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jǐn)?shù):約1300
閱讀時長:約4分鐘
要說什么事是最讓家長們覺得頭疼的,那莫過于是寶寶一直在各種哭鬧了,雖然說現(xiàn)在很多人都說“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但是實際上作為家長來說,孩子總是哭鬧就是一種很懦弱的表現(xiàn),長大了很可能沒前途。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是個不愛哭的孩子,從小就是不哭不鬧的那種,用大人的話就是“這孩子好乖,以后脾氣肯定很好”。
而妹妹正好是相反的,她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者說我們做了什么讓她不高興的事兒,她的眼眶能立馬就變紅,緊接著就是眼淚吧嗒吧嗒?;蛟S有人說,我這性子就很好,就更會有出息,因為能忍能讓。
但實際上,從小到大,妹妹得到的東西永遠(yuǎn)都是比我更好更多的,因為我的不哭不鬧,爸爸媽媽就覺得我不需要。所以導(dǎo)致了我在家里,一直都是很謙讓懂事的樣子,不管什么東西,不給我我也不會多說一句話。
到了職場上,也是如此,一直不爭不搶,受了委屈也不說,所以一直也沒有太大的成就。直到現(xiàn)在,我也經(jīng)常會問自己說,“不哭真的好嗎,這種懂事,要來又有什么用”。
最近也在網(wǎng)上看了不少相關(guān)的文章,想給自己找到一點心理慰藉,卻沒想到更多的是在網(wǎng)友評論中得到了共鳴,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以前總覺得哭是很沒面子的事,用哭得到的東西都不長久,到了現(xiàn)在就覺得哭是很奢侈的事,能用哭得到的東西也都是寶貝”。
這也讓我陷入了深思,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呢?
就拿我個人來說,我的心理是很壓抑的,因為我從小就被要求懂事要求不能哭,我那些糟糕的情緒是從小就沒有一個宣泄口的。
而妹妹就不一樣,她只要一有情緒就會找到方法進(jìn)行排除情緒,情緒當(dāng)下過了,就是永遠(yuǎn)過了。所以比起妹妹來,我更像是一個“玻璃心患者”。
在共情能力上來說,因為我得時時刻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對外界的情緒感知能力也很低,這也導(dǎo)致了我的朋友很少,幾乎為零。但妹妹卻正好相反,她特別能對外界的情緒感同身受,所以她總是很受歡迎,身邊朋友從來沒少過。
我們都知道,懂事的人其實是只讓人心疼但不招人疼愛的,在家長面前也是一樣。當(dāng)有什么事發(fā)生時,家長首先考慮的都是愛哭的孩子的情緒,而把不愛哭的孩子的情緒滯后。
1- 陪在孩子身邊
不論孩子在哪個年齡段,他們都是需要父母的,當(dāng)孩子能夠卸下防備在父母面前大哭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去制止孩子,只要陪在孩子身邊就好了。
2- 照顧孩子的心理
孩子也是要面子的,當(dāng)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哭的時候,可以先拿一杯溫水和一包紙巾坐在孩子面前或者抱著孩子,讓孩子感覺到溫暖。
3- 詢問孩子緣由
等孩子差不多哭夠了冷靜下來后,父母再溫聲細(xì)語地去問孩子原因,根據(jù)孩子哭的原因進(jìn)行相應(yīng)的疏導(dǎo)。
哭是人的天性,作為家長的角色,不該去抹殺孩子的這份天性,而更應(yīng)該鼓勵孩子放出這種天性。畢竟人都有七情六欲,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需要給自己的情緒留有一個釋放口。
而從小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也真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至于孩子愛不愛哭,這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父母在面對孩子哭時的做法。
(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p>
這里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里你能發(fā)現(xiàn)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