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秋,天京事變爆發(fā),這使處于全盛時期的太平天國立刻陷入危局。先后有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佐天侯陳承瑢共三王一侯的被殺,再加上負氣出走的翼王石達開,至此,太平天國領導層折損了四王一侯,當然,說起損失還有事變中慘死的數(shù)萬精銳和此事帶來的無法愈合的傷痕。
太平天國就這樣被瞬間抽空了,特別是核心領導層,只剩下了曾一心想剪除實力諸王而集權的天王洪秀全,他看似成了事變中的最大贏家,其實當他再坐上天京的金龍殿時,俯觀群臣山呼萬歲,先是喜悅后卻暗含一絲凄涼。因為軍國大事一出,朝堂之上眾人瞬間啞口無言。昔日搶著扛事、斷事的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等都被他清除了,他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更糟糕的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上帝那樣萬能的,軍國大事面前,他似乎是那么的幼稚和糊涂。
洪秀全發(fā)現(xiàn)自己玩不轉這一切之后,只好開始在太平天國中遴選大才,填補朝堂重缺和再鑄軍中主帥。朝政大權洪秀全還是要親自經手,所以只提拔了唯命是從的正掌率大臣贊天燕(官爵名)蒙得恩。但是軍事方面,他沒法親臨前線掌控,所以這不能盡玩虛的,還是要提拔確實有真本事的將帥。此時的太平天國實力派宿將,在天京事變中要么被擼了(第一批次的四王一侯),要么被株連了(第二批次的北王之弟韋俊、東王之弟楊輔清等)。只有第三批次的新星將領如陳玉成,陳玉成是童子軍出身,根正苗紅的太平天國洪二代,更重要的是陳玉成乃少年英雄,戰(zhàn)功赫赫、大名鼎鼎,確實實力那時是最強的,所以受到了全國全軍的推薦。僅次于他的就是李秀成,也是眾人推薦的焦點人物。
洪秀全于是把陳玉成提拔為又正掌率,封成天豫(爵位有義、安、福、燕、豫、侯六等),與正掌率大臣贊天燕蒙得恩、副掌率合天侯李秀成共同領導國政,他與李秀成專負軍事的責任。此時20歲的陳玉成的官爵都高于李秀成的,是李秀成的上級。陳玉成全盤接手太平天國的軍事后,發(fā)現(xiàn)肩上的擔子不輕,此時周邊危機四伏,惟有久掌帥印的東王楊秀清或翼王石達開等人方可力挽狂瀾,年青的陳玉成沒有運籌帷幄的經驗,只有勇往直前的朝氣或者說銳氣。
1858年夏,天京被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緊緊圍困。初掌全軍的統(tǒng)帥陳玉成在安徽樅陽召開軍事會議,這是太平軍將領大洗牌之后的第一次重要會議,會上的兩位主角當然是陳玉成和李秀成。在座的青年將領們都朝氣蓬勃,熱血沸騰,建功立業(yè)之心也頗為急切。樅陽會議算是一次奮進的大會,是一次成功的大會(恕我套話)。會議決定陳玉成軍隊從潛山經舒城攻廬州,李秀成軍隊從全椒進兵滁州,兩路會師合擊盤踞在浦口的清朝江北大營,打通天京與江北的交通。
進軍計劃很精簡,青年將領們的執(zhí)行力也是杠杠的。7月15日,陳玉成攻克廬州,8月17日,他和李秀成會師烏衣鎮(zhèn)(今安徽省滁州市東南),立刻打了一個勝仗,完敗清朝統(tǒng)帥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之軍。第二天,清朝江南大營的援軍殺到,陳玉成早有準備,再擊敗之。此時有人勸陳玉成休整之后再戰(zhàn)清軍老巢江北大營。但是陳玉成英銳之氣非常人可以比,反而強令太平軍人不卸甲,馬不卸鞍,直取江北大營。人活一口氣,難得拼一回!太平軍乘勝猛追,攻下浦口,陳玉成率主力直奔江北大營正面猛攻,李秀成繞到江北大營的背后踹營,前后夾擊,清軍大亂,江北大營就這般被陳玉成和李秀成端掉了。
? 洪秀全大喜,正在尋思怎么加封和平衡陳玉成,琢磨了近一個月,這個時候陳玉成又攻下了安徽六合,洪秀全按照他的汗馬功勞授之前軍主將,進封成天義(連升四級,再晉封就是王了)。