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鄭板橋《高山幽蘭》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馬文俊書法作品
譯文: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花啊,不求出名顯達只愿做一片煙霞。就連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讓他們看見,藏在高山后面遮蔽著自己。
在花中,有一種仙子,她高潔清幽,生在僻谷,不染塵埃;在花中,有一種君子,他氣質清雅,不隨波逐流。這種花,就是素樸典雅的蘭花草。在鄭板橋的筆下,對蘭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它說千古年間長在幽谷最高潔的花,蘭花最吸引人的品質就是它把爭名逐利看作煙霞一般,從來不求顯貴,它默默地生長在山谷中,甚至連樵夫它也不愿意讓他們看見,就像隱士一樣生活在最偏僻的地方。
清代鄭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馬文俊書法作品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這首詩是一首詠竹詩。詩人所贊頌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剛毅。前兩句贊美立根于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開頭一個“咬”字,一字千鈞,極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再以“不放松”來補足“咬”字,勁竹的個性特征表露無遺。次句中的“破巖”更襯托出勁竹生命力的頑強。后二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huán)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然“堅勁”,傲然挺立?!扒トf擊”、“東西南北風”,極言考驗之嚴酷。這首詩借物喻人,作者通過詠頌立根破巖中的勁竹,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詩語言質樸,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