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處黃河的西岸,屬于甘肅西部,東部與隴中黃土高原相連,西面與塔里木盆地和哈密盆地相連,南面與河湟谷地和青藏高原相連,北面與蒙古高原和大漠相連,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門戶,“接四境而扼三邊”,乃“天下要沖,國家藩衛(wèi)”,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大家不明白,就附送一張地圖,大概就明白了。
紅線就聯(lián)通了河西走廊,此地介于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是甘肅西北部一道狹長的堆積平原。長1000公里,寬200公里,且在黃河西岸,從威武到敦煌,再到西域,形成一條狹長的走廊,所以被稱作:河西走廊。
其實,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一直爭奪河西走廊的統(tǒng)治權,秦穆公時由于晉惠公背信棄義,在其鬧饑荒的時候,晉惠公不知恩圖報,卻反過來攻打秦穆公,結果被秦穆公活捉,秦惠公被迫把河西的土地割讓給了秦國。到了戰(zhàn)國初期,魏國崛起以后,魏文侯命令魏國名將吳起占領了秦國河西,并設置河西郡,吳起做郡守。直到商鞅變法以后,秦孝公和秦惠文才從魏國人手里奪回河西的統(tǒng)治權。戰(zhàn)國末期,北方的匈奴崛起,秦國統(tǒng)一六國以后,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領30萬大軍,收復了河南地區(qū),并修建長城防御匈奴的進攻。秦朝滅亡以后,匈奴冒頓單于統(tǒng)一匈奴各部,并占領西域大部分地區(qū),建立了匈奴汗國。冒頓趁“楚漢之爭”重新占領了河西走廊。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才發(fā)起對匈奴的戰(zhàn)爭。
漢武帝為了殲滅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聯(lián)合西域各國徹底消滅匈奴。公元前121(西漢元狩二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攻擊匈奴,使整個河西納入西漢版圖。漢宣帝時匈奴已經出現(xiàn)分裂,匈奴西邊的日逐王率眾向漢朝投降。漢元帝時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向漢求親,漢元帝將王昭君嫁與匈奴單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直到東漢和帝時北匈奴被竇憲打敗,匈奴向西亞遷徙,從此徹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