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6000字長文深度解讀曹操,一個被誤解了1800年的蓋世英雄

          建安十二年(207年)深秋,從烏桓凱旋而歸的路途中,曹操特地來到碣石山游覽一番。

          彼時,他剛剛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北方的大業(yè)。驀然回首,他的頭發(fā)已然花白,歲月匆匆,雖然他的豪情壯志依舊,但留給他實現(xiàn)宏圖偉志的時間卻不多了。

          屈原的詩句突然涌上了曹操的心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待續(xù)。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p>

          一代豪杰垂然老矣。倘若曹操一生都昏庸無能,也就不會有什么雄心壯志,暮年時也就不會感到如此悲涼;可他偏偏才智過人,他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尚未實現(xiàn),但自己卻已然老了,一種悲涼之感涌入心頭。

          年過半百的曹操捋著花白的胡須感嘆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想到這里,他多么渴望“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隨著曹操的吟詠之聲,碣石山下洶涌澎湃的海浪劇烈地敲擊著巖壁。一圈圈水紋漸次氳開,把時間撥回到了公元184年的春天……

          01

          公元184年春天,隨著萬物復(fù)蘇,一群不甘寂寞的人也開始蠢蠢欲動。

          陽春三月,在河北巨鹿,一個叫張角的人帶領(lǐng)他創(chuàng)建的黃巾軍舉旗造反,他們燒官府、殺吏士,由北向南,一個月之內(nèi),以張角為首領(lǐng)的黃巾軍就在全國七州二十八郡挑起了戰(zhàn)事,把東漢朝廷攪得天翻地覆——歷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正式上演。

          張角到死也沒想到,他這一通折騰,自己什么都沒得到,卻意外捧紅了一個人——曹操。

          黃巾起義給腐朽的東漢朝廷一個沉重的打擊,把年輕的漢靈帝劉宏嚇得顫顫發(fā)抖。

          自登基起,劉宏就沒過上什么好日子。他基本上是個傀儡,上受太后的操控,下受宦官的打壓。曹操做了議郎(相當(dāng)于朝廷的參謀)之后,還天天像唐僧一樣在他耳邊叨叨叨叨叨……他好不容易把曹操支走去打黃巾軍了,還沒過幾年消停日子,就縱欲身亡了……

          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地位頗高卻身份低微的曹操,有了改寫命運的機會。

          02

          為什么說曹操地位高而身份卻很低微呢?

          這要從曹操的家世說起。

          東漢末年,漢獻帝之前的少帝、靈帝、桓帝、質(zhì)帝、沖帝、順帝、安帝等都十分年幼,即位時最大也只有15歲。所以當(dāng)時的政治特點是:宦官專權(quán)、外戚干政。也正是這兩撥勢力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斗你,最后把朝廷斗得岌岌可危。

          曹操的家族就和宦官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他的父親曹嵩本名叫夏侯嵩,但是他給當(dāng)時一個地位較高的宦官曹騰做了養(yǎng)子,就改名為曹嵩。

          宦官雖然在當(dāng)時有很大的權(quán)利,卻沒人瞧得起他們。所以青年時期的曹操,雖然仕途相對順利,但心里總是憋著一股氣,他一直想改變自己和家族的社會地位,使他的家族受人尊重。

          黃巾起義是曹操發(fā)跡的起點,他搖身從文臣變?yōu)槲鋵?,初次征?zhàn)黃巾軍就大獲全勝,聯(lián)合黃埔嵩、朱儁二位大將斬殺了數(shù)萬黃巾軍。

          平定黃巾起義之后,只經(jīng)歷了短暫的和平時光,漢靈帝就死了,年僅33歲。

          那一年,是189年。漢靈帝死后,年幼的太子劉辯登基,實權(quán)落在了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里。

          此時,宦官和外戚之間的矛盾愈積愈深。大將軍何進想借此機會聯(lián)合董卓殺掉“十常侍”(靈帝時操縱政權(quán)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但事情敗露,何進反倒被宦官殺了。

          秋天,董卓進京,廢了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漢獻帝,隨后又派人把劉辯母子毒死了。

          董卓的篡逆之行,掀起了巨浪。

          戰(zhàn)亂之時,曹操逃出洛陽,在陳留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190年正月,以袁紹為盟主、曹操為代理奮武將軍的軍事聯(lián)盟組團討伐董卓。

          一個月后,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臨走時,他焚毀宮殿,挖開王陵,洛陽城方圓200里荒蕪凋敝,百姓流離失所。這一切都被曹操寫在了《薤露行》里: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薤露行》(節(jié)選)

          看著洛陽的城郭,曹操就像紂王的兄長微子一樣感到無比哀痛。

          一般詩人寫詩,尤其是像曹操這樣親歷了悲慘歷史的人,都會直抒胸臆。所以這首《薤露行》中所體現(xiàn)的悲傷,絕對不是假悲傷。由此可見曹操的性情。

          在曹操之前,文人都喜歡寫華麗鋪排的大賦;而曹操卻喜歡寫記錄行軍打仗等時事的詩歌,這在當(dāng)時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后世的一些評論家也認(rèn)為曹操的詩不入流。但國學(xué)宗師錢穆先生卻認(rèn)為,這種“落花水面皆文章,拈來皆是的文學(xué)境界,要到曹操以后才有,故建安文學(xué)親切而有味”。

          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曹操聯(lián)合各地軍閥討伐董卓,但大家各懷鬼胎,都想借機擴充自己的勢力,只有曹操有膽量和董卓交鋒。但當(dāng)時曹操羽翼未豐,雙方軍事力量差距懸殊,首次交戰(zhàn)曹操戰(zhàn)敗了。后來,袁紹的堂弟袁術(shù)在淮南稱帝,袁紹攜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印璽。

          這段歷史,都被曹操寫進了《蒿里行》中: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

          正如曹操所寫的那樣,連年的戰(zhàn)亂使得民不聊生,野地里到處可見無人收的尸骨,士兵常年披著鎧甲,老百姓更是死傷無數(shù)。

          《薤露行》和《蒿里行》如同姊妹篇,將董卓顛覆漢室政權(quán),以及軍閥之間的利益爭奪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

          雖然各地軍閥結(jié)盟的聯(lián)軍解散了,但董卓也沒得到好下場。他死都沒想到自己會被自己的手下呂布所殺。

          董卓勢力瓦解后,曹操逐鹿中原,此時他的頭號敵人,就是昔日的盟友、北方勢力最強的袁紹。

          03

          曹操在《蒿里行》中已經(jīng)有所劇透,袁紹也有篡奪政權(quán)的野心。在歷史評論家的眼里,曹操也同樣有稱帝的野心。在京劇中,曹操是白臉的奸雄;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也被描繪成了亂世梟雄的形象。

          但歷史中的曹操,果真如此嗎?

          我們可以從他的詩文中找到些許答案。

          讓我們追隨曹操的足跡,回到建安元年。

          這一年,曹操帶著漢獻帝遷都許昌,成為董卓之后第二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短短四年內(nèi),曹操就把勢力范圍擴張到了黃河以北。

          有了強大的軍事后盾,曹操就一心想統(tǒng)一北方。而北方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袁紹。

          但曹操并沒有急于打袁紹,而是先準(zhǔn)備打劉備。

          195年,呂布奪取徐州,時任徐州牧劉備投奔曹操。曹操非??粗貏?,他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曹操不但收留了劉備,授其官職,還為劉備攻打了呂布。但沒多久,劉備背叛了曹操。

          劉備叛走之后,一個難題擺在了曹操面前:在劉備與袁紹之間,先攻打誰?

          曹操周圍的人都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后,若何?”

          曹操卻說:“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有后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p>

          曹操看人真的很準(zhǔn),而且目光長遠(yuǎn)。他先攻打劉備,劉備戰(zhàn)敗后逃奔袁紹。這時,攻打袁紹的時機才真正來臨。

          建安四年(199年)寒冬,曹操親自率軍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準(zhǔn)備迎擊袁紹。

          官渡之戰(zhàn)(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刪)

          官渡之戰(zhàn)打得很累,從2月份一直打到9月份都不分勝負(fù)。

          直到10月份,袁紹的謀士許攸因獻計不成、家眷犯法被抓而心生怨恨,離開袁紹,投奔曹操。許攸獻計讓曹操偷襲離袁紹大營40里處的烏巢,那里有從河北運來的糧草萬余車。

          曹操聽從了許攸的建議,立即行動。先劫了糧草,繼而攻打袁紹主力,大獲全勝。

          官渡戰(zhàn)后曹操清點了袁紹的書信,看到有自己的部下勾結(jié)袁紹,他并沒有放在心上,把信都燒了。說:“當(dāng)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的心胸并非像《三國演義》中描繪得那樣狹隘,而且他善于用人,并且聽取別人的意見。

          官渡一戰(zhàn)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chǔ)。

          04

          官渡之戰(zhàn)之后,隨著袁紹病死,他的勢力也分崩離析了。而且,他的兒子之間也并不和睦。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趁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自相殘殺之機,攻破了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西一帶),并把自己的根據(jù)地遷到這里。此后,曹操的軍隊和心腹都駐扎在鄴城,漢獻帝的都城許縣只留了少許官吏。

          兩年后,烏桓(當(dāng)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攻破了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袁紹之子袁尚和袁熙又逃到烏桓,與烏桓單于蹋頓勾結(jié)。為了肅清袁氏殘余勢力,并且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的問題,年過半百的曹操決定親征烏桓。

          在此之前,他先帶兵滅了袁紹的外甥、并州牧高干(并州為十三州部之一,領(lǐng)太原、上黨、西河、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平定了并州。

          攻打高干的途中,曹操揮毫潑墨,寫下了《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yuǎn)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yuǎn),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這首詩既寫出了冬日太行山的酷寒和險峻,也寫出了曹操剛毅外表之下的一顆多憂多思之心。雖然他志向遠(yuǎn)大,渴望統(tǒng)一天下,但他無論何時何地,最思念的依然是他的家人。

          這首詩的結(jié)尾處,曹操以周公自比,吐露心聲。他說:“此時不由得想到了周公作的《東山》詩,心中生出無限感慨,我何時能像周公一樣平定天下?”

          平定并州之后,52歲的曹操率軍親征烏桓,8月,烏桓軍大敗,袁尚、袁熙逃到了遼東軍閥公孫康那里,后被公孫康所殺,將袁尚和袁熙的首級作為歸順曹操的見面禮。

          這一年的9月,曹操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凱旋而歸。從未見過大海的曹操,特地來到了碣石山,登山觀海,寫下了千古名篇《觀滄?!罚?/p>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可以說是“建安風(fēng)骨”的代表作,寫得真是氣勢磅礴、蒼涼悲壯!而曹操的這種氣魄,是曹丕、曹植都不能及的。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一般有詩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這種雄圖霸業(yè)的抱負(fù);而有雄圖霸業(yè)抱負(fù)的人又不一定有詩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備了這雙方面的感情?!?/p>

          05

          曹操最大的愿望,就是統(tǒng)一天下。北方平定之后,曹操率軍南下,他破荊州、下江陵,順流東下,準(zhǔn)備掃平江南,沒想到,卻在赤壁被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戰(zhàn)敗,從此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寫了一首千古名篇《短歌行》: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流露出他對人才的渴望之心。這首詩中多處用典:青青子衿、呦呦鹿鳴幾句詩皆出自《詩經(jīng)》。其中“青青子衿”指的是孫權(quán)、劉琦(劉表長子)兩位他渴望得到的人才,后面幾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北硎緦θ瞬诺臍g迎,說如果你們來到我這里做客,我一定用隆重的宴會招待你們。

          之后的“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則暗指劉備,曹操最欣賞的人才其實是劉備。后面幾句詩“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其實就是曹操回憶和劉備之間的情誼,正如前文所寫的那樣,當(dāng)初劉備投奔他的時候,他不僅收留了劉備,讓劉備做官,還為他攻打呂布。但劉備最后依然背叛了曹操,曹操感嘆道:“過去我和你有過別離,也有過聚會,我們彼此都應(yīng)該珍惜舊日的那一份情誼?!?/p>

          詩的最后,曹操再次以周公自比,他說:“我也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周公在吃飯時,如果有賢士見他,他來不及嚼完口中食物,就直接吐出來,絕不怠慢賢士),真希望天下所有人才都能歸心于我!”

          赤壁戰(zhàn)敗后,曹操更加求賢若渴,寫了《求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這篇文章寫得很有特色。為了表達“唯才是舉”之決心,曹操寫了這么一句話: “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這句話寫得很有意思,是個典故。說的是魏無知介紹了一個曾和嫂子私通又接受過賄賂的陳平給漢高祖劉邦。劉邦本不愿意接收這個人,但魏無知卻說,我們需要的是人之才,與德行無關(guān),我推薦的是他的才能,劉邦這才重用陳平。

          錢穆先生非常欣賞這篇文章。他說曹操的這篇《求賢令》很像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寫得輕松詼諧。

          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本該用莊重嚴(yán)肅的口氣寫《求賢令》。但他連人家私通受賄的事兒都給寫出來了,可見曹操敢想敢言的豪爽個性。

          錢穆先生說:

          后來諸葛亮,羽扇綸巾,指揮三軍,他作的《出師表》,亦如與朋友話家常,學(xué)的是曹操;

          曹操倜儻風(fēng)流,其下屬羊累官至上書左仆射,當(dāng)其都督荊州時,輕裘緩帶,身不披甲,學(xué)的亦是曹操;

          曹操在軍中,意態(tài)安閑,如不欲戰(zhàn)。曾用火攻敗曹操于赤壁的周瑜,當(dāng)作戰(zhàn)時,背后卻在聽?wèi)?,學(xué)的還是曹操。

          由此可見曹操的魅力。

          06

          雖然赤壁一戰(zhàn)失利,但曹操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北方大業(yè)。彼時,他已位極人臣。

          漢獻帝先冊封曹操為魏公,定國都于鄴城,坐擁冀州的十個郡,以及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

          接著又冊封曹操為魏王,定國都于鄴城。并準(zhǔn)許曹操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其實,此時的曹操,雖然名義上還是漢臣,但實際已經(jīng)等同于皇帝了。

          后來,孫權(quán)對曹操稱臣,并規(guī)勸曹操以魏代漢。群臣借機紛紛勸曹操自立門戶,改朝換代。但曹操并沒有廢掉漢獻帝,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p>

          在曹操死后的一千多年里,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人認(rèn)為曹操是奸雄。但我覺得曹操是實實在在的英雄豪杰。

          他在《述志令》中說:“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边@句話說得雖然狂妄,但是坦誠。

          假若曹操是董卓之流,憑借他當(dāng)時的實力,可以輕松廢掉、甚至殺了漢獻帝,自己稱王。但曹操至死都沒有廢掉漢獻帝,也沒有殺了他。就是后來曹丕稱帝,亦沒有殺掉漢獻帝,這足以說明曹氏父子之“仁”。

          每當(dāng)我回想曹操的經(jīng)歷,都不禁想起晚清的曾國藩。曾國藩也有很多機會可以舉旗造反,而且他也有稱帝的能力和實力,甚至當(dāng)時的許多有權(quán)勢的官員和社會俊杰都暗中支持他,但曾國藩卻沒有這個膽量。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無法想象,如果曾國藩有曹操這般勇氣,中國歷史將如何發(fā)展,世界格局將如何排序。

          將曹操和曾國藩進行對比,我們便發(fā)現(xiàn):曹操是不想(稱帝),曾國藩是不敢(稱帝)。其中差別,不必我多言了。

          曹操死后,曹丕篡漢,雖然留下了罵名,但我覺得從客觀角度思考,這仍是一種進步。大漢王朝已然名存實亡,君主昏庸愚弱,唯有賢能的君主才能帶領(lǐng)中國走向遠(yuǎn)方。

          寫在后面:

          8月以來,我花了大量時間讀“三曹”。他們的詩其實就是“建安風(fēng)骨”的最佳代表,建安時代的其他詩人作品,都無法與“三曹”相提并論。

          歷代文學(xué)評論家對“三曹”文學(xué)地位的評論都不一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齊梁時期的鐘嶸在《詩品》中將曹操列為下品、曹丕列為中品,曹植列為上品。我的看法與鐘嶸完全相反,我認(rèn)為曹操實為上品,曹丕和曹植雖然不分伯仲,但兄弟二人中,我更欣賞曹丕。(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重點說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詩文寫得非?!半S意”,給人感覺“不修邊幅”,如上文中所寫到的《求賢令》的文風(fēng)。我認(rèn)為這是曹操最大的特色,他絕對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詩人,他的詩文不過是一種內(nèi)心實在憋不住了的那種極其真實的自然流露。他的詩中沒有一個字是假的,一點兒也不做作,他甚至在韻律上也不苛求,只為吐露最真實的心聲。所以,曹操的詩給人感覺更加大氣磅礴,更加悲涼古直,他的心中絕不僅僅有宏圖大志,還有對家庭和家人的關(guān)愛;他的視野里絕不僅有大山大河,還囊括宇宙萬千。

          曹操獨創(chuàng)的詩風(fēng)成為中國詩史上的一個非常明顯的標(biāo)志,雖然后世齊梁又開始了靡麗的詩風(fēng)(宮體詩),但在這條詩歌發(fā)展的軸線上,曹操(以及曹丕)的風(fēng)格是格外醒目的,也是格外讓人敬佩的。所謂“建安風(fēng)骨”,就是曹操給詩壇帶來的新氣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董元奔‖曹操:刀光劍影與筆下春秋(文史隨筆)
          國兆文化——歷史人物精編之兩漢(四)
          中國通史-第五卷-中古時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亂彈戲說]曹操VS劉備(轉(zhuǎn)貼)
          董卓避關(guān)東兵鋒
          取禍之道:三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次“引狼入室”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