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jiān)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是顏真卿為其父親顏惟貞鐫立,撰文并書,唐代篆書名家李陽冰篆額。鐫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碑高338、1厘米,寬176厘米。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側(cè)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后有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李準重立時的跋文。原碑現(xiàn)藏西安碑林。
在書法史上,顏真卿是繼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他是瑯琊顏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他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chuàng)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guī),自成一幅,稱為“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