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簡讀日本史》的讀后感和10條讀書筆記

            全書共44萬字,由于通俗易懂、文筆優(yōu)美,讀完后仿佛全書只有22萬字。閱讀過程中對有趣的部分做了筆記,在此挑出其中10條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引起大家對本書或者相關歷史和人物的興趣。


            1. 日本天皇的繼承很“自由”
            《日本本紀》記載,前17代天皇都是父子相繼,但是真實歷史中的天皇繼承卻不是這樣,日本天皇繼承制度并沒有中國的嫡長制那么規(guī)范,反而十分自由,貌似只要皇族成員都有機會,有父傳子,也有兄傳弟、弟傳兄、兄傳妹、姐傳弟、叔傳侄、姑傳侄、爺爺傳孫子、奶奶傳孫子等等各種組合。

            古代日本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只有皇子滿30歲才能登基成為天皇,在此之前,每當皇位繼承人出現變故或者皇太子年紀太小無法登基,就得由皇后登基代為執(zhí)政,于是日本就出現了好幾位女天皇。p13


            1. 日本為什么沒有太監(jiān)?
            日本沒有太監(jiān)是以下三種因素造成的:
            1. 日本的性禁忌不嚴格,沒有產生嚴格的貞操觀念,即使是天皇的后宮也是如此,不怕出那方面的事兒。
            2. 由于集全制運行的時間太短,日本天皇的后宮人數不多:皇后1人、妃2人、夫人3人、嬪4人,總共10個人,宮中一直使用尚侍、典侍、掌侍等女官,宦官沒有必要。
            3. 日本沒有閹割技術。p49


            1. 日本的姓氏為什么那么奇怪?
            日本有很多我們中國人絕對不會使用的姓氏,比如:我孫子、豬手、犬養(yǎng)、鬼頭、豬股、牛糞屋、我妻等等,這樣的姓是怎么來的呢?

            明治維新以前,普通日本人沒有姓,貴族和武士才有資格擁有姓,明治維新發(fā)生在1868年,也就是說在153年之前,大部分日本人沒有姓,據統(tǒng)計當時全日本只有6%的人有姓。

            明治維新開始后,日本政府發(fā)布法令強制老百姓必須弄個姓,不然征兵、納稅、建立戶籍都沒法弄,在強制命令和地方戶籍官的催促下,老百姓卡在截止日期之前被倉促地取姓,有明顯的就地取材的痕跡。

            家住橋邊的就姓“大橋”,家門口有棵松樹的就姓“松下”,一批根據地名而取的姓應運而生,比如“山本、田中、河內、渡邊、高橋、上原、小林、中村、近江屋、吉岡屋、三河屋”等等;還有一些以職業(yè)為姓,前面提到的“養(yǎng)犬”就是一個養(yǎng)狗人的姓。p55


            1. 幕府誕生的原因
            日本皇族結婚后,妻子仍然生活在娘家,丈夫晚來早走,皇子們主要由外公外婆家的人照顧,所以小天皇跟舅舅、舅媽、外公、外婆感情很深,這就導致后來外公家族權勢很大,舅舅們逐漸掌握權力,形成了外戚專權,天皇被不斷架空心里郁悶。

            日本是個島國很少有外來威脅,所以國家不養(yǎng)軍隊,天皇沒辦法收拾外戚,不過地方貴族為了保護自己的家產養(yǎng)了大量武士,于是天皇就偷偷邀請貴族帶著武士進京“勤王”。貴族到京城幫完忙天皇封他為大將軍,將軍手頭有武裝還掌握了權力連天皇都要對他客氣,干脆修建將軍府處理政務,把天皇晾在一邊。

            幕府時代持續(xù)了675年,前后分為鐮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三個時期,明治維新結束了江戶幕府時代消滅了封建制,日本變成君主立憲制。p138-p148


            1. 日本的農民起義
            日本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次農民起義,農民們拿著武器向統(tǒng)治者發(fā)起反抗,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改朝換代的要求,只會為一些很小的目標聚集在一起,比如要求減免賦稅或者降低高利貸利息,他們集體向藩主抗議,藩主不主持公道就去找幕府將軍,一旦訴求得到滿足,他們會原地解散。

            在日本的歷史上,農民階層從來沒有推翻過一個天皇,也沒有翻過任何一屆幕府,日本的高層政治始終是貴族和武士們的游戲,普通民眾有自知之明地不選擇參與。p161-p173


            1.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娶了很多老婆,但是一直生不出兒子,沒兒子就沒有繼承人,他快被愁死了。52歲那年終于有了第一個兒子,這個兒子被奉為掌上明珠,甚至接見外賓的時候也抱在懷里,兒子尿在他衣服上,他哈哈大笑當眾換衣服。

            不幸的是這個寶貝兒子三歲夭折,豐成秀吉生無所戀徹底絕望,消沉了很久后把姐姐的兒子豐臣秀次認成養(yǎng)子,豐臣秀次才華出眾一表人才,是個繼承人的好苗子。

            兩年后豐成秀吉再一次老來得子,他非常高興,立刻逼著養(yǎng)子豐臣秀次切腹自殺,順便殺了秀次全家,確保兒子將來順利接班。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豐臣秀吉去世那年兒子才6歲,他只好找了5位最得力的功臣托孤,那5位大臣里領頭的叫德川家康,他有樣學樣,老領導去世后逼著豐臣秀吉的兒子和母親自殺,獲得了最高權力。p183-p191


            1. 江戶時代對日本人性格的影響
            德川家康吸取豐臣秀吉的教訓,既不對外用兵,也想方設法防止下面的領主們造反,因此他制定了各種規(guī)矩,使得江戶時代所有人都被固定了,每個人生來就屬于某個階層,終生不得變更。

            德川幕府給貴族定了各種條條框框,穿衣、坐轎、結婚、房屋面積都有限制,而且每隔一年貴族得到京城住一年向將軍表忠心,這一年老婆孩子回老家,一年后他回老家,老婆孩子回到京城作人質。

            全國人民分為“士、農、工、商”4個等級,禁止互相通婚,也禁止更改職業(yè)。武士沒有自己的土地,必須依賴領主生存;農民世代在土地上耕作,不能遷徙、不能改變職業(yè)、不能買賣土地,只能終身做農民;商人地位最低,而且要世代經商不許干別的;每家每戶大門上貼著體現身份的標志。

            全日本人被牢牢固定了,以至于江戶時代人口數量都沒有變化,這種狀態(tài)保持了260年時間,終于形成了日本人“各安其命、各得其所”的民族性格。p189-p200


            1. 江戶時代沒存在感的天皇
            在江戶時代,日本天皇名下的土地早被瓜分殆盡,他沒有錢也沒有實權,生活費全靠幕府提供,每個月的撥款只能維持溫飽,吃人嘴短,所以天皇事事聽命于康幕。

            幕府給天皇制定了各種行為規(guī)范,告訴天皇主要任務是讀書,不要關心政治,不要踢球看戲,不能飼養(yǎng)寵物,好好學習,天皇還要感恩戴德每年派人祭拜德川家康的神位。

            在江戶時代的240年間,每個天皇都活得小心翼翼,他們衣著樸素、粗茶淡飯,唯一的正事兒是主持各種重復的儀式,很少離開寓所,他們沒有見過大海也沒見過富士山,幕府統(tǒng)治下的豪華大都市江戶城也沒去過。p204-p207


            1. 倭寇是怎么出現的?
            蒙古人兩次駕船侵略日本,但是因為臺風騷擾終究沒有登陸成功,把日本人嚇得不輕,不知道蒙古人下一次啥時候來,幕府只好大量征用老百姓修筑沿海防御工事,花費太高鐮倉幕府被搞破產,沒辦法供養(yǎng)大名和武士,武士們被迫下海打劫變成“海賊”。

            由于蒙古人來襲的時候高麗人鞍前馬后做過帶路黨,所以這些海賊首先打劫高麗,“倭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高麗史》1350年的記錄中,當時我國還是元朝。

            倭寇早期集中搶劫朝鮮,直到明朝才開始大肆搶劫中國,規(guī)模越來越大的原因主要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太嚴,導致中日貿易無法開展,于是日本人、中國沿海生意人和歐洲商人勾結在一起走私搶劫,形成了持續(xù)多年的倭寇海盜問題。p310-p325


            10、武士精神和日本人的企業(yè)文化

            在古代日本,武士和主君之間一旦結成了主從關系,就會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主君賜予武士土地和俸祿,讓他過上優(yōu)越的生活。武士外出征戰(zhàn),主君要照顧好他的家人,這樣武士在戰(zhàn)場上才會沒有后顧之憂;如果武士戰(zhàn)死了,主君要負責撫養(yǎng)他的子女,因此武士會以生命回報主君,為了主君的利益萬死不辭。

            明治維新之后,武士階層逐漸消失,但是武士對主君的效忠精神沒有消失,轉化成了日本員工對企業(yè)的忠誠,日本傳統(tǒng)時代藩主與武士的關系塑造了近代以來日本企業(yè)的雇傭關系。
            日本企業(yè)很少解雇自己的員工并提供各種福利,員工對企業(yè)也是從一而終、拼命付出,而且決定工資高低的一個因素是資歷,所以日本人進入一家公司就意味著有了終身保障,為了不讓公司破產倒閉自己失去生活來源,他們工作非常熱情拼命。p375-p390



            【轉載隨意,但請保留出處】

            點擊“在看”

            下期更精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什么是日本(下):從南北朝至明治維新
          日本歷史各朝代完全年表
          明治維新 續(xù)十
          方略觀察:日本戰(zhàn)亂催生武士道
          日本歷史
          日本人的由來,日本的朝代更替,一文講明《日本簡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