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qū)境內(nèi)
是唐末宋初時期的摩崖石刻
以佛教題材為主
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
大足石刻最初開鑿于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
歷經(jīng)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
盛于兩宋(960~1278年)
明清時期(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
最終形成了一處集中國石刻藝術(shù)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
其內(nèi)容為釋儒道三教合一
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代表
也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shù)中的頂尖之作。
大圖
欣賞
圓覺洞
▼
千手觀音
▼
千手觀音龕
北山石窟第九龕 晚唐
▼
數(shù)珠手觀音
北山石窟第125龕 宋代
▼
日月觀音
北山石窟第136窟 南宋
▼
普賢菩薩
北山石窟第136窟 南宋
▼
孔雀明王
北山石窟第155號 南宋
▼
彌勒下生經(jīng)變相
北山石窟第172龕 北宋
▼
文殊菩薩
北山石窟第136窟 南宋
▼
寶頂山養(yǎng)雞女
▼
東岳大帝淑明皇后龕
石門山石窟第11號 南宋
▼
玉皇龕
石門山石窟第2號 南宋
▼
寶頂山釋迦牟尼涅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