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高三學子大多都經(jīng)過了“一診”考試,就意味著高三“一輪”復習基本上結(jié)束了,在總結(jié)反思“一診”成績的同時,“二、三”復習逐漸拉開序幕。為了更好的在高三階段接下來的復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jié)合前面的復習以及成績,逐漸暴露出了許多復習的“弊病”“誤區(qū)”。零點高三為此進行了綜合整理,看看幾大誤區(qū),你中了幾個?
誤區(qū)一:長時間學習,影響正常休息時間,效率低下
在高考前夕,不止是高三學生和老師沒有休息、喘息時間,就連家長也跟著忙這忙那,用“爭分奪秒”來形容一點都不夸張。尤其是高三學生,作為高考戰(zhàn)場的主力軍,恨不得把吃飯、睡覺、上廁所的時間都拿來學習,能夠多漲個幾分。大多人認為,只要刻苦就會有收獲,即使在疲勞的時候依然要堅持,即使影響正常休息時間也在所不惜。
可實際上,當學生休息時間不足,疲勞學習時,思路就會變得不清晰,面對大量的知識,覺得很乏味,甚至失去興趣。有時候,上課、以及自習課容易走神,學過的部分容易被忘記掉。一些學生由于長時間得不到休息,身體素質(zhì)也在下降,甚至生病,這樣一來要想高效的學習,可能性不大。
因此,零點高三建議高三學子們,學習要制定合理的計劃,且要牢牢把握“勞逸結(jié)合”的原則,不能過度學習,更不能犧牲正常休息時間來學習,這樣不僅效率低下,還可能適得其反。家長作為高三學子的“后勤”,也要督促學生擁有一個正常的休息時間,才能以最佳的狀態(tài),面對復習、考試、總結(jié),復習、考試、總結(jié)的循環(huán)來襲。
誤區(qū)二:推崇“題海戰(zhàn)術(shù)”,不善于知識系統(tǒng)化
在高三復習階段,除了“擠”時間復習外,許多學生還比較接受“題海戰(zhàn)術(shù),,以為題目做得多,總會有收獲的,說不定在高考考場中會碰到一兩個原題。當然這也是有可能的,但更多的可能是你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漫無目的的做題,無論是試卷、作業(yè)還是練習資料,經(jīng)過仔細對比會看到重復了大量同樣的內(nèi)容,甚至是一模一樣的原題,這樣“瘋狂”的做題,意義能大嗎?
甚至還有的學生做題已經(jīng)做得麻木了,在睡夢中都在繼續(xù)做題,一考試還是有很多東西模棱兩可,成績提不上去?;蚴墙?jīng)過大量的“題?!本毩?,在腦海里潛移默化的加深了對某種不正確的認識,反而會影響復習效果。
當然在大量做題的同時,有的學生會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記憶,可更多的學生一心撲在“做題”上,根本忘記要將知識系統(tǒng)化,這也是復習效益低的一大根本原因。而產(chǎn)生這種情況究根結(jié)底還是題海戰(zhàn)術(shù)導致的,拼命做題,認為做多了,接觸的面廣了,題型見得多了,方法會有的,知識會有的,好成績也會有的。可是題海茫茫,能做完嗎?效率能提上去嗎?一個字“難”!
因此,零點高三建議首先要學會對知識的系統(tǒng)整理,深入了解自己哪些知識點還有點模糊不清,哪些知識點很陌生,再有針對的進行復習和做題練習。因為,通過對知識的簡潔歸納,不僅可梳理這一部分知識,更重要的是對今后做那些有難度的題目提供一種可行的解題思路。整體來說,高三學生復習“以量取勝”可能性較小,“以質(zhì)取勝”才是王道。
誤區(qū)三:單一的學習方法應用在不同學科上
除了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大題目外,高三文科生還有歷史、地理、政治組合的“文綜”,理科生還有物理、化學、生物組成的“理綜”,這就意味著高三學生每人至少要學習6個學科。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性較小,采用單一的學習方法能完全滿足嗎?而且許多學生為了不偏科,希望各個學科、各個知識點都面面俱到地學,可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適合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以致于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樣樣都想抓,卻樣樣都抓不牢,得不償失。
因此,零點高三建議高三學生應該根據(jù)不同學科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掌握。而且尤其要注意重點學科的學習,比較弱的學科上升空間更大,要尤其重視,以促進學科間的平衡。同時,還要將不同學科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整理總結(jié),強化訓練,力爭觸類旁通,形成自己獨有的學習能力。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摸索適合的學習方法,例如:要是早上記憶好的話,早上就應該花更多時間在需要背誦記憶的科目上;中午看不太進去書,就做點題;晚上比較安靜,看書效果好,就安安靜靜的看書,或是將一天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整理。
同時,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各不相同,應該多請教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是怎么復習的,再將其與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整合,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