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說,他的一個朋友花了不少學費,在故宮博物館專門學習明代永宣時期的青花瓷鑒定。一次見了他高興地說:“故宮博物館為了方便學員學習,將館藏的永宣時期的青花瓷全調(diào)了出來供研究,我現(xiàn)在算是弄明白了永宣時期青花瓷鑒定的所有問題?!闭f來也巧,沒過幾天,有人捧一口永樂青花大盤準備出手,找到馬未都談價。馬先生就打電話給這位朋友,請他來鑒定。這位朋友學有所成,恨無施展之地,聞訊后立即趕來。馬先生指著青花大盤說:“人家現(xiàn)在開價三十萬,如果是真的,價值三百萬,如果是假的,三十元,請你在十分鐘內(nèi)做出判定?!边@位朋友聽后就仔細鑒定起來,一直過了半個多小時,只見這位朋友滿頭大汗,仍未得出結(jié)論。只好紅著臉對馬先生說:“現(xiàn)在,我學習的所有知識都是零?!?/p>
歡迎關(guān)注公眾號:盛世藏典
(明·永樂青花龍紋大盤)
(二)
一位某知名大學的老教授,研究了一輩子明清青花瓷器,在他以往的經(jīng)驗里,清代道光時期的官窯青花瓷沒有人造假,俗話說“道光無假貨”。原因是道光在位僅有短暫的二十九年,正趕上西方列強的侵擾,內(nèi)憂外患,戰(zhàn)事不斷,燒造的瓷器無論是質(zhì)地還是工藝,都比不上康乾。所以道光以來,青花瓷由于得不到市場的重視,很多瓷器都是白搭,即就是買一件康乾瓷器,給你搭一兩件道光的瓷器,算是贈品。改革開放后,青花瓷市場迅速擴大,道光的瓷器也跟著雞犬升天,一件官窯器物也動輒數(shù)十百萬。但是這位老教授只知道道光青花瓷價格暴漲,卻忽略了仿品也會隨之而生。所以當他遇見一對道光青花筒瓶時,并未多想,以一百多萬的價格買下,老教授幾乎花去了一生的稿酬積蓄。他興奮地帶著筒瓶去找馬未都鑒定,還沒等馬先生開口,老教授又冒出了那句口頭禪:“‘道光無假貨’,我花了一只筒瓶的錢,買了品相這么好的一對道光筒瓶?!瘪R先生只一眼就看出是贗品,但是他看著滿頭白發(fā),嘴唇顫抖的老先生雙目凝視著他,當時也沒敢直接道破,就模棱兩可的搪塞過去了。
(清·道光粉彩筒瓶)
(三)
一九九三年,馬未都先生受邀去日本一位富翁家里作客。馬先生入室坐定后,仆人恭敬的端上一杯茶,馬未都是行家,一看這茶杯,不正是前不久拍賣會上被人以五百萬人民幣買走的那只成化斗彩雞缸杯嗎?九十年代的五百萬人民幣,你說是什么概念?這位富翁卻用這只彌足珍貴的成化斗彩杯,招待遠道而來的馬未都。馬未都回憶,這是他平生喝過最貴的茶。我相信富翁家里的杯子可謂琳瑯滿目了,為什么單用這只價值連城的成化斗彩杯招待馬先生呢?我想這是一種文化的力量,也是一種對待知音的豁達與態(tài)度,這是人生一種大境界。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
(四)
還有一次,馬先生的幾個朋友嚷著要去鄉(xiāng)下的古玩市場淘寶。馬先生提議換掉豪車,開一輛面包車去吧,朋友們不干。馬先生只好說:“既然這樣,那到了古玩市場后,你們不要亂說話,有什么不懂的要先問我?!迸笥褌兟牶蠊恍Γ痪唾I個東西嘛,也沒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