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到了山上都會看見大薊,這大薊看起來很是漂亮,但是大家都不想去碰它,大薊有一個別名叫將軍草:相傳在三國時期,在劉備手下有一個重要謀士叫,龐統(tǒng),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時,龐統(tǒng)他在一次戰(zhàn)斗中身中數(shù)箭,血流如注,跌于馬下。士兵中有知醫(yī)識藥者,忙從道旁扯來一把草藥,揉搓碎后將其塞入傷口,很快就止住了血。這種草就是大薊。你現(xiàn)在如果有機會到四川就可以沿著古驛道,在那個龐統(tǒng)中箭的山間田野里,看見許許多多的曾經(jīng)為龐統(tǒng)止過血的小草。這種草支支直立,高逾尺許,開著紫紅色的小花。它的學名就叫作大薊。大薊這種草,因為是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圓錐形,肉質(zhì),表面棕褐色。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有白色絲狀毛?;~叢生,有柄,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30cm,羽狀深裂,邊緣齒狀,齒端具針刺,上面疏生白我絲狀毛,下面脈上有長毛。所以一般的人都不太愿意去接觸。據(jù)說在13世紀,丹麥和蘇格蘭發(fā)生戰(zhàn)爭的候時,丹麥的軍隊包圍了蘇格蘭城,準備在夜里沿著城墻壁偷偷地攻入城中,于是將軍就命令他的士兵們光裸著身體,打算涉水通過護城河攻打入城。不料這些赤裸裸的士兵,趁著黑夜摸到了壕溝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壕溝是干涸的,壕溝里面并沒有水,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大薊。赤裸的士兵們在夜里哪里看得清這些滿身帶刺的大薊,當他們踩到,摸到,碰到這些大薊的刺上,都無法忍受疼痛,紛紛發(fā)出了哀號聲,從而暴露了他們的行蹤和意圖。蘇格蘭軍隊偵測到這種情形后,便立即發(fā)動攻擊,突破了重圍而大獲全勝。從此“大薊”被認為是拯救國家的花,被蘇格蘭選作國花,而且在貨幣、勛章、紡織品等上面也有大薊的圖案和花紋,可見它是多么受到愛戴!
大薊,為菊 科 ( Compositae ) 管 狀 花 亞 科 菜 薊 族(Cvnareae) 薊屬 (Cirsium Mill. ) 植物 。是多年生宿根草本 ,野生于山坡、路邊等處。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地上部分,高0.5~1m。根簇生,圓錐形,肉質(zhì),表面棕褐色。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有白色絲狀毛。大薊基生葉叢生,有柄,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30cm,羽狀深裂,邊緣齒狀,齒端具針刺,上面疏生白我絲狀毛,下面脈上有長毛;莖生葉互生,基部心形抱莖。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鐘狀,外被蛛絲狀毛;總苞片4~6層,披針形,外層較短;花兩性,管狀,紫色;花藥頂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長橢圓形,冠毛多層,羽狀,暗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大薊的別名又叫;將軍草、??诖獭ⅠR刺,草馬薊、虎薊、刺薊、山牛蒡、雞項草、雞腳刺、野紅花、茨芥、牛觸嘴、鼓椎、雞姆刺、惡雞婆、大牛喳口、山蘿卜、豬姆刺、六月霜、蟻姆刺、??诖獭4蟠虄翰?、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牛喳口、雞母刺、大惡雞婆、山老鼠簕。刺角芽。性涼,味甘,苦,無毒。歸心、肝經(jīng)。
民間便方;1,治心熱吐血、口干:刺薊葉及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
2,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薊一握。搗,絞取汁,服半升。
3,治肺熱咳血:大薊鮮根一兩。洗凈后杵碎,酌加冰糖半兩,和水煎成半碗,溫服,日服兩次。
4,治熱結血淋:大薊鮮根一至三兩。洗凈搗碎,酌沖開水燉一小時,飯前服,日服三次。
5,治婦人紅崩下血,白帶不止:大薊15克,土艾葉9克,白雞冠花子6克,木耳6克,炒黃柏15克(如白帶,不用黃柏)。引水酒煨服。
6,治腸癰、內(nèi)疽諸證:大薊根葉、地榆、牛膝、金銀花。俱生搗汁,和熱酒服。如無生鮮者,以干葉煎飲亦可。
7, 治肺癰:鮮大薊120克。煎湯,早晚飯后服。
8,治疔癤瘡瘍,灼熱赤腫:大薊鮮根和冬蜜搗勻貼患處,日換兩次。
9,治跌撲損傷,瘀血作痛:大薊汁,和熱酒飲。
10,治結核于項左右,或栗子瘡紅腫潰爛出膿久不收口者:獨根大薊,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豬肉,或單用,煨點水酒服。外用新鮮大薊搗爛,入發(fā)灰、兒茶、血竭同拌,敷瘡口,生肌。
11,治湯火燙傷:大薊新鮮根,以冷開水洗凈后搗爛,包麻布燉熱絞汁涂抹,日二、三次。
12,治婦女干血癆或肝癆,惡寒發(fā)熱,頭疼,形體消瘦,精神短少:新鮮大薊60克,黃牛肉120克。共入罐內(nèi)煮爛,天明吃畢后復熟睡。忌鹽。
13,治漆瘡:大薊鮮根一握。洗凈,加些桐油搗爛,用麻布包燉熱絞汁涂抹,日三、四次。
14治副鼻竇炎:鮮大薊根90克,雞蛋二至三個。二味同煮,吃蛋喝湯。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5,治帶狀皰疹:大薊、小薊、鮮牛奶各適量。將大、小薊放在鮮牛奶中泡軟后,搗成膏,外敷。
腹部冷痛,得暖則舒,屬中醫(yī)學所謂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大薊。
謝謝喜歡《認識是寶》的朋友,收藏,轉發(fā),關注,加粉。共同進步,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