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大家早上好,今天鏡姐跟大家共讀的書是《富爸爸窮爸爸》
01 你以為你買的房子,就是你的資產(chǎn)嗎?
問這樣的問題,極有可能會被人懟:“我買的房子,不是我的資產(chǎn),難道是你的?”。當然,你買的房子肯定不會是我的資產(chǎn),但也未必就是你的資產(chǎn)。
為什么這么說呢?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對資產(chǎn)是這樣定義的:能幫你創(chuàng)造收入的叫做資產(chǎn),幫著你往外花錢的叫做負債。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買的房子,能夠幫助你增加收入,那它就是你的資產(chǎn);如果它是幫著你花錢的,那么它就是你的負債,而非資產(chǎn)。
可能會有人難以接受,說:“那房子以后會升值啊,升值以后不也等于收入嗎?”。你說的沒錯,但房子也有貶值的可能,期待房子升值來賺取差價收入,這是對未來的賭博,而非未來資產(chǎn)。
毫無疑問,我們許多人都會把自己買的房子,當做是自己的資產(chǎn)。在網(wǎng)上我們經(jīng)常會看見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產(chǎn)生的?”?!陡话职指F爸爸》這本書給出了答案:導致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就是我們對于資產(chǎn)、理財、工作及賺錢的認知。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被譽為“百萬富翁”教父,他參加過越南戰(zhàn)爭,退役后就開始自己創(chuàng)業(yè),從1977年到1985年,連續(xù)三次創(chuàng)業(yè),每次都創(chuàng)造了百萬財富,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個百萬富翁,放在現(xiàn)代就是億萬富翁了。
羅伯特·清岐說:“拉開人與人財富差距的,是對錢的認知不同而導致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為錢而工作,而我是讓錢為我工作;大多數(shù)人賺錢是為了花錢,而我賺錢是為了能更好的賺錢;大多數(shù)人投資的是負債,而我投資的是資產(chǎn),所以,認知不升級,財富就不會升級?!?/p>
很顯然,阻礙大多數(shù)人通過財富的,就是每個人的認知系統(tǒng),這種認知的天花板,讓每個人掉進了努力和忙碌的低水平陷阱,卻不自知,每天還是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02 是你挖的陷阱,把自己的財富埋葬了
當我們閱讀《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對自己的賺錢方式,有一個新的認知,還能看清其他成功群體的賺錢模式,以及通過本書作者羅伯特·清岐的思維模式,重新定義我們的工作、投資、賺錢以及理財?shù)囊饬x和模式。
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得到有人說:累死累活天天加班,才這么點工資,每個月都不夠花。這種就是陀螺式的忙碌造成的結局,也是由于對工作認知的局限,把自己困死在自己布置的陷阱里。為錢而工作的模式,會讓大部分人,進入一種低收入忙碌的惡性循環(huán)。
再比如,對于理財,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有錢了才能理財,日常生活中,錢都不夠用,哪里有錢理財呢?這就是我們在理財?shù)恼J知上,又給自己挖了一道陷阱。理財是你先動手理財了,才會有錢,而不是有錢了再去理財。
在書中窮爸爸就是最好的例子,窮爸爸屬于是高收入人群,但還是每個月不夠用,原因就是窮爸爸對于理財?shù)恼J知局限。
這就是大多數(shù)人存在的認知誤區(qū)。在《富爸爸窮爸爸》書中說到:窮人是通過人賺錢,存錢來獲得財富,而富人是通過錢生錢來或者財富。
所有的財富,背后的最大推手就是我們的認知思維,認知的缺陷,讓我們一直無法走出低收入忙碌的惡性循環(huán)。即便對于高收入的人群,對于理財和投資,也有非常高的指導意義。
03 那我們?nèi)绾尾拍芴嵘约?,對于財富的認知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影響財富的認知有哪些,比如如何工作才能讓錢生錢?如何投資才能獲得幫我們賺錢的資產(chǎn),而非負債;如何才能掌握富爸爸的賺錢模式等等。這種認知思維,是任何人想掌握未來財務的起點。
其次,在邁向財務自由的路上,一定會遇見各種困難,如何克服困難,就是決定能否到達終點的關鍵因素。在本書中,作者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停止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自己在未來的財富。
接來下我們就從工作、理財、投資三個角度來對本書進行解讀。
04 不為錢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
我曾經(jīng)回顧了自己的打工歷程,發(fā)現(xiàn)每份工作都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效益,但對于自己而言,除了工資之外,剩下也也許就是我們口中的人脈了,但人脈是建立在平臺基礎之上的。比如以前我在解放報做旅游專欄的時候,是從0到1做起來的,在2000年的時候為報社創(chuàng)造了上千萬的收益。
可是當我離開解放報的時候,發(fā)現(xiàn)離開了平臺,所有的人脈價值和收入,對未來的發(fā)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就算后來我有到了文匯報、新民晚報、電視臺等等,也不能改變?yōu)殄X而工作,所帶來的發(fā)展局限。
為錢而工作的工作,錢是靜態(tài)的,花完就沒了。但如果我們對工作改變一種認知,錢就會變成動態(tài)的,你在花錢的時候,錢在另一邊還在不斷的為你賺錢。
那如何才能讓錢為自己工作呢?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作者羅伯特·清岐小時候為了想成為富人,去給富爸爸打工,最后他發(fā)現(xiàn)無論自己怎么努力,賺到的錢還是很少,于是他就去請教富爸爸,如何才能夠賺到很多錢。富爸爸告訴他,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錢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了錢去工作。
隨后,小清岐按照富爸爸教他的方法,在偶然的機會,獲得了一批漫畫書,然后用這批漫畫書開了一個漫畫圖書館,每小時收10美分。當時一本漫畫的價格也是10美分,但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看4本漫畫書,這樣算來就等于同樣價格,卻多看了三本。于是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來。
小清岐后來請了一個小朋友做圖書管理員,而且是免費的,因為管理員可以免費閱讀漫畫書,而小清岐除了偶爾去收集一些新的漫畫書之外,大部分的時候都不在圖書館里,但無論小清岐在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圖書館都一直在為他賺錢。
讓錢為自己工作,看起來好像是一種創(chuàng)業(yè),但事實上并非只有創(chuàng)業(yè),才是讓錢為自己工作的方法。比如出書、課程、社群、便利超市等等。
比如我有個朋友就是加盟了一個品牌的便利店,一共開了5家,每個便利店大約每月能盈利10000元左右,他安排好店長及店員,基本上都沒什么事,經(jīng)常跟我們出去旅游,打麻將。
再比如,我在360上面寫文章,每天都會有人打賞,不管你在做什么,都不會影響別人的打賞;要說最典型的用錢為自己工作,莫過于知識付費了,一堂課程錄制好了以后,你就坐著收錢吧。
但無論是那種用錢賺錢的模式,都需要我們前期的付出。人賺錢和錢賺錢的區(qū)別,是在于前期付出后,看后期是否能夠有持續(xù)的回報,且不用自己花太多的精力。所以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找到用錢為自己工作的事情,即便失敗了也沒關系,因為只要你不停下,就會有成功的那天。
05 理財真正的意義,是在于增加收入,而非控制支出
在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都以為,有錢了才可以理財,沒錢還談什么理財,每個月都月光光拿什么理財呢?
但事實上,只有通過理財之后,才會開始有錢,而不是有錢才開始理財。記得2000年的時候,我就收入過萬了,但每個月仍然是月光族。于是我開始記賬,每個月都有好幾頁的流水賬,可結果也還是沒能讓我存到錢。當時,我就挺納悶,為什么呢?
我們來看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如何來定義記賬的,記賬不是單單及記錄流水支出,而是衡量收入和支出的工具。
理財?shù)哪康模菫榱嗽谀阗嵙隋X后,如何防止這些錢,不被別人從你手里拿走,或者說如何才能如何讓這些錢生錢,讓錢為你工作。
我在網(wǎng)上搜索這本書的寫作素材的時候,看見有人說,因為記賬變的越來越摳門了。這又是一個理財?shù)恼`區(qū),理財不是限制你用錢,而是讓你用錢來生錢,就像俗話說好錢花在刀刃上。
這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最大的區(qū)別,窮人賺錢的目的是為了花錢,花錢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富人賺錢的目的是更好的賺錢,花錢的目的還是為了更好的賺錢。
說到這里,顯然就會涉及到投資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解讀關于投資的內(nèi)容。
06 沒錢也可以投資,投資的宗旨是帶來收益,而非負債
經(jīng)常有人會說,我沒錢怎么投資呢?曾經(jīng)我也是這么認為,這是許多人對投資的理解誤解。
事實上,投資不僅僅只針對錢,比如時間、情感、成長、人際關系等等。就好像我們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讀書是投資自己的最好方式。
但無論你是用那種形式投資,投資的結果一定是帶來收入,而不能是幫你增加支出。
我有個做美容的閨蜜,她在上海擁有4套一室戶的小房子,地段都還不錯,所以除了自住一套外,剩余3套的房租加起來也有一萬多,再加上她老公和自己的收入,小日子過得很瀟灑。有一天,她說在徐家匯投資了一套房子,請我到她新家去吃飯暖房。
到了閨蜜的新家以后,嚇了我一跳。我問她:“你發(fā)財啦,買這么大的房子”。閨蜜跟我說:“不是那,我把4套小房子賣了,付了首付,然后買下了這里,每個月還要還2萬貸款呢”。而他和老公的收入加起來也才2萬多。
你說這房子能算是我閨蜜的投資嗎?如果你看過富爸爸這本書,就一定知道,這房子不僅不能算是她的投資,而且還是她的負債。每個月都會消耗她的收入。如果你期望放在未來的升值上,那也只能說是一半一半的機會,畢竟誰也無法知道明天究竟會發(fā)生什么。
投資不在于形式,也不在于錢的多少,關鍵是投資可以為你帶來收益,而不是支出。但凡讓你額外支出的,就算不上是你的投資。也許有人會說,那我買書讀書呢?學習上課呢?我的回答是,如果這些投資沒能讓你產(chǎn)生收入,那也是一種負債。只有你把所學的東西變?yōu)槭杖?,才算投資。
07 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留下多少錢
人人都希望通過財富獲得人身自由,所以,很多人都說,有錢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這卻不是自由。
自由是什么?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什么什么,就能不干什么。但似乎許多人目前都在做著自己不想干的工作,只是為了生存。
對于賺錢,也是這樣,你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留下多少錢。因為我們賺錢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收入,能夠大于自己的生活開支,并留有富余,好讓我們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墒聦嵣希總€人或多或少都有做過一些,自己不想做,或不喜歡做的事情。
我記得對于自由有這么一句話,叫做,真正的自由,就是在任何時候,你都有說“不”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對說“不”缺乏了勇氣,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這就是這本書最后要討論的話題,勇于說“不”,才能把你的錢更多的留下來。那是什么干擾了我們說“不”呢?其主要原因有這么幾個:
患得患失的恐懼、憤世嫉俗的攀比、思想的懶惰、自負的表現(xiàn)欲望、不良的行為習慣。
這些思維在我們的腦海里形成了,我們因為害怕失去,而對說“不”產(chǎn)生了心里排斥,害怕一個“不”就錯失了機會、丟掉了友誼、錯過了財富。事實上,說不,懂得放棄,才能獲得真正的財富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