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2008香港春拍,逸翠凝芳-日本藏宋瓷及古畫專場,僅兩件拍品: 一件花瓶 一幅古畫.這是香港蘇富比2008香港春拍精心之作.其中的被美譽為南宋御園'香水瓶'的官窯粉青釉紙槌瓶,成交價加傭金約6700萬港幣。點擊名片快速關注:《收藏大縱橫》 收藏大縱橫 原來的《收藏大內參》,盡量多給藏友一些收藏參考!12篇原創(chuàng)內容 公眾號
此件'官窯粉青釉紙槌瓶',施釉厚潤而平滑,表面細研緊致,且色澤翠麗晶瑩,配合走向、疏密和深淺不一的片紋,從器形判斷是南宋早期的作品.底部刻'玉津園'款.此件粉青釉紙槌瓶由日本的一位老收藏家提供,1978年曾在大阪博物館的一個關于宋元瓷器的展覽中展出,類似的瓶子流傳于世的全球已知的僅有十幾件.且大多存于博物館中。點擊名片快速關注:《頭等收藏》 頭等收藏 《頭等收藏》就是要打造頭等平臺。 公眾號
此瓶根據(jù)器形和史料推測,極有可能是南宋王宮用來盛放外國進貢花露水的器物.而器物所刻的'玉津園',始建于五代后周世宗時期.宋初加以擴建,為皇帝南郊大祀之所.又名南御苑.規(guī)模極大,園中建有城闕殿宇,百亭千榭,林木茂密.園東北隅是專門飼養(yǎng)外國進貢的珍禽奇獸的動物園,豢養(yǎng)大象、孔雀等.具有苑囿雜耕桑的特色.北宋末年,金兵攻汴,駐軍于此,一代名園毀于戰(zhàn)火.點擊名片快速關注:《藏家天下》 藏家天下 給藏家一個屬于自己的天下! 公眾號
器物所刻的'玉津園'在史料中多次出現(xiàn)
南宋周密撰寫的《武林舊事》中,曾記錄金國使者到南宋都城杭州的事:“北使到闕……四日,赴玉津園燕射?!遍_禧三年(1207年),史彌遠和楊皇后密謀除去首相韓侂胄,史書上記載的“誅韓侂胄于玉津園”就在于此。在《宋朝的玉津園宴射》,馬明達,原載于《西北民族研究》,2006/02一文中我們得到一個信息。北宋都城汴梁,有瓊林苑、金明池、宜春園、玉津園四大名園,合稱為“宋四園”。四園都是皇家苑囿,規(guī)模都很大,而且每一個都有它特殊的意義和用場。其中玉津園尤具特色,在宋代歷史上引人矚目。據(jù)宋人葉適說,北宋四園中的瓊林、金明、宜春三園都是北宋初期建造成的,惟有玉津園是“五代之舊也”,宋太祖趙匡胤重加整修后起用的。關于其功用,葉適講:“玉津半以種麥,每仲夏,駕幸觀刈麥,自仁宗亦不復講矣,惟契丹賜射為故事?!比~適所說基本準確,但稍有不足。點擊名片快速關注:《收藏家大掌柜》 收藏家大掌柜 關于收藏,還是聽聽大掌柜的吧! 公眾號
玉津園位于汴梁城南薰門外,“內有方池、園池,為車駕臨幸游賞之所?!彼纬?,玉津園是一個多功能的苑囿,太祖經(jīng)常駕幸此園?!端问贰ざY十六》載,太祖自建隆元年(960)四月乙酉第一次幸玉津園,“是后凡十三次臨幸”。有時是與群臣宴樂。清周臣《宋東京考》卷10引《函史》載,太祖有一次在玉津園大宴群臣,結果喝醉了,“旁狎”。第二天很后悔,在群臣面前深自譴責,引為教訓。此事發(fā)生在建隆二年(961)閏三月,見《宋史·太祖本紀》。而太祖到玉津園最多是進行“宴(燕)射”,或是“閱諸軍騎射”。建隆、乾德之際,每年總有多次。太祖駕幸玉津園“觀刈麥”,據(jù)《本紀》,始于開寶六年(973)五月,此后又有多次“觀稼”、“觀種稻”的記載,但總數(shù)少于“宴射”。太祖以后,“觀稼”活動仍被持續(xù)著,仁宗以后便停止了。顯然,玉津園一定擁有大面積寬闊而平整的土地,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成為檢閱諸軍騎射的“校場”,才能自太祖以后實際上成為皇家的“射圃”。宋朝君臣不僅在這里演習過大射禮,而且經(jīng)常安排招待契丹使者的宴射活動,也就是葉適所說的“惟契丹賜射為故事”。我以為北宋玉津園的諸多功用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每當遼使入宋,宋朝通常都要安排他們在玉津園“宴射”這件事。這是宋遼交聘史上一個重要的情節(jié),在中國射史上或是民族文化交流史上則是一種特別的競技活動,有著值得深思的文化涵蘊。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器物所刻的'奉華';來源于宋徽宗趙佶時期,一獻女取名為“奉華”,“奉華”得到宋徽宗寵愛后,御封她為劉妃,賜宮一座,取名叫 “奉華宮”。劉貴妃本是酒家之女,出身卑賤,但長得光艷風流,有傾國傾城之貌?;兆趯⑹蠈檺塾屑樱c她形影不離。史書上記載,劉氏天資穎悟,善于逢迎徽宗,而且還有點兒才華,會畫畫,她自己有兩方章,一大一小,刻著“奉華”兩個字,在傳世的一幅曾被劉貴妃收藏的名畫上,鈐蓋有“奉華”小印一方,說明當年這些器物就陳設在劉貴妃所居的奉華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