并且結合不同的展覽需求做出配合與調整。今天可用的照明技術使博物館能夠超越傳統的靜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可以根據觀眾和參展商的需求和喜好的展覽。這些因素可以在同時滿足作品的保護要求的得到實現,以確保它們?yōu)楹蟠A舾嘤袃r值的東西(Arup,2009 p.9)。在舊金山的加利福尼亞科學院,Arup公司創(chuàng)造了一個戲劇性的照明空間:音頻與藍色動態(tài)的光源和固態(tài)照明組合成一面展示墻,為游客提供創(chuàng)造出水下世界的氛圍(圖3)。這個例子說明了使用最新的照明技術為展覽作品本身服務,同時又可以滿足訪客的感官需求。
Figure3: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Lighting system, SanFrancisco, USA. Online image.
2.2:攝影修復
攝影修復這個概念出現于1960s,原因是人們開始意識到照片的可收藏性。伴隨著攝影展覽的開展和收藏熱潮的持續(xù),人們越來越驚訝于早起攝影作品惡化的速度,策展人和攝影師首先站出來倡導保護照片的人。這里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威廉·亨利·??怂埂に柌┨兀╓illiam Henry Fox Talbot)的作品Drawingof a Piece of Linen, circa 1835,在1989年經過五周的展覽后被完全毀滅了(Reinhold,1993,pp89-94)。
Romer評論說:“負責管理照片的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如何保存和安放照片,他們只知道光線可能是引起照片褪色和惡化的主要因素?!?/span>
當照片被定義為是一種有價值的商品時,這些涌現出的問題和挑戰(zhàn)促使了照片保護行業(yè)的建立??紤]到照明設計的需求包括照明設計師,策展人,建筑師,工程師,保管人員,維護人員和私人收藏家等,大多數博物館,畫廊和保護機構當下都有安全照明指南,試圖以此規(guī)范人員操守,保護作品(例如LG08 / 15照明指南)。雖然許多機構采取更加謹慎的態(tài)度來展示攝影作品,但是僅有一個是專門針對攝影展覽的: “照明展覽照明水平指南(2009年)Guidelines forExhibition Lighting Levels for Photographs (2009).”。即使當下,人們對攝影展的態(tài)度是:攝影作品本身對展覽環(huán)境并不是那么敏感,因為肉眼看不到展覽期間在照片表面和照片內發(fā)生化學反應,所以就認為照片沒有明顯的變化被認為沒有變化。打印輸出一張照片那么廉價,毀掉了就再印。 這樣的態(tài)度是對攝影極大的不尊重。
Noordegraaf(2012)由于攝影展覽數量的急劇擴張,引出了以下的問題:“攝影展覽會多久會繼續(xù)流行?我們收集好照片會持續(xù)多久?所有這些照片是不是都會壓縮成一個無意義的組合?”。
3、“光”作為策展元素
“光”對于攝影展覽而言兼具實用性和審美功能。首先我將在以下三個方面對3個案例進行分析光對攝影展覽的影響:
引導觀察者(光學錯覺)
分割建筑或展覽空間
光的美學功能
案例(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