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里,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團隊里,盡管孫大圣粗中有細,可委屈也沒少受了。
這個委屈和辛酸,主要表現在西天取經的前半部分。
孫悟空將地仙之祖鎮(zhèn)元子的人參果樹推倒后,多處尋仙訪道,卻也沒有辦法。最后,觀音菩薩出面,用水凈瓶將此樹醫(yī)活。
菩薩親自出手,算是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墒?,孫悟空沒有想到,他還有個不大不小的災難,在前方等著他。
這個災難,不是妖魔鬼怪的力量和本量有多大。而是人心難測,疑心生暗鬼,讓他始終躲不過一場“頭疼”之災。
白虎嶺上,白骨精初變美艷妙齡少婦,二變兩鬢斑白的老母,三變白發(fā)如彭祖的老父。
孫悟空太上老君八卦爐里,煉出的火眼金睛,任由白骨精變幻多端,他也能一眼就辨認了出來。
可唐僧師父肉眼凡胎,并不這么認為。加上二師兄豬八戒的挑唆,他在悟空每一次除掉尸魔肉身一次,就念金箍咒一次。
“源易緣”注意到, 好心降妖除魔,卻沒有被公平公正對待,這就讓孫悟空多留了個“心眼"。
到了白骨精第三次”戲耍“唐僧取經團隊時,孫悟空特意念動了咒語,叫來當地的土地、山神作證。
可即使之樣,悟空也沒有躲過金箍之災,與唐僧的離別之恨呢?“源易緣”通讀《西游記》發(fā)現,這里還是有其中原由的: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孫大圣的這個疼痛災,就是因此而起。
《西游記》原著第27回”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章節(jié)中,白骨精變成花容月貌的裙釵女,冰清玉骨,衫露酥胸,妖艷多姿,想誘惑唐僧上當。
悟空原話是這么說的:師父,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了。你見她這長的這般漂亮美貌,必然動了凡心。如果有此意,我們就在這里為你搭個窩鋪,你與她圓房成事。大家散了,豈不是一件美德之事?又何必西天長途跋涉,取什么真經。
”源易緣“注意到,唐僧是個愛面子的人,哪里能受了悟空的這番話,一時間,羞得滿臉通紅。
孫悟空是天個天性愛玩、喜歡自由、不服管教的天生石猴。
大鬧天宮,被壓500年后,他雖吃了不少苦頭,可本性難改。
這從唐僧安排他去化齋,遭到悟空拒絕可以看出。唐僧失了面子說:你失去自由后,我從兩界山將你救出,做了我徒弟,為何還有懶惰之心,不肯努力?
聽到師父說他懶惰,孫大圣當然不愿意了。反駁道:我時常殷勤,怎么懶了?唐僧又道:不懶,為何不去化齋,讓我餓著肚子。
孫悟這時回了一句:我知道你生性高傲,怠慢了你,就要念金箍咒了。然后,不情愿地化齋了。
唐僧和悟空兩位大神,或”上司“有矛盾,這讓下屬很難辦!
悟空請來土地、山神的本意,是讓他們作個證,這個白骨精,明明就是個妖魔鬼怪。
土地和山神當然也清楚妖精三番來戲弄唐僧??墒翘粕c悟空兩人此時已經有了隔閡,哪又該幫誰說話呢?
再說,唐僧身邊還有個愛進言的幫手——豬八戒,屢屢挑拔唐僧和悟空的關系。
既然幫誰都是錯!那就干脆沉默是金吧。
所以,土地、山神只是在孫大圣除妖時在云端里照應,并未多言一句。
果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唐僧在悟空除掉了白骨精之后,最終與悟空關系徹底鬧僵。
唐僧還恨恨的發(fā)下毒誓:猴頭,再不要你做我徒弟了,如再與你相見,我就墮了阿鼻地獄。
就此話題,您又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